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是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夫妇历时四十余年写就的旷世巨著,是举世公认的传世经典,威尔•杜兰特因此荣获196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77年自由勋章 …… [ 展开全部 ]
  • 作者:
  •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 定价:1280.00元
  • ISBN:9787545521924
  • 2018-05-16 23:32:59 摘录
    这几乎已成历史公例,财富带来文明,同时也带来腐化。艺术是文明的花朵,安逸是腐化的根源。黄金、白银、锦缎及其他奢侈品,是野蛮民族所忌妒的。当他们入侵,由舒适而趋于软弱的文明社会便无法抗拒。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16 23:21:15 摘录
    文明有如生命,要生存必须和死亡不断斗争。生命和死亡斗争的方法,最巧妙的就是新陈代谢——不断创造新细胞,不断创造新生命。世界上,许多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就是由于它们不断开创新境,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之故。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们可以说,巴比伦及犹太文明是乌尔文明的新鲜血液;尼尼微文明是巴比伦文明的新鲜血液;波斯波利斯、萨迪斯(Sardis)、米利都等文明,是尼尼微文明的新鲜血液;埃及、克里特、希腊、罗马等文明,是乌尔以后各种文明的新鲜血液。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16 23:09:15 摘录
    然而,今日的风沙所侵蚀的仅是埃及的躯体,至于埃及的灵魂,则是与世长存的。埃及的的灵魂系于埃及人所创造的文化。这些文化,包括农业的改良,冶金术的发展,工业的进步,玻璃、麻布、纸张、墨水、历法、时钟、字母、几何的发明,衣饰、住宅、家具、社会生活的提高,教育、训练、户口调查、和平秩序政府规模的奠定,文学、艺术、科学、医药的演进,社会正义的呼吁,一夫一妻制的实行,一神教的创始,道德论文的撰写,完善的建筑、雕塑的创造以及各式各样手工艺品(在建筑、雕塑以及手工艺品方面,其精妙至今还很少有人能望其项背)。埃及文化经腓尼基、叙利亚、犹太、克里特、希腊、罗马人的辗转传递,已变成人类文化遗产中之一部分。埃及给人类所留下的这笔文化遗产,虽饱经天灾人祸之损耗,[2]但以之与其他民族所留者相比,仍然要算是最丰富的。今天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时代,不受埃及文化的影响。诚如福尔(Faure)所云:“埃及人,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里,群策群力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无论就其规模或造诣上而言,都是数一数二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12 17:43:03 摘录
    由于所受传统的束缚太大,艺术家在雕像方面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于是转而运用其精力于浮雕及绘画方面。浮雕及绘画的发展,一方面是艺术的,同时也是实用的。埃及人为安慰死者,曾以大量的浮雕、绘画及雕像置于墓中。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与死者做伴,可为死者代劳。权威、传统是艺术的克星,由于雕像之制作大部分均是用之于神庙及陵墓,故艺术家除根据祭师及陵墓主人的要求去做外,根本无多大自主性。这也许就是若干世纪以来,埃及没有几件雕像可以媲美最初那几个王朝作品的原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09 21:29:18 摘录
