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复活》由列夫••托尔斯泰历经10年创作而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引诱了农奴少女卡秋莎•玛丝洛娃后将她抛弃。七年后,沦为妓女的玛丝洛娃因被诬告犯了杀人罪而投入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托尔斯泰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定价:49.00元
  • ISBN:9787201104966
  • 2019-08-17 15:03:16 摘录
    “我们的所作所为,也正是这样,”聂赫留朵夫想道,“就是因为我们抱着一种荒谬的信念在生活,认为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享乐。可是,这显然是很荒谬的。要知道,既然我们被派到世上来,那就是奉有某某的旨意,有所为而来的。可是我们却认定,我们活着只是为了自己图快活。所以很清楚,我们不会有好下场的,就像那不依照园主意图行事的园户一样。主人的意图就表现在这些戒律里。只要这些人奉行戒律,人间就会建立起天堂,人类就能得到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
    你们先要求他的国和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可是我们却先要求这些东西,显然,是求不到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7 15:00:50 摘录
    聂赫留朵夫现在明白了,社会和社会秩序大体上能够存在,并不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合法的罪犯在审判和惩罚别人,而是因为,尽管败坏到如此地步,人与人还是互相怜惜、互相爱护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7 14:59:20 摘录
    于是聂赫留朵夫遇到了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常常遇到的情形。那就是:有的想法,起初他觉得是奇怪、荒诞甚至可笑的,却越来越经常在现实中得到证实,终于使他一下子就看清楚这原来是最简单的、不容置疑的真理。他现在看清楚的想法就是:战胜可怕的、使许多人受苦受难的恶势力的唯一可靠办法,就是人人承认自已在上帝面前总是有罪的,因此既无权惩罚别人,也无权改造别人。现在他明白了,所以会有他在各地监狱里亲眼目睹的种种骇人听闻的罪恶之事,以及干这些罪恶之事的人那种心安理得的态度,无非是因为有些人想做不可能做到的事:自己坏,却要改造坏人。道德败坏的人想改造道德败坏的人,而且想用强硬的办法达到目的。这一切种种只能得到一种结果:一些贫穷而贪财的人将这种臆想的惩罚人和改造人的事变成自己的职业之后,本身就败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且还要不断地使他们所折磨的人道德败坏。现在他明白了,他所目睹的种种可怕的现象是怎么来的,怎样才能消灭种种可怕的现象。他很久都找不到的答案,就是基督给彼得的回答:要永远饶恕人,饶恕一切人,饶恕无数次,因为没有本身无罪因而可以惩罚或改造别人的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7 14:53:18 摘录
    “何必计算恩怨呢?我们的账自有上帝来算。”她说过这话,那乌黑的眼睛里涌出泪水,亮闪闪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7 14:50:45 摘录
    “有各种各样的宗教,就是因为相信别人,不相信自己。以前我也相信别人,所以常常走错路,就跟进了原始森林一样;简直是晕头转向,休想找到出路。有的信新教,有的信旧教,有的信安息会,有鞭身派,有教堂派,有非教堂派,有奥地利教派,有莫罗勘教派,有阉割派。每个教派都说唯有自己的一派是正宗。其实都像瞎眼的狗崽子一样,乱爬乱折腾。信仰很多,可是灵魂只有一个。你也有,我也有,他也有。就是说,只要人人都相信自己的灵魂,那就不会分什么教什么派了。只要人人都相信自己,大家就成了一家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7 14:47:32 摘录
    “涅维罗夫是这样一个人,如我们的门房说的,这样的人天底下少有……是的……这是一个水晶般的人,浑身都是透明的。是的……他不但不会撒谎,连装假都不会。不仅是脸皮薄,而且就好像全身的皮都剥去了似的,每一根神经都是露着的。是的……是一个天性复杂而丰厚的人,可不是那种……唉,还说什么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7 14:43:51 摘录
    一切人生活和行动,都是部分依照自己的思想,部分依照别人的思想。人在多大程度上依照自己的思想,在多大程度上依照别人的思想生活,这是人与人的主要区别之一。有些人像做智力游戏一样随意运用自己的思想,把智力当作卸去传动皮带的飞轮,让其任意转动,可是在行动上却顺从别人的思想,也就是顺从风俗、传统和法律。另一些人却认为自己的思想是自己一切行动的主要动力,几乎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智力的要求,听从这样的要求,只是偶尔顺从别人的决定,而且就连这样,也还是经过批判性的估计之后。西蒙松就是这样的人。一切事情他都用智力来检验和决定,一旦决定,就要去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7 14:32:23 摘录
