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诗人朵渔的十年诗选。
作者:朵渔
出版社:诗歌与人
定价:0.00
ISBN:9789993794615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知北游
2017-12-22 10:53:13 摘录
以上文字,写得花里胡哨,终归不像一篇“自述”。接着再写。追蝴蝶,依然是往前看的,而不是回顾。写诗这么些年,我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我说自己真正的写作开始于1998年,从《高原上》开始我自觉的诗人生涯。其间大概经历过三个阶段:身体、发现、现场。“身体性”不仅仅是对身体的发现,更是对这个无性的国家的一种解决,以一种新的无教养来颠覆另一种无教养。我的“下半身”大概持续到2003年,这期间的一场病对我既是启示也是劝阻,警示我身体的乌托邦更甚于语言的乌托邦,对“身体性”的偏执强调对自我是一种打开也是一种封闭。“下半身”无论如何是一种开始,是一种普遍的激情,接近于天使与魔鬼媾和下的浪漫主义,所谓的“身体”、“性情”、“情怀”也包涵其中。当年诗歌率性而为,但稍欠张力,视野囿于肚皮和脚趾之间,缺乏对人性的照亮。自我的觉醒何其缓慢,对“真理”的认识要迟至2003年。我写过一段话,大意是,诗歌首先是“看到”,比如场景、细节、声音、光线、情绪等;然后是发现,是洞察,从这些世界的现象中发现真相,并从真相里看到普遍的道理,我谓之诗歌的真理,真正成功的作品,必是有所发现的。所谓“拒绝隐喻”(于坚),“诗到语言为止”(韩东),就是强调“直接看到”,语言即命名,即秩序,即创造。我可曾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蝴蝶的踪影,我发现了蝴蝶的翅膀也掀起了大海的风暴。但在一种更高的价值创造、文化创造上,我深感羞愧。这种无力感纠缠着我,使我在历史的纵深感和时代的现场之间徘徊犹疑。2005年我开始呆在家里,决定以此方式完成自我启蒙。为预防羞愧和焦虑,我大量读书,自我安慰的说法是“再读一个大学”。因为远离体制,才最终看清了体制的形状。有一段时间非常孤愤,与人通信也显得大义凛然。如果诗歌成了孤愤与狂躁,那么它可能已不再是诗歌。我开始让自己的诗歌转向“现场”,并与朋友们办一份叫做《诗歌现场》的民刊。面向“现场”的诗歌,不必是激愤的,但要有一种大力灌注其中;不必是战斗的,但要有一个合适的对手;不必是自我辩护的,而要有一颗自由的心灵。面向现场的事物,但现场不是自然呈现的,现场是在“视野、眼光、判断力”之下呈现的。什么样的识断,就会有什么样的现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有了视野与面对,有了历史感(而非历史主义)和现场感,才会有所承担。
一个诗人能够承担什么呢?诗人能够承担起最虚无的价值,和最无用的理想。在一个铁的时代,一个恶的质素四处蔓延的国度,诗人通过唤回自我身上那种“充满激情的状态”(尼采),逼迫人们倾听自己的内心;诗人通过放下一切物质的重负去追逐那自由虚幻的蝴蝶,将那最幻美的形象呈示给人们。诗人是偏离轨道的人,但无论如何,他都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美好,而非相反。……诗歌不是让人学会仇恨,而是让人变得善良。那追蝴蝶的人,必天真烂漫,必自由无邪。在面向时代的写作中,这是一种自我纠正。
2008.10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知北游
2017-12-19 12:07:57 摘录
未成年
午后简洁的阳光
缓慢
对面阳台的女孩
蜷缩在阴影里
午睡
阴影压在身下
亚麻的床单铺在地上
刺果滚落两旁
那是蚂蚁拉来的午餐
她四肢酥软
安睡在短发的下午
和情欲的十七岁
她只是青春短暂的主人
小乳房像发达的胸肌
松松垮垮的
短上衣
露出有限的阴凉
和未成年的曲线
她嘴里咀嚼着