    埃及文字的写法,一种是规规矩矩刻在石头上的“碑铭体”,一种是比较简单方便的“书写体”。书写体,由于是由祭师首先使用,然后传至民间,故又谓之“神圣体”。除以上两种外,还有一种由一般人民所创的字体,这种字体特别简略,故又有“通俗体”之称。也许是基于“古雅”观念,埃及人不刻碑铭则已,一刻碑铭书写总是用“碑铭体”。埃及文的碑铭体,可说是全世界最生动的字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09 21:04:36 摘录
    害羞是习俗的产物,古埃及人虽然裸着大半个身体,可是仍然心安理得。在第一王朝,即使大祭师也是如此。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07 20:52:34 摘录
    文明代表财富和舒适,野蛮代表饥饿和忌妒。饥饿和忌妒像海浪不断冲向小岛,小岛虽筑有堤防,但一旦堤防破裂,小岛即被淹没。西克索人之于埃及,正与喀西特人之于巴比伦,高卢人之于希腊罗马,匈奴人之于意大利,蒙古人之于中国,刀俎之于鱼肉一样。但为时不久,当征服者为被征服者之膏脂所养肥时,其末日也就到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07 20:45:45 摘录
    阿拉伯人有句谚语:“世人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时间真怕金字塔?不尽然。胡夫的金字塔今天已较初建时矮了20英尺,同时,所有大理石石面也已不翼而飞。文化有如生命,一旦达到顶点,接着便会衰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05 20:25:59 摘录
    苏美尔文明有精细的一面,亦有粗陋的一面。精,表现于其珠宝方面;粗,表现于其陶器方面。不过,不管精或粗,就我们目前所知,在许多方面,此文明都是人类文化的开端。人类之有国家,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灌溉,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文字,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法典,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学校、图书馆,始于苏美尔;人类之有宫室庙宇,始于苏美尔。另外,人类以金银为交易之中准,以文字写成诗文,以金银珠宝作为装饰,建立信用制度,发明圆柱、穹隆及拱门,从事塑像及浮雕,传述“创世记”及洪水灾祸,也都始于苏美尔。
    以上,是就好的方面而言,至于坏的方面,被人指称为文明的罪恶者,不少也是由苏美尔人创始的。哪些是文明的罪恶?举几项最显著的:奴隶制度、专制政治、教会统治、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

    总结苏美尔人的生活,可分强弱两大阶层。强者穷奢极侈,弱者困苦不堪。由此,我们可以获得一个简单概念:阶级分明,活动庞杂,资源丰足,分配不均。苏美尔所显示者,可说就是整个人类历史的基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05 20:11:15 摘录
    苏美尔的富家巨室,常喜于山顶修建堡垒式大厦。这类大厦距地面常达40余英尺。也许是为了安全的缘故,这类大厦只有一条盘旋曲折的小径,以供进出。因为此地区不产石头,故此类大厦多以红砖修建。红砖表面,常以突出之陶瓦装饰。装饰图案有螺旋形、回纹、三角形及菱形等。至于墙壁内部,一般均以石灰涂平,普通住宅均无任何装饰。住宅均为四合一结构,房子分布四周,中为天井。这种结构可能基于两大理
    由:一,凉爽——地中海一带的阳光是够骄横的;二、安全—门窗一律开向天井,四面除留很狭窄的进出路外,一律为高墙。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30 16:14:33 摘录
