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3。历史主播元老的震撼新作,精彩讲述拜占庭帝国的完整历史。伟大的罗马帝国并没有缺席中世纪,它只是来到君士坦丁堡,续写了一部千年传奇。比《魔戒》或《权
……
[ 展开全部 ]
力的游戏》更多真实,精彩不减,带你畅快领略中世纪欧洲史! ————————————————————————————————————— 【内容简介】 公元5世纪,在数十年外族入侵的腥风血雨中,罗马帝国西面的一半崩解了。但是这个时候,东罗马帝国(或称拜占庭帝国)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它将罗马帝国的文明与荣耀又守卫了一千年,亲眼见证了罗马帝国的落日,并亲手带来现代世界的黎明。 在它的漫长历史中,拜占庭帝国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它经历过君士坦丁、狄奥多西、巴西尔二世、科穆宁等明君的辉煌时代,也时常陷入军阀割据、外族入侵的黑暗时代。它矗立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叉路口,一千年来这里发生了一次又一次东西文明大碰撞:匈人入侵,西罗马帝国崩溃,阿拉伯帝国崛起并建立伊斯兰世界,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十字军数次东征,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土耳其帝国兴起……拜占庭迎战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者,主宰着一片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的广袤的东正教世界,其鼎盛时代的影响范围覆盖了如今的土耳其、巴尔干半岛、乌克兰、俄罗斯西南部、南意大利和非洲地中海沿岸。 但是,拜占庭最终失掉了这个世界。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军队攻陷,伟大的拜占庭帝国灭亡了。它留给后世的遗产是永恒的。从启发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珍贵典籍,到被俄罗斯完整继承下来的东正教和西里尔字母系统,再到千古名城伊斯坦布尔,拜占庭的遗产已经深深影响了世界的发展进程。可以说,没有拜占庭帝国,我们的世界一定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 【编辑推荐】 ◎一个饱经沧桑的千年帝国,历经无数场战争、叛乱、分裂、宫斗、宗教冲突,以及匈人、阿拉伯人、十字军、蒙古人和土耳其人带来的亚欧大碰撞; ◎这是一个孕育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俄文字母,乃至欧洲文艺复兴的伟大文明; ◎没有拜占庭,我们的世界就不会是如今的样子! 1. 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千年历史,“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三。对于中世纪欧洲,你的印象是否还停留在《魔戒》和《冰与火之歌》的虚构世界里?《拜占庭帝国》让我们触摸到一个真实的中世纪欧洲。这是中世纪欧洲最为庄严的一面:骄傲的城市君士坦丁堡、一座传续千年的皇帝之位,以及它们见证的无数荣耀、战事、叛乱、分裂、宫斗……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贯穿了整个欧洲中世纪,是这个时代最完整的写照。 2. 这是风云激荡的欧亚碰撞史,以及饱经内忧外患的中世纪欧洲。千百年来,帝国英勇迎战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者,在匈人、阿拉伯人、十字军、蒙古人和土耳其人的多次冲击下屹立不倒。化用罗马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话来说,如果没有拜占庭帝国,匈人、阿拉伯或者蒙古大军会几次横扫欧洲,穆斯林的宣礼将在英国牛津的尖塔上回响。 3. 英语世界著名历史播主拉尔斯•布朗沃思的万众瞩目之作。布朗沃思是互联网历史上最早的历史播主,十余年来在英语世界有无数忠实听众。《拜占庭帝国》长期位居美国亚马逊历史榜前列,再度演绎布朗沃思的史上首个历史播客“拜占庭十二帝”:个性鲜明的人物描写,扣人心弦的情节呈现,精湛的讲述技巧,把历史故事讲得像小说一样精彩。 ————————————————————————————————————— 【媒体推荐】 妙趣横生地描绘出一个被现代西方文明充分继承,但却始终忽视的文明。读罢本书,你将会对拜占庭帝国肃然起敬。 ——汤姆•霍兰(Tom Holland),《波斯战火》《卢比孔河》作者 这正是我曾经希望在学校里学到的历史——节奏明快、高潮迭起的故事,涵盖了一千年的层出不穷的政治纷争、杰出领袖、无能昏君、宗教分裂,以及骚乱与屠杀。一幅生动的历史长卷,描绘了一个为我们留下丰富遗产的逝去时代。 ——马克•潘德格拉斯(Mark Pendergrast),历史学者 拉尔斯•布朗沃斯是一个天才作家,他的热情是会传染的;心狠手辣的皇后、诡计多端的宦官、重见天日的希腊文献和拜占庭传说,统统鲜活起来。没有拜占庭,我们的世界就不会是如今的样子——拉尔斯•布朗沃斯引人入胜的讲述配得上帝国曾经的热情与活力。 ——贝塔尼•休斯(Bettany Hughes),历史学家、知名主持人 在《拜占庭帝国》中拉尔斯•布朗沃斯展现出一名小说作家对人物的把握能力,描绘出那些栩栩如生,却并不为人所熟知的拜占庭历史人物形象。不过,拉尔斯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的天赋也同样闪亮,他所展现的拜占庭宫廷斗争、阴谋叛乱和战争,无不精彩明晰。 ——斯蒂芬•普莱斯菲尔德(Steven Pressfield),历史作家、好莱坞编剧
[ 收起 ]
作者:[美] 拉尔斯·布朗沃思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定价:48.00
ISBN:9787508668444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维兰梨
2019-10-30 12:44:04 摘录
这种自夸的言辞事实上比君士坦丁本人意识到的更具远见。虽然需要历经久远时日证明,米尔维安大桥战役成了一个意义重大的历史转折点。君士坦丁一方高擎着十字架和利剑,这场战争胜利的意义事实上远远大于简单地击败一个大敌—他将教会与国家两者融为一体。对教会和国家双方而言,这不啻一柄双刃剑。基督教会和罗马帝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督教从此兴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维兰梨
2019-10-25 22:01:25 摘录
宗教为戴克里先提供了完美的宣扬自身政治理论的渠道。力量和正统并非是来自人民之中,而是来自神的赐予—戴克里先并非仅仅是个主神在人间的代表,他本身就是活生生的神明。那些被允许直视皇帝的人拜倒在他脚下,不去关注皇帝本身散发的光辉。这确实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奇景,戴克里先也确实将陈旧的过去逐步埋葬。这不再是为文明世界的神圣主宰披上一层武装的外衣那样的事情了。一顶光芒四射的皇冠戴在了他的头上戴克里先也是帝国历史上第一位佩戴皇冠的帝王,金色的长袍披在了他的肩头。繁缛的典礼仪式持续举行,这也是从东方学习来的传统,在那里,神圣统治者的传统根深蒂固,戴克里先如今正式脱离了凡人的范畴,成为众人之上的神明,在他周围是等级森严的各阶层帝国统治阶级。
在这样的时代,平等无疑是一种奢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维兰梨
2019-10-25 21:56:03 摘录
事实上,这一举措并没有听上去的那样具有改革意义,尤其是因为罗马帝国在名义上分裂已久。在罗马梦想征服世界的许久以前,亚历山大大帝的铁骑已经远达印度境内,荡平了一切敢于反抗他的势力,将征途中所有难以攻克的土地都划归帝国版图之内。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脚步拉开了希腊化时代的序幕,虽然他的帝国已经随着他本人的逝世四分五裂,但希腊文明还是得到了极为广泛深远的传播。自西方传播而来的罗马文明好像希腊化世界外部的一层肤浅外表,尽管武力昌盛,却在根深蒂固的古老文明面前畏缩不前。东部的权力阶级虽然以拉丁语作为自身语言,却没有将之传播到市井街巷。不论在思想上还是特征上,东部帝国都保留着十分鲜明的希腊特征。
征服不代表同化,在这一点上,历史上无例可与华夏匹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10-25 19:02:20 摘录
唯有在西方,曾经的故事几乎彻底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深处,虽然如果没有拜占庭的光辉,中东和欧洲的历史不过是无数破碎的片段,晦涩模糊、令人费解。当那恐怖的一天过去,土耳其军队大炮炮口萦绕的烟雾彻底散尽后,新的世界已然改头换面。中世纪的黑暗彻底过去,西欧正处于文化空前繁荣进步的前夕。距离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仅仅过去了三十五年,迪亚士便环游好望角,打开了通往印度的航路,而后仅仅过了四年,一名当时还不为人知的意大利冒险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借助一部翻译来的拜占庭文本--托勒密《地理学》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蒸蒸日上的大航海时代即将到来,人们并没有多少心思去追溯久远模糊的拜占庭记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10-25 18:59:29 摘录
