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村上春树首部自传性作品,历时六年完成。 一个人,写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长篇小说,超过五十种语言译本。虽然拥有享誉世界的知名度,但关于村上春树,许多事情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日] 村上春树
  •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 定价:45.00元
  • ISBN:9787544285377
  • 2019-01-30 18:20:27 摘录
    语言这东西是鲜活的,人也是鲜活的。活着的人想灵活自如地运用活着的语言,就非得有灵活性不可。彼此都应该自由地行动,找到最有效的接触面。这本来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学校这种体系中,这样的想法可一点都不理所当然。我觉得这毕竟是不幸的事。也就是说,学校体系与我自身的体系不能契合,所以上学就成了一件不太开心的事。只是因为班上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和可爱的女生,我才好歹每天坚持去学校。
    同感同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21 21:48:02 摘录
    能把某个目标当作旗号高高地举起,总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不问年龄几何,不问身处何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21 07:55:50 摘录
    故事原本就是作为现实的隐喻而存在的东西,人们为了追上周围不断变动的现实体系,或者说为了不被从中甩落下来,就需要把新的故事,即新的隐喻体系安置进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需要将这两个体系(现实体系和隐喻体系)巧妙地连接起来,换言之,就是让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沟通、相互调整,才能勉强接受不确定的现实,保持头脑清醒。我小说中故事世界的现实感,可能碰巧作为这种调节的齿轮,发挥了全球性的功能—我不无这样的感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21 07:36:01 摘录

    亚伯拉罕.林肯留下这样一句话:“你能在某些时刻欺骗所有的人,也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某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刻欺骗所有的人。”我觉得这个说法同样适用于小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要由时间来证明的事物,只能由时间来
    证明的事物。
    很多东西是暂时性的,不用被眼前的事所迷惑,能经历起时间的考验的,总会散发出它应有的价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17 23:50:35 摘录
    所谓活着,多数情况下是漫长得令人厌恶的持久战。不想坚持不懈地向前推进肉体,仅仅打算积极地维持意志或灵魂的强韧,那么依我所见,这在现实层面几乎毫无可能。人生可不会那样姑息宽纵。一个人的倾向如果偏往某一方,迟早会受到来自另一方的报复(或者说反弹)。向一方倾斜的天平必然会往回摆动。肉体与精神的力量就像车子的双轮。它们在维持平衡的状态下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产生最正确的方向和最有效的力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16 17:16:34 摘录
    就算想让所有的人都开心,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的,只会自己白忙活而已。索性一不做二不体,只管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最享受的、“最想去做”的事情便可。这样一来,即使评价欠佳,书的销路不好,也可以心安
    理得了:“嗯,没关系,至少我自己是享受过啦。”
    爵士钢琴手塞隆尼斯·蒙克也这样说过:
    “我想说的是,你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演奏便好。至于世间要求什么,那种事情不必考虑。按你喜欢的方式演奏,让世间理解你做的事情就行,哪怕花上十五年、二十年。”
    当然,并非只要自己享受了,就能成为杰出的艺术作品。不用多说,其中需要严苛的自我相对化。身为一个职业人士,也应该有最低限度的支持者。然而只要在某种程度上克服这些,“享受过程”和“心安理得”或许就将成为至关重要的准绳。须知做着不开心的事活在世上,人生未免太不快活了,您说是不是?
    你喜欢的样子,就算暂时不能让他人满意,但时间会证明它的价值,不如自己开心就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16 16:55:14 摘录
    让不让同龄人出场另作别论,以一般的意义而言,要客观准确地认清“此时此地的自己”,可是一件颇为艰难的事情。眼下这个现在进行时的自己,可是相当难以把握的东西哟。或许正因如此,我才把脚塞进本不属于自己的各种尺码的鞋子,来综合地检验此时此地的自己,就像用三角法来测定位置一样。
    不断地去适应,不断地去成为不同的年龄层的人,“用脚去顺应鞋子的尺码”,这对于小说家而言是令人兴奋的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16 16:31:06 摘录
    人称的切换,何以竟需要如此之长的时间?确切的理由也不清楚。其他姑且不问,恐怕有一点是运用第一人称小说,我的身体和精神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转换起耗时费力。这在我而言,与其说仅仅是人称的变化,不如说得夸张些,更接近于视点的变更。属于那种不管是什么事情,要改变它的推进方式,
    从第一人称的写作到第三人称的展开,小说的世界范围也极大地展开,也是在侧面分割自己,把作者原型反映在他人身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16 16:24:08 摘录
    既然苦头是非吃不可了,索性从中淘取些貌似有用的东西其实就是“不管怎样,总得保住老本”啦。当时难免会心中受伤情绪低落,但如今想来,这样的经历对我这个小说家来说也算是充满营养的东西。自然,美妙而愉快的经历肯定也有不少,但相比之下,记忆犹新的却净是负面的事情。与回忆起来让人愉悦的事情相比,倒常常想起那些不愿回忆的事。总而言之,不妨说从这样的事中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从苦头中学到的东西 也更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15 23:17:01 摘录
    当然,这两个人或许是偏激的例外,因为他们独具一格,一辈子坚持叛逆精神。然而他们二人共同感受到的,或者说以鲜明的态度想表达的,恐怕就是“对真正的作家来说,还有许多比文学奖更重要的东西”。其中之一是自已创造出了有意义的东西的感触,另一个则是能正当评价其意义的读者——不论人数多寡——的确存在于斯的感触。只要有了这两种切切实实的感触,对于作家而言,什么奖不奖的就变得无足轻重了。说到底,这种东西无非是社会或文坛以一种形式对他们进行追认罢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14 08:04:54 摘录
    假如一味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凝望世间万物,世界难免会被咕嘟咕哪地煮干。人就会身体发僵,脚步沉重,渐渐变得动弹不得。可是一且从好几处视点眺望自已所处的立场,换句语说,一旦将自已的存在托付给别的体系,世界就会变得立体而柔软起来,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姿态。通过阅读学到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极大的收获。
    不同维度看这个世界,才能有多元的价值观而相对客观一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12 12:56:06 摘录

    无论怎样的社会,自然都需要共识。没有它,社会就无从维持下去。然而与此同时,稍稍偏离共识、属于相对少数派的“例外”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或者说被正式地纳入视野。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这种平衡正逐渐成为重要的因素。获得这种平衡,一个社会就能产生出厚度、深度与内省。但放眼望去,现在的日本好像还没有完全朝这个方向转过舵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12 11:54:13 摘录
    然而如果在很深的地方,可就没那么容易找到它了。不管那是多么丰富出众的才华,假如没有人下定决心“好,就从这里挖挖看”,拎着铁锹走来挖掘的话,也许就会永远埋藏在地底,不为人知。回顾自己的人生,我对这一点有切身的感受。事物是要讲究时机的,而时机稍纵即逝,一旦逝去,几乎再也不会重来造访。人生往往变化无常、并不公平,有时甚至还很残酷。我算是机缘巧合,碰巧抓住了这个好机会。如今回首往事,更觉得这纯粹是鸿运当头。
    事物讲求时机,但是能够幸运地在恰当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才能所在,而后怎么发展,还是要靠自己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9-07 07:14:46 摘录
    这对我的人生而言,是无论如何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能有这样坚定的信念,那就会自然地坚持下去,无需理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01 21:41:18 摘录
    写《奇鸟行状录》时,我断定“这个部分从整体上来看不太协调”,将好几个章节整章整章地删除了,后来又以那删除的部分为基础,另外鼓捣出一部全新的小说来(《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像这样的事儿也曾有过,算是颇为极端的例子,大多数时候删除的部分就此消失,再无踪影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