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详述群体心理的特征,第二部分描述了群体的意见与信念,第三部分讲述了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文中所讨论的话题包括群体的一般性特征和精神的团结;群体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法】勒庞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定价:29.8元
  • ISBN:9787513903097
  • 2021-12-19 03:35:03 摘录
    1.群体的冲动性、动态性、狂暴性。群体任由外在刺激因素摆布,对不断发生的任何变化做出反应群体急于遵循任何冲动,完全不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
    群体无法进行深度思考。民族因素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纳粹,文革,都证明了群集的人没有人性,只剩下变异后的低劣动物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12-17 13:15:45 摘录
    群体中会出现这些新特点,有几大原因。第一,个体群集后,会仅仅因为变成复数而获得一种无所不能的强大感,使他敢发泄本能,而他脱离群体时本来是可以压抑这些欲望的。他会考虑到群体的匿名性及相应的无责任性,不再想约束自己。一直约束个体的责任感完全消失。
    第二个原因就是传染。传染性的影响,决定了群体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倾向。很容易出现传染,但很难解释为什么。它应当属于催眠之类的现象,下面很快就会研究。在群体中,任何情绪和行为都会传染,而且传染性很大,大到个体会欣然为了群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这种倾向和人的天性完全相反,个体很难做到,除非他成了群体的员。
    第三个原因是三点中最重要的,它导致个体进入群体后常会变成另外一个人。我指的是易受暗示性,上述传染性正是易受暗示性所导致的结果。
    群体心理三大特点:产生错觉中的强大,群体认知传染性和个体性格变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12-17 12:39:45 摘录
    要想多少理解一下原因,就要先知道现代心理学发现的真理:无意识不仅支配生理现象,还主宰意识的运行。在精神活动中,无意识活动比意识活动重要得多。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动机,即使观察得再仔细、找得再卖力也很难分析透彻。我们的意识活动只是精神底层的无意识运行的结果,而后者主要受先天因素的影响。
    这个底层就是代代相传的民族性格,也就是人们那些数不清的共性。在我们说出来的行为动机背后,无疑藏着很多私密的动机,而在私密动机背后,还藏着更隐蔽所以看不到的动机。大部分的日常生活都是我们看不到的秘密动机的结果
    将无意识作为现代心理学发现的真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12-16 12:07:29 摘录
    群体最明显的特点是:个体融入群体后,不管是谁,
    无论其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才智是否相同,都会被群体的性格缠住,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变得和单独状态下完全不同,仅仅因为他们变成了群体这一事实。单独的个体不会产生某些思想感情,至少不会付诸行动,除非他成了群体的一员。群体是不同成分在特定条件下临时组合而成的存在,就像各种生物细胞临时组合成了一个新的生物,会表现出原来的生物细胞都没有的特征。
    只能佩服作者犀利的观察,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今天被作者一语道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1-12-16 11:44:34 摘录
    乱云翻滚,逆流汹涌,须仔细观势,思事,辨实,方能了解天下时事的前因后果,而少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21 12:52:24 摘录
    为了追求理想,从野蛮走向文明;当理想失去了价值,从文明走向衰落和灭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过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21 12:41:01 摘录
    民族是首要因素,它派生的政府、制度等次级因素只对民族生命起很小的作用。支配民族的是民族性格,即我们一切先天品质的总和。民族性及日常生活的负累是主宰我们命运的两大神秘因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21 12:06:44 摘录
    但今天的一切观念都允许分析和公开辩论,所以都失去了气场,它们的锋芒迅速消失,存留下来的那些观念也再难唤起我们的热情。当代人越来越被冷漠蚕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21 11:50:31 摘录
    成功一旦消失,气场就会迅速消失。不仅如此,气场
    也能在争议中受到磨蚀,慢慢消散。争议要发挥力量需要时间,但效果是完全肯定的。当一个人遭受争议,就不再拥有气场。长期保持气场的神与人,都不允许自己成为议题。为了让群众敬畏,必须与其保持距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09 09:30:24 摘录
    职业教育是如何提高人的能力,并远超传统教育的
    呢?泰纳先生证明得非常棒。
    “头脑,”他说,“只有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才能形成只有作用于感官的无数感受才能促进成长。年轻人每天在车间、矿场、法庭、事务所、建筑工地、医院里,见到顾客、工人和劳动场景,体验自己干得好不好,亲自赔钱赚钱,才能获得这些感受。这样学生就能看到、听到、摸到甚至闻到无数的小细节。不自觉地获得这些感受,静静地酝酿,心智就能慢慢成熟,他们早晚能领会某种新的方法:如何组合、简化、节约、改进或创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09 09:11:52 摘录
    所以人类诞生以来只有两大任务:建立传统结构,并在其益处消失之后,努力摧毁它。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破坏,文明的进步就不可能。难的是,如何在稳定和求变之间找到平衡点,这非常难。
    如果一个民族抓住传统不放,就不能改变,就会像中国一样无法进步。暴力革命根本没用,因为这时的革命结果只有两种:打碎的锁链会重新连接,整个传统原封不动地重新获得支配地位;锁链无法恢复,国家陷入混乱,迅速走向萧条。
    牛逼,这个描述个人觉得相当精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02 18:23:08 摘录
    他其实一直没有摆脱旧思想的影响,因为旧思想已经变成了感情。左右我们言行举止的动机,只有这些思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5-15 09:38:17 摘录
    假如在纺织机、蒸汽机、铁路出现的年代,它挥舞着今天挥舞着的民主大棒,那些发明就不可能付诸应用,至少要付出革命和反复屠杀的代价才行文明的进步有其幸运因素,那就是,在群体的力量出现之前,科学发明和工业大发展已经完成了。
    存疑。 可能多年后看想法会不同吧。 理论上,群体的力量不应该时间的产物,而是一直存在,主要在于如何运用这力量推动历史发展。所以,我的理解是,幸运的是,科学发明和工业大发展相较于心理学上如何利用群众的力量早了一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23 11:10:31 摘录
    其实群体都只有很普通的品质,所以无法完成需要高度才智的事情。社会各领域的专家和名人组成的议会,在对关系整体利益的事情进行决策时,并不比一群白痴通过的方案有任何可感知的优势。事实是,他们都只能在工作中忍受彼此的平庸性,任何普通人生来都有平庸的权利。群体并不叠加智慧,叠加出来的都是愚蠢。
    所以说,少开会少开会少开会,浪费时间不说,越开越傻~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23 11:08:56 摘录
    性格上的共性由未知力量支配,一个民族的大部分普通人都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所以我说,这些共性就是群体的共性。在群体意识中,个体的理智降低,个性被削弱。同一性吞没了特异性,无意识属性取得了主导地位。
    这就很容易理解二战时的日本士兵是如何被天皇洗脑的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