拜占庭长久以来对伊斯兰世界的抵抗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帝国已经坚持了如此漫长的时间,并且也获得了无数伟大的胜利。君士坦丁堡的宏伟城墙已经延缓了伊斯兰大军进军欧洲的脚步长达800余年,为西方争取了前进发展所需要的宝贵时间。当奥斯曼大军席卷拜占庭帝国时,欧洲的发展正达到顶峰,伊斯兰大军不久将在维也纳的城墙之下退缩,奥斯曼帝国最终将放弃对欧洲的觊觎。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或许令罗马帝国的最后遗迹也销声匿迹,但拜占庭的学术之光却是任何事物也无法扼杀的。
难民纷纷涌人欧洲,带来了希腊与罗马文明残留的璀璨瑰宝。第一缕人文主义的光辉照亮了西方的灵魂,而西方也以最强烈的热情张开双臂迎接拜占庭赐予的珍贵赠礼。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局部拓本数世纪以来广泛流传,但如今欧洲也同样接受了柏拉图和德摩斯梯尼,为《伊利亚特》喝彩,也为色诺芬和埃斯库罗斯而着迷。拜占庭的流亡者们讲述各类杰出人物的故事,从彼特拉克到薄伽丘,富有的科西莫·德·美第奇对拜占庭来的演讲家深感兴趣,因此出资兴建了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这些行动导致了一场复兴运动,也就是后人所称的著名的“文艺复兴”,在这一阶段,西欧世界重新寻回了自身的根基。
另外一些流亡者逃到了俄国,最后的自由东正教大国,试图重新追寻拜占庭帝国的梦想。众多广阔的北方土地上的国王已经沿用了拜占庭的字母系统,以及东方的灵魂,他们十分欢迎这些逃亡的人民,这些国王以“沙皇”(CZAR)自称,即“凯撒”(CAESAR)的斯拉夫语形式--同时以双头鹰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
拜占庭帝国最为光辉伟大的继承者无疑当属东正教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10-25 14:15:12 摘录
在帝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星期一,气氛却彻底改变了。没有人精疲力竭,各人坚持完成自己的工作,数星期以来的第一次,全城居民开始陆续前往圣索非亚大教堂。拜占庭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数世纪以来的教会分裂被彻底抛诸脑后,希腊神父与拉丁神父并肩而立,真正的全基督教范围的礼拜开始了。
当人群聚集到大教堂内时,君士坦丁发表了最后的演说,如同爱德华·吉本所描述,这也是整个帝国最终的葬礼致辞。他自豪地回顾军队光辉的历史,并且骄傲地赋予他们神圣和荣耀的名号:“动物或许会被其他的动物追赶奔逃,但你们是战士,堪称古希腊和古罗马最伟大英雄的后裔。”然后,皇帝转向那些奋力保卫君士坦丁堡的意大利人,为他们的尽心服务表达感谢之情,并保证如今他们已经是亲密的兄弟,为了同一个目标团结一心。在与每一位指挥者握手致礼之后,皇帝让他们各自分散,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然后融入了圣索非亚大教堂的人群之中。
从所在的圣罗曼努斯之门望去,君士坦丁感到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伴随着“城池已经失守,但我还活着”的高呼,他抛下自己的皇权节杖,冲入敌阵,就此不知所踪。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旗帜在君士坦丁堡城墙,甚至大皇宫上方升起,城中居民的情绪彻底崩溃,他们纷纷逃向最终的安全之所。一个古老的传说中言明,圣索非亚大教堂永远不会落入土耳其人之手,因为一位天使将会从君土坦丁纪念柱附近降临人间,他会保卫帝国的信仰之地。
苏丹派出人手在血流成河的城市间四处搜寻,在无数具尸体间徘徊,仔细检查被砍下的头颅。搜查者发现了一具尸体,穿着丝绸的衣袍,上面刺绣着雄鹰图案,但当穆罕默德用长矛刺穿尸体的头颅,并在全程游行炫耀时,那些真正见过皇帝的人却没有感到半分惊恐。尽管苏丹做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未能找到君士坦丁真正的遗体。不论是生是死,君士坦丁十一世最终未落入敌人之手。
