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珍藏版《阴翳礼赞》为全新的美学经典读本。 ★文学大师带你走过东瀛美学之旅,一本书就能读懂日本美学。 ★旅行时带上这本影响安藤忠雄、原研哉的经典读本,将使你的日本之行 …… [ 展开全部 ]
  • 作者:谷崎润一郎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CNY 35.00
  • ISBN:9787532771097
  • 2018-11-27 15:32:00 摘录
    当局的宣传像一把扫帚,把那些闹哄哄的客人全部扫到一个地方去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19 20:56:55 摘录
    …贴广告,报告各地滑雪场的积雪量,电台也大肆广播。看到那景象我甚感惊讶,心想值得那样吵吵嚷嚷宣扬一番吗?可是经电台和铁道部这么用力一帮衬,正愁寒假里没有去处的人,一下子都拥到积雪的山里去了。就是说,当局的宣传像一把扫帚,把那些闹哄哄的客人全部扫到一个地方去了 。
    先前听和气律次郎君说,近来经过纪州的白 浜大张旗鼓的宣传,结果别府变得冷冷清清,完全败退下来。本来嘛,我们就是喜欢新鲜,爱赶时髦的国民。某个地方敲锣打鼓一闹腾,全都蜂拥到那里,其余的地方都变得空荡荡了。因此,吃透这一点,趁着宣传集中于一地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就能获得一次愉快的旅行。我不具体指出 哪里哪里,那样太不近人情,大体说来,濑户内海沿岸和岛屿都是被闲置的地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19 20:47:27 摘录
    这个集子里的六篇文章的确是谷崎散文的代表之作。尤其是《阴翳礼赞》和《恋爱及色情》两篇,集中体现了作家对东西方(尤其是日本和国外)文化、文学艺术的独特视点作者对于这两者的差异,进行了深人而细致的剖析,应当承认,谷崎的这些分析是中肯的,令人信服的。作者的笔墨也触及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层面,虽然年代已很久远,中国早已今非昔比,但读一读这些文字、对于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和开创新的文明生活也有一定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19 20:44:01 摘录
    本人都住在没有暖气设备的房子里,一提起那样的热,我就不想乘坐东海道昼间列车来回了。尤其是名古屋至静冈、沼津之间 , 午后的日光强烈地照射进来,又赶上慵懒的时候,身子被热气熏蒸着,连读报的力气都没有,也没有兴趣观赏外面的景色,只感到昏昏欲睡。这不是那种处在春风骀荡的心情中的睡意,这样的睡眠一睁开眼来,浑身汗膩膩的,骨节酸痛,口中焦干 , 反而更觉得疲倦。此外,还有不少人感到咽喉疼、头疼,像喝醉酒一般。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19 20:21:09 摘录
    我至今仍常常想起我在厕所里所获得的最难忘的印象。那是在大和的上市町一家面条馆里。由于内逼,求人带领来到一家内庭面临吉野川河滩的厕所。那种沿河而居的人家,一到内宅,一般都是两层楼高,下面还有一个地下室。面条馆也是这样的建筑,厕所设在二楼,跨临之际向下窥伺,遥远的下方令人目眩。可以清楚地看到土地、杂草田里盛开着菜花,蝴蝶飞舞,行人往来不绝。就是说,这厕所悬在两层楼高的河崖之上,向河面伸出。我脚踩的木板下面,除了空气再没有其他任何东西。我肛门排泄的固体由几丈高的空中降下来,掠过蝴蝶的翅膀和行人的脑袋,坠落在粪坑里。从上面虽然可以看到坠落的情景,但既听不到青蛙跳水的响声,也没有臭气浮升上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19 20:11:55 摘录
    营养过剩的多脂肪菜肴,对老人的健康十分有害。比起这些,我喜欢那种使用极富韵味的大酱或酱油做出的合乎自己口味的家常饭菜。实际上,较之近来普通街市上的饭馆,还是自家的材料更让人放心,炸东西非在自家里使用完全纯净的食用油就不随便吃。总之,对我来说,凡是吃喝之类的集会,我想去的只限于有自己所喜欢的人,有可口的菜肴,时间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工作。不过事实上就连这样的场合也无法引起我太大的兴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1-19 20:05:39 摘录
    我近来时时感到,很需要到一处完全听不见电车、火车声响的地方,好好睡一睡,想一想,哪怕只是一天也好。为此,我有了旅行的欲望。然而,符合条件的地方逐渐减少了。打开地图一看便知,狭长的国土上铁路纵横如蛛网年年还像血管分支一般伸向各个角落,听不到汽笛声的山间幽谷只是一个劲儿缩小范围。铁道部、旅游局、观光事务所等宣传机关,处心积虑招引客人,所有胜地都失去了当地的特色,变成了城市的延长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30 12:47:24 摘录
