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本书的重点,是解决常见的行为问题,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并重建父母与孩子间亲密沟通的桥梁。 游戏力,被很多人喻为亲子沟通的“双向翻译机”。 一方面,作者通过几十个案例告诉
……
[ 展开全部 ]
我们,孩子的任何行为都在表达着一份合理的内心需求,只不过表达方式有时是无理取闹,例如:事事对抗,每天在幼儿园门口粘着妈妈,遇到小挫折就大哭大闹,经常打人,不好好写作业,总是欺负弟妹,等等。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及时而准确地“翻译”出隐藏在这些表面行为背后的需求。 另一方面,作者建议了大小几百种处理问题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提醒我们:与孩子有效沟通的第二步,是将我们的关怀、爱心、赞赏、鼓励、期望和界限等等,“翻译”成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既然我们都同意让孩子“在玩中学知识”,那么让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自信”也会同样有效。 书中深刻的分析,显然来自深厚的专业功底,然而全书几乎没有出现专业名词,轻松的阅读中处处能体会到一位游戏大师的幽默与亲和。最难得的是,书中对父母没有批评,只有体贴和建设性意见,因为作者本人也是一位父亲。
[ 收起 ]
作者:Lawrence J. Cohen, Ph.D.
出版社:军事谊文出版社
定价:39.00元
ISBN:978780150914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54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阿多斯
2022-02-18 22:03:47 摘录
如果孩子是在孤独状态中,那他就会不停地重复玩同一个游戏。此时,如果妈妈横加斥责,那只能加重孩子的孤独感。孩子需要首先得到认可,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热情,才能摆脱他们目前的困境。因此,即使你的目标是让孩子停止这种暴力游戏,但唯一有效的办法也是先和他玩一阵子。在这个过程里,他才有时间尝试新游戏,并且才有机会以新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攻击冲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阿多斯
2022-01-04 23:27:57 摘录
对成人来说,游戏意味着休闲,但对孩子而言,游戏就是工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王宣懿
2021-01-11 12:11:52 摘录
着手写本书的同时,我读到了蒙台梭利的一段话。她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对于很多问题都有非常精辟的论述,但我却不能同意她对游戏的看法。她说:“在孩子的生活中,游戏(玩耍)的价值极小只有当孩子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做时,他们才会游戏。
我想不出还有什么能比游戏更重要,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我们自己。其实在我本人心中,更同意库尔特·冯尼格特( Kurt Vonnegut)的一句话:
“我们来到地球,就是为了四处逍遥,说别的都是扯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王宣懿
2021-01-11 12:07:57 摘录
为人父母,注定会遭遇不断的问题甚至冲突,很多具体的难题也注定没有答案。然而正像许多过来人所描述的那样,所有的父母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结尾让孩子走。到了那时,假如有人问:“当初遇到麻烦时,你是怎样处理的?”对此,我们希望选择哪个答案:
A.我会严厉镇压
B.我被迫放弃
C.我和他一起游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王宣懿
2020-12-26 23:27:21 摘录
孩子有“接受”爱与关怀的需求,同时也有“给予”的需求。除了爱父母以外,他们还可以通过爱娃娃、爱弟妹、爱朋友或者爱宠物来满足这个需求。在这个方面,男孩更加不幸,因为除了爱宠物以外,他们表达爱与关怀的机会少得可怜。和朋友在一起时,他们不能拥抱、每手或直接表达关爱,否则就会被笑甚至被欺负,所以他们只能彼此嘲笑、攻击或者贬。这些方式既代表敌意又意味着关怀。他们加满对方的杯子后,又将其打翻在地,这个现象常常令人深感闲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王宣懿
2020-10-16 22:28:16 摘录
要让孩子承受多少我们才需要介入呢?对此,特维克·史密斯这样论述:“只有卷入争端,孩子才能学习如何解决争端;只有先被大家排斥,孩子才能学会如何加入集体游戏;只有当玩伴中有意见不同者甚至有恃强凌弱者时,孩子才能拓宽人际交往的策略;只有在游戏中遭到拒绝,孩子才能学会如何让自己更有说服力。成人如果过早干预,这些学习的机会就丧失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王宣懿
2020-10-16 22:15:08 摘录
我坐在那里感慨不已。我告诫自己要永远牢记:人们在心底渴望的就是彼此亲密,不管他们对此的表达方式是多么疯狂和愚蠢。然而就像大部分人一样,我