在延续了1123年又18天之后,拜占庭帝国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
当穆罕默德二世征服君士坦丁堡时,他自号为罗马的凯撒大帝,认为自己是作为奥古斯都的直接继承者统治此地。 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1930年才正式官方更名为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人从未忘记这场胜利带来的力量,时至今日,他们的旗帜上依然烙印着一轮新月,象征着1453年的那个星期二凌晨的夜空。 (早在公园前670年,拜占庭人民选择了新月标志来象征他们的城市,源于对城市守护者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崇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10-25 14:08:00 摘录
巨大的火炮发出震耳轰鸣,喷吐出火焰、烟雾及巨大的石球,使拥有千年历史的狄奥多西城墙战栗不已。10个世纪以来,这些城墙阻隔了多如牛毛的四方入侵者,他们企图攻城,最终都功亏一篑。然而砖石和泥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古代的防御工事面临围城战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火炮攻势。土耳其一方的主炮需要在每次发射间歇有一定的冷却时间,并且每日的使用上限只有7次,但苏丹还拥有其他火炮,足以弥补主炮进攻的间歇。石球无情地击打着城墙,将砖石击得粉碎偶尔会有整块的城墙结构轰然坠落。第一天即将结朿时,外墙的一大部分已经化作废墟,苏丹命令大军发起进攻。君士坦丁也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并且率军击退了敌人前仆后继的攻击,夜色降临时,朱斯蒂尼亚尼研究出了修复城墙的工事。他将木桩打人碎石缝隙中,建造起较为松散的防御措施,并且借助破碎的砖块和石头重新堆积起了一堵简易的城墙。第二天,当战火重燃之时,这种新的城描结构能够比原有的坚固城墙抵消更多的炮火攻击,并且大体上保持了完整。防守军队重整旗鼓,作战的节奏更加稳定。这一天,他们尽最大努力抵抗住了由石球组成的死亡之雨;但当夜晚来临,炮火轰鸣最终归于寂静时,守军又会马上开始城墙的修复工作。
当穆罕默德在城下当众残忍地处死更多俘虏时,拜占庭守军对此的回击是将他们的土耳其俘虏从城墙上直接抛下。
朝廷大臣们乞求君士坦丁逃走,并建立流亡政府,直到整座城市被重新夺回。十字军的帝国最终将要覆灭,奥斯曼帝国亦然;最重要的是皇帝必须保护好自己的性命,留存一线生机。君士坦丁此时已经身心俱疲,但他依然坚定地拒绝了群臣的进谏。这里有他的人民,他决心与人民共存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10-25 14:04:33 摘录
等到新皇帝正式进入君士坦丁堡的时候,整座城市俨然已经丧失了它昔日的辉煌,徒留一片暗淡颓丧的景象,如今只剩下君士坦丁堡这座孤城依然耸立,繁华与荣耀如潮水般渐次退去。都城的街道不再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嘈杂低语,商人的船队不再挤满帝国的港口,宫殿和教堂也不再闪耀富丽堂皇的光辉。在查士丁尼带来的最繁荣的岁月中,这里的人口曾经接近50万,如今已经衰减至大约5万。城市里到处是荒废的土地,滋生出繁茂的野草,半毁的建筑依然在不断凋败,化作一片废墟。然而,虽然景象如此破败,空气中却酝酿着一种奇怪的活跃气氛。新绘制的壁画像过去一样华丽精美,黄金和白银也依然装点着圣像,虽然再没有巨大的马赛克图案令人目眩,艺术领域却兴起了一股全新的气息,与帝国日薄西山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城中的气氛此时陷入了一片凝重,然而,即使面临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城中也并未发生暴动或公开抗议。200名弓箭手已经按红衣主教的部署就位,或许随着教会统一的正式完成,还会有更多的力量前来支援。城中的大部分人拒绝参加统一典礼,也就是举行任何被所谓的拉丁习俗“玷污”的宗教仪式。他们并不希望发起暴动,让形势变得更加沉重,但也绝不会抛弃自己的传统。这一年的复活节,圣索非亚大教堂陷人了一种诡异的寂静,里面空无一人,就好像所有人都离开了这里,选择那些依然维持着希腊习俗的教堂度过节日。五天之后的4月6日,土耳其人兵临城下。
拜占庭人心惊胆战地向城下望着敌人的浩瀚大军,并且深知他们所深爱的东正教教堂从此即将举行拉丁人的弥撒,所有人都再清楚不过,所谓的联盟让他们付出了深重的代价,而许诺的利益却从未兑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10-25 14:00:12 摘录