    历史上伦理的进步,不在于伦理准则的改良,而在于它所适用范围的扩大。虽然原始与现代的两种伦理准则在内容、实行与信仰上有了很大的差别,现代人的伦理并非毫无疑问地优于原始的人类。但在正常的时期,现代伦理即使已减低了其扩展程度,但它仍比过去适用于更多的人群。[1]由于多数的部落聚集一起变成一个大的单位——国家,伦理道德充满了部落的束缚;更由于交通——有时被看成一个共同的危险——结合了所有国家,使伦理道德进而突破了疆界,而一些人种开始使他们的戒律扩大到欧洲地区,影响所有的白种人,最后是影响所有的人类。大概经常有一些理想家,愿将其善待邻居的爱心推及所有的人类,也可能在每一世纪里,他们都徒费口舌地狂喊民族主义与战争的野蛮。但也可能这些人的数目——甚至是在社会中的相对数已经增大。在外交上是不讲伦理道德的,政治上也不谈怜悯同情;但在国际贸易上是要讲道义的,理由是因为贸易的进行不可能没有某种程度的限制、规章以及信用,以兹共同遵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30 16:08:04 摘录
    由贪婪变成节俭,由暴行变成论争,由谋杀到起诉,以及由自杀演进到哲学,这些都是文明任务的一部分。当强者愿循法律程序去商请被迫害的弱者,这就是一大进步。假若社会容许它的成员彼此的行为像一个团体对待其他团体的行动那样,它即不可能存在。内部的合作即是对外竞争的第一法则。生存的竞争不因互相帮助而结束,而是要个体融入或改变一个团体。其他的事也是一样,如两个团体相较量,其竞争力将依团体内个人间与家庭间相互融合的程度来决定。因此,每一个社会都要谆谆地灌输伦理的规范,使它们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并以此作为他们之间无形的结合与互助。社会的倾向缓和了生活的自然战争:个人的一些德行或习惯,凡有利于团体的则称之为善性,反之,有害于团体则称之为恶性。因此个人经由外在的力量而社会化了,使“未开化的人”的心灵中产生社会的情感,几乎比在现代人心中培植出社会情感更为容易。生活的斗争激发了地方自治主义,而争夺财产又加强了个人主义。较当代的人,原始人类与同伴的合作易于达成:因为他们与团体在危险和利益方面的重叠较多,而为财产与团体的分歧要少,故在他们之间易于产生社会的团结力来。原始的人类是粗暴与贪婪的,但也和气与慷慨,甚至对陌生人亦愿分享所得,并对客人们馈赠礼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30 15:54:31 摘录
    一般来说,虚伪与文明俱来,在文明世界里,个体的交往关乎利益,有更多的事物必须窃取,教育又使人们更加聪慧。自从财产在原始人类当中出现,谎言与盗窃就层出不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30 15:51:19 摘录
    亲子关系有助于伦理规范的传承。起初,孩子的动物性成分高于人性的成分,由于不断地接受种族的伦理与精神的遗传,他才渐具人性。由于他的本性仅适合传统与基本的情况,并更易于接受来自原野森林的诸多刺激,就生物学的观点看来,这些本性离文明的要求尚远。每一种恶性都是来自渴求生存的挣扎,它曾一度是善意的,它之变为恶性,是由于在它存在后成了不可或缺的必然性,因此它不是行为进步的形式,而经常是返祖性的现象。伦理规范的一个目的,就是规范不变的或缓慢变动中的人性冲动,去适应社会生活中变动的需要与环境。贪婪、虚伪、残忍与暴行多少世代以来一直出现在动物与人类之中,而并不符合我们的法律规则。教育、伦理以及宗教等可以将它们全部根绝,无疑,有一些直到今天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动物狼吞虎咽大吃大喝是因为它不知道何时再能获得食物,这种不可知因素就是贪婪的起源。西伯利亚东部的雅库特人一天吃40磅肉,爱斯基摩人与澳洲的土著也有类似故事。经济的安全是近代的一项文明成就,但不足以消除这种天然的贪婪。直到如今,贪得无厌的心理仍然存在,例如惶惶不可终日的现代男女贮存金银以及其他物品,以便在紧急之时可以换取食物。对水的渴求不像对食物的渴求那么普遍,这是因为人们聚居之处就必有水源存在之故。但是对酒的陶醉各地皆然,这并不全是因人类的贪婪,亦有可能是寒天饮酒取暖,或苦闷时要举杯消愁,或水源可得却不适于品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4-30 15:22:44 摘录
    原始人类在幼年的成长中不断受到危险与疾病的残害,死亡率颇高。青年期也因早婚与婚后家庭责任的负担而减短,不久又因充任群体的成员与执行保卫群体等艰巨的任务而消耗了宝贵时光。妇女消耗在子女的养育上,而男人则尽心尽力来保护与支援她们。等到幼儿长成,父母亦近衰老,个人的生活从生命的诞生到生命的衰老很少有享受的余地。个人主义同自由观念一样,乃是文明的奢侈品。只有在历史开始发展之际,大多数的男女不为饥饿、生育与战争所苦,才能借此获得实际的悠闲,并创造文化与艺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