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本书把散见于1940年《法理学》一书中的有关法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资料集中在第一部分。本书第二部发和第三部分中对一般法律理论的实质性问题所作的论述,乃是以某些蕴含在我研究法
……
[ 展开全部 ]
理学问题的进路中的哲学假设和方法论假设为基础的。 翻译这部综合性的法律哲学著作,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试图通过这样的努力为中国法学的重建做一些知识上的基础工作,因为当时的中国法学在现代法制建设的要求或驱动过程中正陷于历史性的困境之中:一方面要为这种法制建设的努力作正当性的论证,另一方面又因法学研究的长期停顿而明显缺乏这方面的法律知识支援。第二个目的则是试图通过这部法律哲学著作的翻译/思考实践而对自己在法律方面的疑惑做一些知识上的清理工作,因为我在当时就已经明确意识到,在法律哲学思考的领域中,人、自然和社会在法律架构下的关系,人或法律人与法律在知识上的关系以及法律权威的正当性等问题极为繁复,绝非人们一般想象那般自明简单。
[ 收起 ]
作者:E·博登海默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定价:38.00元
ISBN:978756201767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tianqi
2019-09-14 13:47:08 摘录
美国社会学家莱斯特·沃德( Lester Ward)则主张一种更为平均主义的正义观( egalitarian view of justice)。沃德认为,正义存在于“社会对那些原本就不平等的社会条件所强行施予的一种人为的平等之中”。他赞同采纳一种试图在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全体成员之间实现机会无限平等化的社会政策。每个个人,不论其性别、种族、国籍、阶级或社会背景,都应当被给予充分的机会去过一种有价值的生活。沃德相信,这种状况只有通过那种旨在使社会上下层阶级的所有成员在智识上实现平等的详密的教育规划方能实现。沃德确信,智识同阶级背景是毫无关系的,而且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它取决于环境因素,特别取决于是否能够让所有的人都接触到所有可资使用的信息资料以及是否能够向所有的人开放昔日的智慧遗产和当今的知识财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tianqi
2019-09-03 21:47:36 摘录
一个法律制度的重要意义并不只局限于认可和颁布规则、原则以及其他构成法律规定结构的规范,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在适用、实施和执行法律规范时,实际上也是法律具体化和个殊化的过程。一条一般性规则规定,一个人只要违约就将承担赔偿责任;这条一般性规则就会成为下面这个具体司法裁决的渊源,该裁决指令甲方因其未能履行契约允诺而向乙方支付100美元。一个授权为穷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法规,会因在各个社区中开办法律援助机构而得到实施。一个赋予65岁以上的老人以社会保险救济金的法规,能通过给予合格申请者以月救济金的具体行政裁定而得到执行。一个在一般意义上规定抢劫罪构成要件的刑事法规,可以通过逮捕一个犯有抢劫罪嫌疑的人并在诉讼中通过对该人提起公诉而在一个个别案件中得到实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tianqi
2019-09-03 21:35:46 摘录
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法律制度,从其总体来看,是一个由般性规范同适用与执行规范的个殊性行为构成的综合体。它既有规范的一面,又有事实的一面。法律的规范性结构,可以说是一种“应然”体的集合,这当然是从这些规范要求人们服从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总是得到遵守或执行的意义上而言的。例如,一部禁止非法侵占财产的刑法规定,一个人如果侵占属于另一个人的动产,就应当受到惩罚;然而这部刑法并未宣称,他在事实上将受到惩罚,因为我们从经验获知,他可能会躲避侦查或者会因缺乏足够证据而被宣判无罪。而另一方面,警察拘押和逮捕一个罪犯、发布一项禁止违法的劳务活动的执行令、司法行政官扣押债务人的财产等等,则都是经验性现实世界中的事实性现象。