我们期待那些“金发碧眼”的人来拯救我们……我们将希望寄托于神谕,寄托于错误的预言。我们将所有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空洞言辞上。
--蒂莫西•格雷戈里《拜占庭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10-25 13:56:20 摘录
皇帝约翰五世将所有希望都寄托于塞尔维亚人的援助,然而这场灾难彻底打垮了他。约翰写信给苏丹,语气谦卑地提出自愿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臣属,只要能够放过他的都城。200年以前,曼努埃尔一世曾经将塞尔柱苏丹收为自己的臣属;如今约翰年轻的儿子曼努埃尔二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的父亲对敌人俯首称臣,挽救国家的局势。曾经被涂以圣油的东正教守卫者如今成了基督教世界最大敌人的仆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10-24 21:31:20 摘录
米海尔八世堪称拜占庭帝国最为伟大的帝王之一,不仅最大程度地修复了破败的都城,还主导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政治走向。如果没有他的力量,帝国毫无疑问会落入安茹的查理—或者任何一名虎视眈眈的敌人手中—拜占庭的光辉也会彻底消逝,整个西方都未曾做好准备吸收它深厚的历史积淀。然而,米海尔八世巧妙地运用策略击败了众多敌人,为罗马帝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王朝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将近200年后,他的一位家族成员依然稳坐在拜占庭的皇位之上,并且在同样的生存战争中厮杀—虽然面临着更加艰巨的处境。米海尔尽其所能地让整个帝国逐渐恢复。他留下了众多异常宝贵的策略,以便后人能够继续推动帝国的复兴和发展:一支规模不大但训练有素的军队,相对充盈的国库,以及一支重新建立的海军力量。然而,对于这位帝国的救世主而言,他却没有得到人们的感谢。他被教皇革除了教籍,在他去世时,天主教的西方认为他不过是个异教徒,在东正教主导的东方,人们则把这位皇帝当作背叛者。他的儿子没有为他举行任何葬礼仪式或献祭,只建造了一座十分朴素的坟墓。米海尔八世的臣民虽然感受到了冒犯,但他们很快便开始怀念这位皇帝。如果拜占庭在他死后恢复了强大,那也不过是米海尔的智慧手段带来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和可靠的同盟,帝国的力量便只能依靠外交政策,并且也需要位像米海尔八世这样的能人引导整个国家前进。不幸的是,显然米
海尔八世并没有这样一位继承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10-24 18:39:58 摘录
罗马帝国或许已经失去了它表面上的无限风光,但学问和文明的灯塔依然在黑暗的世界熠熠生辉,没有任何来自西方蛮族的所谓国王或王子能够真正跨越这样的鸿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10-24 18:33:38 摘录
君士坦丁堡对曾经的无数征服者而言都是巨大的诱惑,十字军战士为何不借此成就一番伟业?
皇帝的警惕心态并非毫无道理。君士坦丁堡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城市都不同,比西方人所见过的任何地方都更加辉煌绚烂,令人目眩神迷。对一位贫穷的骑土而言,这座城市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遍地黄金,人口比巴黎或伦敦都要多20倍以上。教堂里的仪式气氛神秘,似乎充满了异教的风情,数十种外来语言汇成街头巷尾的喁喁低语,商人和贵族来来去去,身着闪光的丝绸、华丽的衣饰。公共建筑的规模令人震撼,宫殿华丽得令人难以想象,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也令人咂舌。这一切都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文化冲击。十字军战士所遇到的拜占庭人民将他们视为尚未开化的蛮族,他们痛恨这群“同盟”洗劫他们的城市,抢走他们的粮食;十字军战士则轻视这些“柔弱的”希腊人,他们身着随风飞扬的长袍,周围跟随的是身上涂着香油的宦官,这些人自然需要西方勇士来为他们作战。因为厌烦过于烦冗的礼仪,大部分十字军贵族们起初对这位皇帝抱着毫不掩饰的轻蔑态度,一位骑士甚至在阿历克塞一世进入房间,前来与他会面时态度放肆地将皇帝的宝座当成躺椅,躺在上面休息。然而,皇帝却非常善于控制自己的态度。他一方面对十字军表达了暗暗的威胁之意,同时又慷慨地赐予对方大量赠礼,希望能够获取双方的同盟誓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10-24 18:30:39 摘录