时常还是会忘记这一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_Yino
2020-01-17 22:44:17 摘录
事实上,让哥哥姐姐惹上麻烦,是年幼者经过实践而获得的一种力量抗衡的策略。他们有很多这样的策略。因此在年幼的孩子尖叫时,不要太快就认定他是受害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_Yino
2020-01-17 22:29:45 摘录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互相照顾,除了叮嘱要注意安全之外,我们也要提供一些情感沟通的技巧,例如,示范年长的孩子如何让弟弟妹妹偶尔来主导游戏。角色置换能够帮助每个人都有机会把竞争情绪释放出来。年长的孩子通过假装比年幼者更慢、更弱的方式,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重要性和能力。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_Yino
2020-01-17 21:55:47 摘录
所有孩子都有一种情绪,我们称之为“手足相争情结”、不管他们是否有亲兄弟亲姐妹。其实,孩子更愿意通过游戏来处理这些情绪,而不是真的去伤害别人。只有当大人没时间、没精力、不得其法而无法提供帮助时,他们才转而去攻击他人。多子女的父母对这些问题疲惫不堪,而独生子女的父母却还没意识到自己也必须面对同类问题。
手足相争的核心,是孩子提出的一系列既深刻又普遍的问题:我被爱着吗?是被真诚地、绝对地爱着吗?我被需要吗?我有什么特别吗?我有力量吗?如果我的父母爱上另一个孩子,他们会不会不再爱我?我能让别人服从我的意志吗?他能做的,为什么我不能做?他能得到的,为什么我得不到?这些问题和相应的感受影响着各个年龄的孩子,不管他是独生子女还是有兄弟姐妹。我们可以帮助所有的孩子借助游戏来释放这些情绪,从而在他们彼此之间搭建亲密相爱的
关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_Yino
2020-01-17 21:39:40 摘录
只要有两个孩子,就会有争吵:玩具、遥控器、大的那块蛋糕等,都是他们争夺的对象。我最常用的回应方式,是抓起玩具就跑,于是两个孩子就会联合起
来对付我。我不会总这样做,因为他们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协商。但是孩子陷入冲突时,把我自己变成箭靶会有助于他们走出冲突。假如他们在打架,我就说:“你们肯定打不到我”然后跑出房间,假装害怕得要命;假如他们在争吵公平的问题,我会愁眉苦脸地说:“我一次都没轮上,这才不公平呢!”或者,我抓起一把叉子说:“这把叉子我谁也不给,谁也别想用!”如果某个孩子表现出害怕,那么我就装成《绿野仙踪》里那只胆小的狮子,对一切都害怕得要命,于是其他孩子就会调头来捉弄我,而不再针对那个害怕的孩子。我的加入就像是个鱼饵,孩子有时会来咬,有时不会咬。但是如果他们来咬,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把自己所关注的同伴相处的问题引入到游戏中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Miss_Yino
2020-01-15 20:33:23 摘录
出现行为问题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有人帮助他们变得更有条理。我指的不是把房间收拾整齐,而是指帮他们在头脑中更有条理地处理信息和做出反应。大多数的惩罚只能使孩子处于更加混乱的状态。为了帮助孩子更有条理,给他们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以及一些温馨的玩具、小毯子或者枕头。抱着他们去坐坐摇椅或秋千,或者就是把他们抱紧。这些方法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也同样有效,他们行为问题的部分原因,就是在婴儿及幼儿时期缺失了类似的安抚和节奏。对于稍大的孩子,规律的作息、手工和艺术创作、以及安全的打闹游戏,都可以作为有效的补充手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9-01-05 01:08:27 摘录
当我们不停地对孩子耳提面命,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得到自己思考的空间,他只能被迫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要么口服心不服地接受批评,要么明目张胆地反抗。游戏有助于孩子反思自己,甚至是在一些严肃的问题上。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9-01-05 01:04:03 摘录
➡️如果孩子是在孤独状态中,那他就会不停地重复玩同一个游戏。
此时,如果妈妈横加斥责,那只能加重孩子的孤独感。
➡️孩子需要首先得到认可,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热情,才能摆脱他们目前的困境。
因此,即使你的目标是让孩子停止这种暴力游戏,但唯一有效的办法也是先和他玩一阵子。在这个过程里,他才有时间尝试新游戏,并且才有机会以新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攻击冲动。
为了让孩子停止某种行为而先陪他一起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HIKARI_KingKun
2019-01-05 00:59:34 摘录
【放下身段的重要性】