法律秩序中的规范与事实这两个方面,互为条件且互相作用。这两者要素缺一不可,否则就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如果包含在法律规则部分中的“应然”内容仍停留在纸上,而并不对人的行为严生影响,那么法律只是一种神话,而非现实。另一方面,如果私人与政府官员的所作所为不受符合社会需要的行为规则、原则或准则的指导,那么社会中的统治力量就是专制而不是法律。因此,规范性制度的存在以及对该规范性制度的严格遵守,是在社会中推行法治所必须依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Echo Chen
2019-03-17 17:58:14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Echo Chen
2019-03-16 19:51:48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Echo Chen
2019-03-16 19:51:00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目录
重译本序
作者致中文版前言
1974年修订版前言
1962年版前言
第一部分 法律哲学的历史导读
第一章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理论
第一节 早期希腊的理论
第二节 柏拉图的法律观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理论
第四节 斯多葛派的自然法观
第二章 中世纪的法律哲学
第五节 早期基督教教义
第六节 托马斯的法律哲学
第七节 中世纪唯名论者
第三章 古典时代的自然法
第八节 导言
第九节 格老秀斯和普芬道夫
第十节 霍布斯与斯宾诺莎
第十一节 洛克和孟德斯鸠
第十二节 美国的自然权利哲学
第十三节 卢梭及其影响
第十四节 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实际成就
第四章 德国的先验唯心主义
第十五节 康德的法律哲学
第十六节 费希特的法律哲学
第十七节 黑格尔的国家和法律哲学
第五章 历史法学与进化论法学
第十八节 萨维尼与德国的历史学派
第十九节 英国和美国的历史法学派
第二十节 斯宾塞的法律进化理论
第二十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
第六章 功利主义
第一十一节 边沁和穆勒
第二十三节 耶林
第七章 分析实证主义
第二十四节 何谓实证主义
第二十五节 约翰・奥斯丁与分析法学派
第二十六节 纯粹法学理论
第二十七节 新分析法学和语言学法学
第八章 社会学法学和法律现实主义
第二十八节 欧洲的社会学法学和心理学法学
第二十九节 利益法学和自由法运动
第三十节 庞德的社会学法学
第三十一节 卡多佐和霍姆斯
第三十二节 美国的法律现实主义
第三十三节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法律现实主义
第九章 自然法的复兴和价值取向法理学
第三十四节 新康德自然法
第三十五节 新经院主义自然法
第三十六节 狄骥的法律哲学
第三十七节 拉斯韦尔和麦克杜格尔的政策科学
第三十八节 新近的其他价值取向法哲学
第三十九节 结论性意见
第二部分 法律的性质和作用
第十章 秩序的需求
第四十节 导言
第四十一节 自然界中有序模式的普遍性
第四十二节 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秩序
第四十三节 对秩序之需求的心理根源
第四十四节 无政府状态与专制政体
第四十五节 法律的普遍性要素
第四十六节 力求独立与自主的法律
第十一章 正义的探索
第四十七节 普洛透斯似的正义之面
第四十八节 正义与理性
第四十九节 正义的概念范围
第五十节 正义与自然法
第五十一节 正义与自由
第五十二节 正义与平等
第五十三节 正义与安全
第五十四节 正义与共同福利
第十二章 法律――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
第五十五节 秩序与正义的关系
第五十六节 法律的稳定与变化
第五十七节 法律的命令因素与社会因素
第五十八节 法律规范的有效性(validity)
第五十九节 制裁的意义
第十三章 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区别
第六十节 法律与权力
第六十一节 法律与行政
第六十二节 法律与道德
第六十三节 法律与习惯
第十四章 法治的利弊
第六十四节 人的创造力的开发
第六十五节 促进和平
第六十六节 相互冲突的利益之调整
第六十七节 法律的弊端
第三部分 法律的渊源和技术
第十五章 法律的正式渊源
第六十八节 导言
第六十九节 立法
第七十节 委托立法与自主立法
第七十一节 条约与其他经双方同意的协议
第七十二节 先例
第十六章 法律的非正式渊源
第七十三节 导言
第七十四节 正义之标准
第七十五节 理性与事物之性质
第七十六节 个别衡平
第七十七节 公共政策、道德信念与社会倾向
第七十八节 习惯法
第十七章 法律与科学方法
第七十九节 概念之形成
第八十节 分析推理
第八十一节 辩证推理
