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得主、著名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本书从建筑出发,却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传统文化的当代性一直是这些年学界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王澍
  •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 定价:78.00
  • ISBN:9787535678096
  • 2020-04-11 12:54:34 摘录
    建造一个世界,首先取决于人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在那幅画中,人居的房子占的比例是不大的,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建筑学里,有比造房子更重要的事情。
    之所以空旷,是古人给自己物质活动留下的空间少,给精神充盈的空间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4-11 12:51:51 摘录
    很多人在批判,我则总在问一个问题:批判完了我们做什么?是不是经过批判,经过这种所谓的革命就真的能诞生新的价值观或者新的事物?
    建设性的觉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16 09:46:05 摘录
    涵化acculturation 同化 assimilation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05 15:00:15 摘录
    设计者 使用者 园子 三者一起成长 演进,如自然事物般兴衰起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31 11:53:18 摘录
    每一颗钉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6-29 12:30:16 摘录
    对中国的现代新建筑来说,何陋轩绝对是一个起点性的原型。重屋顶,细柱,取法民间的竹作大空间结构,疏密得宜的墙体分解,从入口开始曲折尽致的运动与视线控制,屋盖下浮空穿透的水平视线由台地主导的高下视线,具有严苛格调标准的选材用料。我注意到,何陋轩向南的屋檐压得很低,人坐在里面的台地上,视线就有点俯瞰,那南面的水塘真的很小,但你的视线被控制在那里,咫尺之外的围墙和车马嘈杂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具象地看,何陋轩酷似一张宋人的山水小品,但我的兴趣,并非要在水岸边这栋新房子里的某处去放置一个类似何陋轩的小品,如此,就真把何陋轩看小了。在类型学的意义上,一个类型并不直接决定一个房子的形象和规模。我把何陋轩理解为一套既抽象又具体的通则,它将在一个比它大二十倍的房子里
    被再次演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7-06-29 12:27:59 摘录
    建筑形式过度模型化,显得有骨骼没血肉并不仅仅和材料意识有关,也和空间的距离意识有关。我曾经把明谢时臣的那张《仿黄鹤山樵山水图》作为象山校园内的新作“瓦山”的思考原型进行分析,特别强调其中部描绘的差异性事物的密度作为一种世界的力量。王欣也在文章中分析了这张画,也特别分析了这部分,有意思的是,他认为这部分直接可以看作园林的内景。他的敏锐使他看到了一个侧面的真相,的确,那部分是“人力”(见《洛阳名园记》)的结果,但我从不满足于这种还原性的视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