    过去虽说讨厌交际,但美人例外,经美人介绍的来访者也不受限制,现在连这些也都不再看重。这是因为,喜欢美人虽然至今没有改变,但上了年纪之后,对于美人也变得挑剔起来。一般的美人,尤其是今天顶尖儿的美人,在我眼里一点儿都显不出是美人来,只不过引起反感罢了。我心中自有我的佳人标准,但是真正符合这个标准的简直如晨星寥落,故而也不一味奢望出现这样的女子。还不如满足于我目前已有的几位红颜知己,今后继续和她们保持关系,以使我的老年余生枯树开花,大放异彩,不想再寻求更多的刺激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30 11:35:45 摘录
    切勿误解,我绝不是规劝大家懒惰。但这个世界有很多人自称是什么实干家,精力过人。这不过是自我吹嘘,推销自己。我认为,偶尔想起懒惰的美德——一典雅,也没有什么害处。老实说,我本人实际上不是懒汉,在我们同事之中,有不少朋友可以证明我是个勤勉的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30 11:34:00 摘录
    “怠惰”绝非褒扬之词,没有一个人认为被称作“懒汉”是一种荣誉。但另一方面却嘲笑那些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劳动的人,有时把他们看成俗物,这种现象今天也不是绝对没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30 11:30:43 摘录
    那豪华绚烂的画面大半潜隐于黯淡之中,催发着一种无可名状的闲情余绪。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28 22:15:13 摘录
    看来,我们的传统并非不承认恋爱的艺术——虽然内心非常感动,暗暗享受这样的作品,这也是事实——但表面上尽量装出毫无所知的样子。这是我们的谨慎,是谁也没有说出来的社会礼仪。因此,抬出歌磨和丰国的西方人,不能不说是他们打破了我们这种沉默的礼仪。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22 22:59:14 摘录
    可为什么只是东方人具有暗中求美的强烈倾向呢?西
    方也经过没有电、瓦斯和石油的时代,寡闻的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喜爱阴暗的癖性。据说自古日本的妖怪是无脚的西方的妖怪有脚且通体透亮。从这件小事就能明白,我们的想象里有漆黑一团的黯淡;他们却连幽灵都看做亮如明镜。其他一切日用工艺品,如果说我们所喜欢的颜色就是黯淡的堆积,那么他们所喜欢的颜色即为阳光的重合。银器、铜器,我们爱其生锈者,他们却认为不洁不净,偏要磨得锃亮才行。房屋中间尽量不留“影窝儿”,天棚和周围墙壁一抹白。在建造庭园上,我们种植幽深的树木,他们扩展平坦的草坪。这种不同的癖好是缘何而生的呢?窃以为我们东方人常于自己已有的境遇中求满足,有甘于现状之风气,虽云黯淡,亦不感到不平,却能沉潜于黑暗之中,发现自我之美。然而富于进取的西方人,总是祈望更好的状态,由蜡烛到油灯,由油灯到汽灯,由汽灯到电灯不断追求光明,苦心孤诣驱除些微的阴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22 22:49:15 摘录
    我讨厌到牙科医生那里去,其中一个原因是不想听那咯吱咯吱的响声,另外一个原因是闪光的玻璃、金属器械太多,使人害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8-22 22:48:17 摘录
    听说纸这东西是中国人发明的,对于西洋纸,我们只当做实用品,此外没有任何感触,然而一看到中国纸和日本纸的肌理,立即感到温馨,舒畅。同样洁白,而西洋纸的白不同于奉书纸和白唐纸的白。西洋纸的肌理有反光的情趣,奉书纸和唐纸的肌理柔和细密,犹如初雪霏微,将光线含吮其中,手感柔软,折叠无声。这就如同触摸树叶,娴静而温润。我们一旦见到闪闪发光的东西就心神不安。西洋人的餐具也用银制、钢制和镍制,打磨得锃亮耀眼,但我们讨厌那种亮光。我们这里,水壶、茶杯、酒铫,有的也用银制,但不怎么研磨。相反,我们喜爱那种光亮消失、有时代感、变得沉滞黯淡的东西。无知的女佣将带着锈迹的银器擦拭得光亮如新,反而遭到主人的叱骂,这种事儿谁家都曾发生过。近来,中国菜一般都采用锡制的餐具,大概中国人喜爱那种古色古香的东西。锡制品类似铝制品,虽然感觉并不好,但中国人用起来,务必要求有时代标记而富于雅味者。而且,表面即使刻有诗文,也要同黝黑的纹理和谐一致。就是说,一到中国人手里,轻薄而光亮的锡金属,一律变得像朱砂一般深沉而厚重。中国人也爱玉石,那种经过几百年古老空气凝聚的石块,温润莹洁,深奥幽邃,魅力无限。这样的感觉不正是我们东方人才有吗?这种玉石既没有红宝石、绿宝石那样的色彩,也没有金刚石那样的光辉,究竟爱的是什么呢?我们也弄不清楚。可是一看那浑厚蕴藉的肌理,就知道这是中国的玉石,想到悠久的中国文明的碎屑都积聚在这团浑厚的浊云之中,中国人酷好这样的色泽和物质,也就没有什么奇怪,可以理解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