    他们一做了官,爱人类之情就渗不进他们心中了,就像这铺了石头的地面渗不进雨水一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7 14:28:52 摘录
    最后是第五种人,社会对他们犯的罪远远超过他们对社会犯的罪。这都是一些被抛弃的人,因为经常受到压迫和诱惑变得浑浑噩噩,就像那个擦脚垫的小伙子和聂赫留朵夫在监狱内外看到的其他几百个人。生活环境似乎很有步骤地引导他们不得不去做那种所谓犯罪的事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7 14:26:40 摘录
    这天夜里大地上没有那种使人安静、催人入睡的黑暗,却有一种不清楚、不明朗、不自然、不知来自何处的亮光,在聂赫留朵夫心里也是这样,使他安然沉睡的那种愚昧的黑暗已经没有了。一切都清清楚楚的了。他已经很清楚,一切被认为是重要的和美好的事物,其实都是渺小的和卑劣的;他也很清楚,所有那些荣华和排场都掩盖着由来已久的、大家已经习惯了的罪行,犯这样罪行的人不仅不受惩罚,而且神气活现,想尽了美化的方法对罪行加以粉饰美化。
    聂林留朵夫很想忘掉这一切,不去看这一切,可是他已经不能不看了。虽然他看不到为他照亮这一切的光是从哪里来的,正如他看不到照亮彼得堡的光是从哪里来的一样,虽然他觉得这种光是不清楚、不明朗和不自然的,他却不能不看这种光为他照亮了的东西,于是他心里觉得又高兴又惶惶不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7 14:24:28 摘录
    不过当这种兽性以赤裸裸的形式出现的时候,你站在精神生活的高度,可以看得清,可以鄙视,所以,不论你招架得住还是招架不住,你还是本来的你;可是,当这种兽性穿起华丽的、诗意的外衣,摆出一副令人景仰的姿态时,你就会对这种兽性奉若神明,就会完全陷入其中,再也分不清好与坏。那才可怕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7 14:20:40 摘录
    所以,他们不仅不遵守“为了不冤枉一个好人宁可放过十个坏人”的律条。相反,他们为了清除一个真正的危险分子,宁可除掉十个没有危险的人,就好比为了挖掉一点烂肉,不惜挖掉好肉。
    这样解释所见所闻,聂赫留朵夫觉得又简单又明了,但正因为又简单又明了,聂赫留朵夫想来想去,不敢肯定。对于这样复杂的现象恐怕不能做这样简单而可怕的解释吧,所有一切有关正义、善、法律、宗教、上帝等等的话不可能都是空话,不可能只是为了掩盖最无耻的贪欲和残忍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7 14:18:48 摘录
    不论他打算做的事多么不习惯,多么困难,可是他知道,这是他现在唯一能过的生活。不论回到以前的日子多么习惯,多么轻松,他知道,那就是毁灭。现在他觉得,昨天受的诱惑就好比一个人睡够了,尽管不想再睡,可是还想躺一会儿,在被窝里赖一会儿,虽然知道该起身了,有一件重大的、值得高兴的事正等着他去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6 16:55:15 摘录
    聂赫留朵夫这时体验到有伤痛的人常有的那种感觉。感觉别人总是故意碰他的痛的地方,有这种感觉,只是因为碰到痛地方最容易感觉到。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8-16 16:53:06 摘录
    有一种极其常见、极其普遍的宿命论点,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成不变的本性,认为人有善良的,有凶恶的,有聪明的,有愚蠢的,有热情如火的,有冷若冰霜的,等等。其实,人往往不是这样的。我们说一个人,可以说他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蠢的时候,热情如火的时候多于冷若冰霜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如果我们说一个人是善良的或者聪明的,说另一个人是凶恶的或者愚蠢的,那就不对了。然而我们总是这样把人分类。这是不合实情的。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样,到处的水都一样,可是每一条河都是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缓,有的地方清激,有的地方浑浊,有的地方冰凉,有的地方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身上都具有各种各样人的本性的胚芽,有时表现出这一种本性,有时表现出那一种本性;有时变得面目全非,其实还是原来那个人。在有些人身上,这种变化往往特别急剧。聂赫留朵夫便属于这类人。他发生这样的变化,有时出于生理方面的原因,有时出于精神方面的原因。现在他就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