一丝烟叶,情绪不振
等待那无法摆脱的
漫长
如果能够继续厌倦
她选择将头发染黄
如果能够持续堕落
她选择低空飞翔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抱歉,没有读取到这本书的章节信息
手动填写章节信息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抱歉,没有读取到这本书的章节信息,请手动输入
填写章节信息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我说自己真正的写作开始于1998年,从《高原上》开始我自觉的诗人生涯。其间大概经历过三个阶段:身体、发现、现场。“身体性”不仅仅是对身体的发现,更是对这个无性的国家的一种解决,以一种新的无教养来颠覆另一种无教养。我的“下半身”大概持续到2003年,这期间的一场病对我既是启示也是劝阻,警示我身体的乌托邦更甚于语言的乌托邦,对“身体性”的偏执强调对自我是一种打开也是一种封闭。“下半身”无论如何是一种开始,是一种普遍的激情,接近于天使与魔鬼媾和下的浪漫主义,所谓的“身体”、“性情”、“情怀”也包涵其中。当年诗歌率性而为,但稍欠张力,视野囿于肚皮和脚趾之间,缺乏对人性的照亮。自我的觉醒何其缓慢,对“真理”的认识要迟至2003年。我写过一段话,大意是,诗歌首先是“看到”,比如场景、细节、声音、光线、情绪等;然后是发现,是洞察,从这些世界的现象中发现真相,并从真相里看到普遍的道理,我谓之诗歌的真理,真正成功的作品,必是有所发现的。所谓“拒绝隐喻”(于坚),“诗到语言为止”(韩东),就是强调“直接看到”,语言即命名,即秩序,即创造。我可曾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蝴蝶的踪影,我发现了蝴蝶的翅膀也掀起了大海的风暴。但在一种更高的价值创造、文化创造上,我深感羞愧。这种无力感纠缠着我,使我在历史的纵深感和时代的现场之间徘徊犹疑。2005年我开始呆在家里,决定以此方式完成自我启蒙。为预防羞愧和焦虑,我大量读书,自我安慰的说法是“再读一个大学”。因为远离体制,才最终看清了体制的形状。有一段时间非常孤愤,与人通信也显得大义凛然。如果诗歌成了孤愤与狂躁,那么它可能已不再是诗歌。我开始让自己的诗歌转向“现场”,并与朋友们办一份叫做《诗歌现场》的民刊。面向“现场”的诗歌,不必是激愤的,但要有一种大力灌注其中;不必是战斗的,但要有一个合适的对手;不必是自我辩护的,而要有一颗自由的心灵。面向现场的事物,但现场不是自然呈现的,现场是在“视野、眼光、判断力”之下呈现的。什么样的识断,就会有什么样的现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有了视野与面对,有了历史感(而非历史主义)和现场感,才会有所承担。
一个诗人能够承担什么呢?诗人能够承担起最虚无的价值,和最无用的理想。在一个铁的时代,一个恶的质素四处蔓延的国度,诗人通过唤回自我身上那种“充满激情的状态”(尼采),逼迫人们倾听自己的内心;诗人通过放下一切物质的重负去追逐那自由虚幻的蝴蝶,将那最幻美的形象呈示给人们。诗人是偏离轨道的人,但无论如何,他都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美好,而非相反。……诗歌不是让人学会仇恨,而是让人变得善良。那追蝴蝶的人,必天真烂漫,必自由无邪。在面向时代的写作中,这是一种自我纠正。
2008.10
午后简洁的阳光
缓慢
对面阳台的女孩
蜷缩在阴影里
午睡
阴影压在身下
亚麻的床单铺在地上
刺果滚落两旁
那是蚂蚁拉来的午餐
她四肢酥软
安睡在短发的下午
和情欲的十七岁
她只是青春短暂的主人
小乳房像发达的胸肌
松松垮垮的
短上衣
露出有限的阴凉
和未成年的曲线
她嘴里咀嚼着
一丝烟叶,情绪不振
等待那无法摆脱的
漫长
如果能够继续厌倦
她选择将头发染黄
如果能够持续堕落
她选择低空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