第八十二节 价值判断在法律中的作用
第八十三节 法律教育之目的
第十八章 司法过程中的技术
第八十四节 宪法之解释
第八十五节 法规之解释
第八十六节 遵循先例原则
第八十七节 案件之判决理由
第八十八节 司法过程中的发现与创造
附录 美国法律哲学的新走向/埃德加・博登海默LISTOFPUBLICATIONS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目录
重译本序
作者致中文版前言
1974年修订版前言
1962年版前言
第一部分 法律哲学的历史导读
第一章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理论
第一节 早期希腊的理论
第二节 柏拉图的法律观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理论
第四节 斯多葛派的自然法观
第二章 中世纪的法律哲学
第五节 早期基督教教义
第六节 托马斯的法律哲学
第七节 中世纪唯名论者
第三章 古典时代的自然法
第八节 导言
第九节 格老秀斯和普芬道夫
第十节 霍布斯与斯宾诺莎
第十一节 洛克和孟德斯鸠
第十二节 美国的自然权利哲学
第十三节 卢梭及其影响
第十四节 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实际成就
第四章 德国的先验唯心主义
第十五节 康德的法律哲学
第十六节 费希特的法律哲学
第十七节 黑格尔的国家和法律哲学
第五章 历史法学与进化论法学
第十八节 萨维尼与德国的历史学派
第十九节 英国和美国的历史法学派
第二十节 斯宾塞的法律进化理论
第二十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
第六章 功利主义
第一十一节 边沁和穆勒
第二十三节 耶林
第七章 分析实证主义
第二十四节 何谓实证主义
第二十五节 约翰・奥斯丁与分析法学派
第二十六节 纯粹法学理论
第二十七节 新分析法学和语言学法学
第八章 社会学法学和法律现实主义
第二十八节 欧洲的社会学法学和心理学法学
第二十九节 利益法学和自由法运动
第三十节 庞德的社会学法学
第三十一节 卡多佐和霍姆斯
第三十二节 美国的法律现实主义
第三十三节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法律现实主义
第九章 自然法的复兴和价值取向法理学
第三十四节 新康德自然法
第三十五节 新经院主义自然法
第三十六节 狄骥的法律哲学
第三十七节 拉斯韦尔和麦克杜格尔的政策科学
第三十八节 新近的其他价值取向法哲学
第三十九节 结论性意见
第二部分 法律的性质和作用
第十章 秩序的需求
第四十节 导言
第四十一节 自然界中有序模式的普遍性
第四十二节 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秩序
第四十三节 对秩序之需求的心理根源
第四十四节 无政府状态与专制政体
第四十五节 法律的普遍性要素
第四十六节 力求独立与自主的法律
第十一章 正义的探索
第四十七节 普洛透斯似的正义之面
第四十八节 正义与理性
第四十九节 正义的概念范围
第五十节 正义与自然法
第五十一节 正义与自由
第五十二节 正义与平等
第五十三节 正义与安全
第五十四节 正义与共同福利
第十二章 法律――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
第五十五节 秩序与正义的关系
第五十六节 法律的稳定与变化
第五十七节 法律的命令因素与社会因素
第五十八节 法律规范的有效性(validity)
第五十九节 制裁的意义
第十三章 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区别
第六十节 法律与权力
第六十一节 法律与行政
第六十二节 法律与道德
第六十三节 法律与习惯
第十四章 法治的利弊
第六十四节 人的创造力的开发
第六十五节 促进和平
第六十六节 相互冲突的利益之调整
第六十七节 法律的弊端
第三部分 法律的渊源和技术
第十五章 法律的正式渊源
第六十八节 导言
第六十九节 立法
第七十节 委托立法与自主立法
第七十一节 条约与其他经双方同意的协议
第七十二节 先例
第十六章 法律的非正式渊源
第七十三节 导言
第七十四节 正义之标准
第七十五节 理性与事物之性质
第七十六节 个别衡平
第七十七节 公共政策、道德信念与社会倾向
第七十八节 习惯法
第十七章 法律与科学方法
第七十九节 概念之形成
第八十节 分析推理
第八十一节 辩证推理
第八十二节 价值判断在法律中的作用
第八十三节 法律教育之目的
第十八章 司法过程中的技术
第八十四节 宪法之解释
第八十五节 法规之解释
第八十六节 遵循先例原则
第八十七节 案件之判决理由
第八十八节 司法过程中的发现与创造
附录 美国法律哲学的新走向/埃德加・博登海默LISTOFPUBLICATIONS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目录
重译本序
作者致中文版前言
1974年修订版前言
1962年版前言
