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凝聚着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理论上有所创新:对以往不受重视但延续了千余年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西方文艺理论史:从柏拉图到尼采》有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章安祺等
  • 出版社:人民大学
  • 定价:35.00元
  • ISBN:9787300080529
  • 2017-07-20 14:14:16 摘录
    第七章《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美学与文论》 第二节 康德
    康德认为,人对自己心目中的概念的实在性总有借一可直观的东西作表达的要求,经验性的概念(如“树”的观念)可以由“事例”(如某一棵树)获得一种直观,先验性的概念无从诉诸例证——对其直观必得另辟蹊径。先验性的概念或是知性范畴,或是理性概念;知性范畴的直观尚可借助“图式”或“图型”“以心象(内心图像—引者注)提供于概念之‘想象力之普遍进程之表象”,如“现实性之图型,乃在某一定时间中之存在”、“必然性之图型,乃一对象在一切时间中之存在”等,而对理性概念(这里主要指“客观的理性概念”)的直观却既不能是举例的,也不能是图式的。所以康德告诉人们:“如果人们更要求着理性诸概念,即诸观念的客观的实在性,并且是为了表示出它们]的理论的认识,那么人们就是要求着不可能的东西,因没有任何直观能适合这些观念。”但他终于没有放弃对理性概念作直观把握的努力。在赋予“直观”的意蕴以可能大的张力后,他也以“象征”为“直观”的方式之一。象征式的直观在于指示某一意趣的类比。一个立宪的君主制国家可以个有灵魂的躯体来象征,一个专断的君主制国家可以一个手推磨来象征,尽管立宪君主制国家与一个有灵魂的躯体、专断的君主制国家与一个手推磨类事物相去甚远,但象征者和被象征者之间在反省中的某一意味上具有的可比性或类比性却使被象征者(两种君主制国家)获得一种直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