“圣战”的概念对拜占庭帝国的意识形态而言,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该萨莉亚的圣巴西流在4世纪时曾经宣称,杀戮有时是必不可少的,却不值得歌颂,自然也绝不可能令罪行得到宽恕。东方教会在数世纪以来一直坚守着自身的信条,甚至拒绝了伟大的战士皇帝尼斯福鲁斯·福卡斯将对抗穆斯林时牺牲的战士升格为殉道者的要求。自然,战争必有个中缘由,但无论如何,采用外交手腕和平解决才是上策。毕竟,在东方教会,神职人员被禁止手执武器,诺曼教士们手执武器甚至率领军队的行为是极其古怪的,令东方的旁观者们感到万分困惑和不安。
这些古怪的西方骑士显然并不值得信任,一些拜占庭人怀疑十字军真正的目标并非解放耶路撒冷,而是占领君土坦丁堡。如今与贵族阶级的冲突已不是唯一的矛盾所在,十字军中为首的便是博希蒙德—罗伯特·吉斯卡尔的儿子,如今已经成了众矢之的。
十字军东征&东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普拉空
2019-10-24 18:27:13 摘录
“撒拉逊人,”教皇宣告道,“他们从荒漠中铺天盖地般涌来,攫取基督教的土地,玷污神圣的教堂,杀害基督的朝圣者,镇压我们的真正信仰。他们已经破坏了耶路撒冷圣城的圣墓教堂,迫使不计其数的信徒皈依他们的宗教和真主。西方的子民若是对东方兄弟们的痛苦视而不见,你们的良心无疑会受到谴责—前去拯救我们东方的兄弟是每一位基督徒的神圣职责。撒拉逊人已经窃取了上帝的圣城,如今正义的战士们必须将他们驱逐出去。所有怀着虔诚之心前去的上帝信徒,他们的所有罪意都会得到永远的赦免。”
当教皇的话音落下的那一刹那,人群瞬间沸腾了。中世纪的欧洲充满了暴力血腥,大部分聚集在教堂中的人们内心都无比沉痛地意识到,他们的手上已经沾染了数不清的鲜血。突然之间,他们获得了个天赐良机,只要以上帝之名挥动手中利剑,便能够永久洗去注定被罚人地狱的罪恶。一位主教双膝跪下,当场发誓愿意踏上十字军的征途,不过片刻,教会上下几乎耗尽了全部能用的材料,因为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在衣服上缝制十字架的图案,以此作为他们此行的象征。法国、意大利和德意志纷纷陷入了十字军东征的狂热,乌尔班四处巡游,将战争的动员传播到各地,使大批农民和骑士加入他的麾下。各地的响应如此积极热烈,教皇不得不反过来劝说一部分人留在自己的家园从事农耕,避免带来饥荒等灾祸。在他最为狂热的梦想之中也从未有过如此盛况。
许多参与十字军东征并非为了任何高尚的理由,不论是彼得还是任何人都无法对他们加以控制。他们洗劫了沿路经过的乡村地区,纵火焚烧了贝尔莱德,将任何来不及转移的城镇物资都攫取一空。
公元1099年7月15日,十字军成功地对圣城发起了猛攻。许多十字军战士望见这座圣城时,纷纷流下了热泪,因为他们为了这个最终目标,已经经历了太多艰难险阻,当大军冲进城内时,似乎释放出来四年来不得拜托的所有压抑与伤痛。只有一部分居民得以幸免,他们既非东正教教徒,又非穆斯林,也非犹太教徒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西方&没有理想的伟大圣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地图……VII
引言……XV
序言 罗马根源……XX
第一章 戴克里先革命……1
第二章 君士坦丁和教权统治……13
第三章 异教反击……33
第四章 蛮族与基督徒……46
第五章 西方的可怕谣言……57
第六章 罗马衰亡……65
第七章 查士丁尼大帝崛起……77
第八章 尼 卡!……83
第九章 建筑与将军……94
第十章 耶尔森氏鼠疫杆菌……116
第十一章 波斯战火……130
第十二章 战争之地……147
第十三章 偶像破坏者……156
第十四章 帝国崩溃……165
第十五章 形势逆转……178
第十六章 马其顿王朝的荣耀……189
第十七章 杰出的觊觎者……202
第十八章 死亡与叔侄继承……218
第十九章 巴西尔二世……234
第二十章 荒谬进行曲……248
第二十一章 科穆宁复兴……259
第二十二章 基督徒的血光之灾……282
第二十三章 流亡帝国……294
第二十四章 晚霞绚烂……306
第二十五章 不朽的帝王……323
结语 拜占庭余晖……339
参考文献……344
君士坦丁堡历代帝王年表……347
致谢……351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地图……VII
引言……XV
序言 罗马根源……XX
第一章 戴克里先革命……1
第二章 君士坦丁和教权统治……13
第三章 异教反击……33
第四章 蛮族与基督徒……46
第五章 西方的可怕谣言……57
第六章 罗马衰亡……65
第七章 查士丁尼大帝崛起……77
第八章 尼 卡!……83