第一部分 法律哲学的历史导读
第一章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理论
第一节 早期希腊的理论
第二节 柏拉图的法律观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理论
第四节 斯多葛派的自然法观
第二章 中世纪的法律哲学
第五节 早期基督教教义
第六节 托马斯的法律哲学
第七节 中世纪唯名论者
第三章 古典时代的自然法
第八节 导言
第九节 格老秀斯和普芬道夫
第十节 霍布斯与斯宾诺莎
第十一节 洛克和孟德斯鸠
第十二节 美国的自然权利哲学
第十三节 卢梭及其影响
第十四节 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实际成就
第四章 德国的先验唯心主义
第十五节 康德的法律哲学
第十六节 费希特的法律哲学
第十七节 黑格尔的国家和法律哲学
第五章 历史法学与进化论法学
第十八节 萨维尼与德国的历史学派
第十九节 英国和美国的历史法学派
第二十节 斯宾塞的法律进化理论
第二十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理论
第六章 功利主义
第一十一节 边沁和穆勒
第二十三节 耶林
第七章 分析实证主义
第二十四节 何谓实证主义
第二十五节 约翰・奥斯丁与分析法学派
第二十六节 纯粹法学理论
第二十七节 新分析法学和语言学法学
第八章 社会学法学和法律现实主义
第二十八节 欧洲的社会学法学和心理学法学
第二十九节 利益法学和自由法运动
第三十节 庞德的社会学法学
第三十一节 卡多佐和霍姆斯
第三十二节 美国的法律现实主义
第三十三节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法律现实主义
第九章 自然法的复兴和价值取向法理学
第三十四节 新康德自然法
第三十五节 新经院主义自然法
第三十六节 狄骥的法律哲学
第三十七节 拉斯韦尔和麦克杜格尔的政策科学
第三十八节 新近的其他价值取向法哲学
第三十九节 结论性意见
第二部分 法律的性质和作用
第十章 秩序的需求
第四十节 导言
第四十一节 自然界中有序模式的普遍性
第四十二节 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秩序
第四十三节 对秩序之需求的心理根源
第四十四节 无政府状态与专制政体
第四十五节 法律的普遍性要素
第四十六节 力求独立与自主的法律
第十一章 正义的探索
第四十七节 普洛透斯似的正义之面
第四十八节 正义与理性
第四十九节 正义的概念范围
第五十节 正义与自然法
第五十一节 正义与自由
第五十二节 正义与平等
第五十三节 正义与安全
第五十四节 正义与共同福利
第十二章 法律――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
第五十五节 秩序与正义的关系
第五十六节 法律的稳定与变化
第五十七节 法律的命令因素与社会因素
第五十八节 法律规范的有效性(validity)
第五十九节 制裁的意义
第十三章 法律――与其他社会控制力量的区别
第六十节 法律与权力
第六十一节 法律与行政
第六十二节 法律与道德
第六十三节 法律与习惯
第十四章 法治的利弊
第六十四节 人的创造力的开发
第六十五节 促进和平
第六十六节 相互冲突的利益之调整
第六十七节 法律的弊端
第三部分 法律的渊源和技术
第十五章 法律的正式渊源
第六十八节 导言
第六十九节 立法
第七十节 委托立法与自主立法
第七十一节 条约与其他经双方同意的协议
第七十二节 先例
第十六章 法律的非正式渊源
第七十三节 导言
第七十四节 正义之标准
第七十五节 理性与事物之性质
第七十六节 个别衡平
第七十七节 公共政策、道德信念与社会倾向
第七十八节 习惯法
第十七章 法律与科学方法
第七十九节 概念之形成
第八十节 分析推理
第八十一节 辩证推理
第八十二节 价值判断在法律中的作用
第八十三节 法律教育之目的
第十八章 司法过程中的技术
第八十四节 宪法之解释
第八十五节 法规之解释
第八十六节 遵循先例原则
第八十七节 案件之判决理由
第八十八节 司法过程中的发现与创造
附录 美国法律哲学的新走向/埃德加・博登海默LISTOFPUBLICATIONS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法律秩序中的规范与事实这两个方面,互为条件且互相作用。这两者要素缺一不可,否则就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如果包含在法律规则部分中的“应然”内容仍停留在纸上,而并不对人的行为严生影响,那么法律只是一种神话,而非现实。另一方面,如果私人与政府官员的所作所为不受符合社会需要的行为规则、原则或准则的指导,那么社会中的统治力量就是专制而不是法律。因此,规范性制度的存在以及对该规范性制度的严格遵守,是在社会中推行法治所必须依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