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
想到未来,确立目标,有所爱好,这一切意味着相信自由,即使有时深信感受不到自由。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世间存在着荒诞的婚姻、荒诞的挑战、荒诞的怨恨、荒诞的沉默、荒诞的战争和荒诞的和平。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假如我试图把握我所确认的这个我,并加以定位和概括,那么这个我只不过是一掬之水,会从我的指缝流走。我可以把“这个我”会摆出的各种面孔一张张描绘出来,还可以描绘别人给予“这个我”的各种面貌,包括其出身、教育、热忱或沉默、伟大或卑劣。但不可把面貌相加。这颗心即使属于我,我也永远无法确定。我对自己存在的确信和我对这种确信试图赋予的内容,两者之间的鸿沟,永远也填不满。我永远是自己的陌路人。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假如一定要写人类思想唯一有意义的历史,那只得写人类世代相继的悔恨史和无能史了。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时间之所以使我们害怕,是时间展现数学般的演示,答案来自演示之后。所以关于灵魂的种种漂亮说法,在这里至少要稍为接受经验法对其对立面的检验。耳光括在僵死的躯体上留不下痕迹,灵魂已经出窍了。经历这个基本的、关键的层面,构成了荒诞感的内容。无用感在这种命运的死亡阴影下萌发了。血迹斑斑的数学规律支配着我们的生存状况,对此,任何道德、任何拼搏都无法先验地解释清楚。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大自然,比如一片风景,可以根本不理会我们。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背景某天势必倒塌。起床,有轨电车,办公或打工四小时,吃饭,有轨电车,又是四小时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同一个节奏,循此下去,大部分时间轻便易过。不过有一天,“为什么”的疑问油然而生,于是一切就在这种略带惊讶的百无聊赖中开始了。厌倦处在机械生活的末端,但又是开启意识活动的序幕:唤醒意识,触发未来。未来,要么在循环中无意识的返回,要么彻底清醒。觉醒之后,久而久之,所得的结果,要么自杀,要么康复。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人对生命的依恋,具有某种比世间一切苦难更强的东西。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自杀,在某种意义上,像在情节剧里那样,等于自供。就是自供跟不上生活,抑或不理解人生。但也不要在这些类比中走得太远,还是回到日常用语上来吧。那只不过供认“不值得活下去”罢了。生活,自然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世人一如既往做出生存所需的举动,出于多种原因,其中首要的是习惯。自愿死亡意味着承认,哪怕是本能地承认这种习惯的无谓性,承认缺乏生活依据的深刻性,承认日常骚动的疯狂性以及痛苦的无用性。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开始思索,等于开始被耗。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自杀这类举动,如同一件伟大的作品,是在心灵幽处酝酿成熟的。本人则不知情。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生命的意义是最紧迫的问题。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然而,一旦世界失去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局外人。他就成为无所依托的流放者,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的家乡的记忆,而且丧失了对未来世界的希望。这种人与他的生活之间的分离,演员与舞台之间的分离,真正构成荒谬感。无须多加解释,人们就会理解到:在所有健在而又已经想过要自杀的人身上,都存在着这种荒谬感对虚无的渴望直接联结起来的关系。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一个人自愿去死,则说明这个人认识到即使是下意识的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认识到人活着的任何深刻理由都是不存在的,就是认识到日常行为是无意义的,遭受痛苦也是无用的。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隐痛深藏于人的内心深处,正是应该在人的内心深处去探寻自杀。这死亡的游戏是由面对存在的清醒,过渡到要脱离光明的逃遁。我们应该沿着这条线索去理解自杀。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