第九章 建筑与将军……94
第十章 耶尔森氏鼠疫杆菌……116
第十一章 波斯战火……130
第十二章 战争之地……147
第十三章 偶像破坏者……156
第十四章 帝国崩溃……165
第十五章 形势逆转……178
第十六章 马其顿王朝的荣耀……189
第十七章 杰出的觊觎者……202
第十八章 死亡与叔侄继承……218
第十九章 巴西尔二世……234
第二十章 荒谬进行曲……248
第二十一章 科穆宁复兴……259
第二十二章 基督徒的血光之灾……282
第二十三章 流亡帝国……294
第二十四章 晚霞绚烂……306
第二十五章 不朽的帝王……323
结语 拜占庭余晖……339
参考文献……344
君士坦丁堡历代帝王年表……347
致谢……351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地图……VII
引言……XV
序言 罗马根源……XX
第一章 戴克里先革命……1
第二章 君士坦丁和教权统治……13
第三章 异教反击……33
第四章 蛮族与基督徒……46
第五章 西方的可怕谣言……57
第六章 罗马衰亡……65
第七章 查士丁尼大帝崛起……77
第八章 尼 卡!……83
第九章 建筑与将军……94
第十章 耶尔森氏鼠疫杆菌……116
第十一章 波斯战火……130
第十二章 战争之地……147
第十三章 偶像破坏者……156
第十四章 帝国崩溃……165
第十五章 形势逆转……178
第十六章 马其顿王朝的荣耀……189
第十七章 杰出的觊觎者……202
第十八章 死亡与叔侄继承……218
第十九章 巴西尔二世……234
第二十章 荒谬进行曲……248
第二十一章 科穆宁复兴……259
第二十二章 基督徒的血光之灾……282
第二十三章 流亡帝国……294
第二十四章 晚霞绚烂……306
第二十五章 不朽的帝王……323
结语 拜占庭余晖……339
参考文献……344
君士坦丁堡历代帝王年表……347
致谢……351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蒸蒸日上的大航海时代即将到来,人们并没有多少心思去追溯久远模糊的拜占庭记忆。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或许令罗马帝国的最后遗迹也销声匿迹,但拜占庭的学术之光却是任何事物也无法扼杀的。
难民纷纷涌人欧洲,带来了希腊与罗马文明残留的璀璨瑰宝。第一缕人文主义的光辉照亮了西方的灵魂,而西方也以最强烈的热情张开双臂迎接拜占庭赐予的珍贵赠礼。亚里士多德著作的局部拓本数世纪以来广泛流传,但如今欧洲也同样接受了柏拉图和德摩斯梯尼,为《伊利亚特》喝彩,也为色诺芬和埃斯库罗斯而着迷。拜占庭的流亡者们讲述各类杰出人物的故事,从彼特拉克到薄伽丘,富有的科西莫·德·美第奇对拜占庭来的演讲家深感兴趣,因此出资兴建了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这些行动导致了一场复兴运动,也就是后人所称的著名的“文艺复兴”,在这一阶段,西欧世界重新寻回了自身的根基。
另外一些流亡者逃到了俄国,最后的自由东正教大国,试图重新追寻拜占庭帝国的梦想。众多广阔的北方土地上的国王已经沿用了拜占庭的字母系统,以及东方的灵魂,他们十分欢迎这些逃亡的人民,这些国王以“沙皇”(CZAR)自称,即“凯撒”(CAESAR)的斯拉夫语形式--同时以双头鹰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
拜占庭帝国最为光辉伟大的继承者无疑当属东正教会。
当人群聚集到大教堂内时,君士坦丁发表了最后的演说,如同爱德华·吉本所描述,这也是整个帝国最终的葬礼致辞。他自豪地回顾军队光辉的历史,并且骄傲地赋予他们神圣和荣耀的名号:“动物或许会被其他的动物追赶奔逃,但你们是战士,堪称古希腊和古罗马最伟大英雄的后裔。”然后,皇帝转向那些奋力保卫君士坦丁堡的意大利人,为他们的尽心服务表达感谢之情,并保证如今他们已经是亲密的兄弟,为了同一个目标团结一心。在与每一位指挥者握手致礼之后,皇帝让他们各自分散,回到自己的岗位上,然后融入了圣索非亚大教堂的人群之中。
从所在的圣罗曼努斯之门望去,君士坦丁感到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伴随着“城池已经失守,但我还活着”的高呼,他抛下自己的皇权节杖,冲入敌阵,就此不知所踪。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旗帜在君士坦丁堡城墙,甚至大皇宫上方升起,城中居民的情绪彻底崩溃,他们纷纷逃向最终的安全之所。一个古老的传说中言明,圣索非亚大教堂永远不会落入土耳其人之手,因为一位天使将会从君土坦丁纪念柱附近降临人间,他会保卫帝国的信仰之地。