在这里,“放下身段”有两重含义,
一是说大人必须俯下身子,坐在地板上才能和孩子真正玩到一块。
第二重含义则是一种比喻,指的是大人在心态上要降下来,要跟随孩子,他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目 录
序
前言
第1章 游戏力育儿方式的价值
第2章 加入孩子的世界
第3章 建立联结
第4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
第5章 跟着笑声的脚步
第6章 学会打闹
第7章 暂停现实,置换角色
第8章 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
第9章 跟随孩子
第10章 主导孩子 (在必要时)
第11章 加入你不喜欢的游戏
第12章 迎接情绪的暴风雨(孩子的和父母的)
第13章 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
第14章 解决手足相争
第15章 为我们自己充电
译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目 录
序
前言
第1章 游戏力育儿方式的价值
第2章 加入孩子的世界
第3章 建立联结
第4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
第5章 跟着笑声的脚步
第6章 学会打闹
第7章 暂停现实,置换角色
第8章 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
第9章 跟随孩子
第10章 主导孩子 (在必要时)
第11章 加入你不喜欢的游戏
第12章 迎接情绪的暴风雨(孩子的和父母的)
第13章 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
第14章 解决手足相争
第15章 为我们自己充电
译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目 录
序
前言
第1章 游戏力育儿方式的价值
第2章 加入孩子的世界
第3章 建立联结
第4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
第5章 跟着笑声的脚步
第6章 学会打闹
第7章 暂停现实,置换角色
第8章 给女孩更多勇气,给男孩更多关怀
第9章 跟随孩子
第10章 主导孩子 (在必要时)
第11章 加入你不喜欢的游戏
第12章 迎接情绪的暴风雨(孩子的和父母的)
第13章 重新思考规则的方式
第14章 解决手足相争
第15章 为我们自己充电
译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我想不出还有什么能比游戏更重要,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我们自己。其实在我本人心中,更同意库尔特·冯尼格特( Kurt Vonnegut)的一句话:
“我们来到地球,就是为了四处逍遥,说别的都是扯淡。
A.我会严厉镇压
B.我被迫放弃
C.我和他一起游戏
要让孩子承受多少我们才需要介入呢?对此,特维克·史密斯这样论述:“只有卷入争端,孩子才能学习如何解决争端;只有先被大家排斥,孩子才能学会如何加入集体游戏;只有当玩伴中有意见不同者甚至有恃强凌弱者时,孩子才能拓宽人际交往的策略;只有在游戏中遭到拒绝,孩子才能学会如何让自己更有说服力。成人如果过早干预,这些学习的机会就丧失了。”
我坐在那里感慨不已。我告诫自己要永远牢记:人们在心底渴望的就是彼此亲密,不管他们对此的表达方式是多么疯狂和愚蠢。然而就像大部分人一样,我
时常还是会忘记这一点。
手足相争的核心,是孩子提出的一系列既深刻又普遍的问题:我被爱着吗?是被真诚地、绝对地爱着吗?我被需要吗?我有什么特别吗?我有力量吗?如果我的父母爱上另一个孩子,他们会不会不再爱我?我能让别人服从我的意志吗?他能做的,为什么我不能做?他能得到的,为什么我得不到?这些问题和相应的感受影响着各个年龄的孩子,不管他是独生子女还是有兄弟姐妹。我们可以帮助所有的孩子借助游戏来释放这些情绪,从而在他们彼此之间搭建亲密相爱的
关系。
来对付我。我不会总这样做,因为他们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协商。但是孩子陷入冲突时,把我自己变成箭靶会有助于他们走出冲突。假如他们在打架,我就说:“你们肯定打不到我”然后跑出房间,假装害怕得要命;假如他们在争吵公平的问题,我会愁眉苦脸地说:“我一次都没轮上,这才不公平呢!”或者,我抓起一把叉子说:“这把叉子我谁也不给,谁也别想用!”如果某个孩子表现出害怕,那么我就装成《绿野仙踪》里那只胆小的狮子,对一切都害怕得要命,于是其他孩子就会调头来捉弄我,而不再针对那个害怕的孩子。我的加入就像是个鱼饵,孩子有时会来咬,有时不会咬。但是如果他们来咬,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把自己所关注的同伴相处的问题引入到游戏中来。
此时,如果妈妈横加斥责,那只能加重孩子的孤独感。
➡️孩子需要首先得到认可,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热情,才能摆脱他们目前的困境。
因此,即使你的目标是让孩子停止这种暴力游戏,但唯一有效的办法也是先和他玩一阵子。在这个过程里,他才有时间尝试新游戏,并且才有机会以新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攻击冲动。
在这里,“放下身段”有两重含义,
一是说大人必须俯下身子,坐在地板上才能和孩子真正玩到一块。
第二重含义则是一种比喻,指的是大人在心态上要降下来,要跟随孩子,他们想玩什么就玩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