苏丹派出人手在血流成河的城市间四处搜寻,在无数具尸体间徘徊,仔细检查被砍下的头颅。搜查者发现了一具尸体,穿着丝绸的衣袍,上面刺绣着雄鹰图案,但当穆罕默德用长矛刺穿尸体的头颅,并在全程游行炫耀时,那些真正见过皇帝的人却没有感到半分惊恐。尽管苏丹做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未能找到君士坦丁真正的遗体。不论是生是死,君士坦丁十一世最终未落入敌人之手。
在延续了1123年又18天之后,拜占庭帝国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
当穆罕默德在城下当众残忍地处死更多俘虏时,拜占庭守军对此的回击是将他们的土耳其俘虏从城墙上直接抛下。
朝廷大臣们乞求君士坦丁逃走,并建立流亡政府,直到整座城市被重新夺回。十字军的帝国最终将要覆灭,奥斯曼帝国亦然;最重要的是皇帝必须保护好自己的性命,留存一线生机。君士坦丁此时已经身心俱疲,但他依然坚定地拒绝了群臣的进谏。这里有他的人民,他决心与人民共存亡。
城中的气氛此时陷入了一片凝重,然而,即使面临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城中也并未发生暴动或公开抗议。200名弓箭手已经按红衣主教的部署就位,或许随着教会统一的正式完成,还会有更多的力量前来支援。城中的大部分人拒绝参加统一典礼,也就是举行任何被所谓的拉丁习俗“玷污”的宗教仪式。他们并不希望发起暴动,让形势变得更加沉重,但也绝不会抛弃自己的传统。这一年的复活节,圣索非亚大教堂陷人了一种诡异的寂静,里面空无一人,就好像所有人都离开了这里,选择那些依然维持着希腊习俗的教堂度过节日。五天之后的4月6日,土耳其人兵临城下。
拜占庭人心惊胆战地向城下望着敌人的浩瀚大军,并且深知他们所深爱的东正教教堂从此即将举行拉丁人的弥撒,所有人都再清楚不过,所谓的联盟让他们付出了深重的代价,而许诺的利益却从未兑现。
--蒂莫西•格雷戈里《拜占庭史》
海尔八世并没有这样一位继承人。
皇帝的警惕心态并非毫无道理。君士坦丁堡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城市都不同,比西方人所见过的任何地方都更加辉煌绚烂,令人目眩神迷。对一位贫穷的骑土而言,这座城市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遍地黄金,人口比巴黎或伦敦都要多20倍以上。教堂里的仪式气氛神秘,似乎充满了异教的风情,数十种外来语言汇成街头巷尾的喁喁低语,商人和贵族来来去去,身着闪光的丝绸、华丽的衣饰。公共建筑的规模令人震撼,宫殿华丽得令人难以想象,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也令人咂舌。这一切都展现出完全不同的文化冲击。十字军战士所遇到的拜占庭人民将他们视为尚未开化的蛮族,他们痛恨这群“同盟”洗劫他们的城市,抢走他们的粮食;十字军战士则轻视这些“柔弱的”希腊人,他们身着随风飞扬的长袍,周围跟随的是身上涂着香油的宦官,这些人自然需要西方勇士来为他们作战。因为厌烦过于烦冗的礼仪,大部分十字军贵族们起初对这位皇帝抱着毫不掩饰的轻蔑态度,一位骑士甚至在阿历克塞一世进入房间,前来与他会面时态度放肆地将皇帝的宝座当成躺椅,躺在上面休息。然而,皇帝却非常善于控制自己的态度。他一方面对十字军表达了暗暗的威胁之意,同时又慷慨地赐予对方大量赠礼,希望能够获取双方的同盟誓言。
这些古怪的西方骑士显然并不值得信任,一些拜占庭人怀疑十字军真正的目标并非解放耶路撒冷,而是占领君土坦丁堡。如今与贵族阶级的冲突已不是唯一的矛盾所在,十字军中为首的便是博希蒙德—罗伯特·吉斯卡尔的儿子,如今已经成了众矢之的。
当教皇的话音落下的那一刹那,人群瞬间沸腾了。中世纪的欧洲充满了暴力血腥,大部分聚集在教堂中的人们内心都无比沉痛地意识到,他们的手上已经沾染了数不清的鲜血。突然之间,他们获得了个天赐良机,只要以上帝之名挥动手中利剑,便能够永久洗去注定被罚人地狱的罪恶。一位主教双膝跪下,当场发誓愿意踏上十字军的征途,不过片刻,教会上下几乎耗尽了全部能用的材料,因为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在衣服上缝制十字架的图案,以此作为他们此行的象征。法国、意大利和德意志纷纷陷入了十字军东征的狂热,乌尔班四处巡游,将战争的动员传播到各地,使大批农民和骑士加入他的麾下。各地的响应如此积极热烈,教皇不得不反过来劝说一部分人留在自己的家园从事农耕,避免带来饥荒等灾祸。在他最为狂热的梦想之中也从未有过如此盛况。
许多参与十字军东征并非为了任何高尚的理由,不论是彼得还是任何人都无法对他们加以控制。他们洗劫了沿路经过的乡村地区,纵火焚烧了贝尔莱德,将任何来不及转移的城镇物资都攫取一空。
公元1099年7月15日,十字军成功地对圣城发起了猛攻。许多十字军战士望见这座圣城时,纷纷流下了热泪,因为他们为了这个最终目标,已经经历了太多艰难险阻,当大军冲进城内时,似乎释放出来四年来不得拜托的所有压抑与伤痛。只有一部分居民得以幸免,他们既非东正教教徒,又非穆斯林,也非犹太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