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加夫
  •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 定价:38元
  • ISBN:9787503451935
  • 2018-10-13 14:38:24 摘录

    《诗经》的内容
    《诗经》的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灾的祭歌。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也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如《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与后世的庙堂文学有明显的区别。

    2.农事诗
    《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如《臣工》《噫嘻》《丰年》
    《载芟》《良耜》等作品。其中《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其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

    3.燕飨诗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周统治者往往利用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是在这些宴饮中,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有某种政治目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3 11:31:39 摘录
    逸清瘦之趣。在艺术上,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轻古体而重近体,尤重五律,甚至要求全诗字数不得超过40字。它改造江西诗派,去除其弊端,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启动江湖诗派的创新、发展。因此,他们的成就虽有限,但在当时的诗坛却得到了广泛的反应。

    江湖诗派
    南宋后期,一些没能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就被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一个非常松散的作家群体,他们只是具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而已。江湖诗派成员众多,人品流杂,其中大多数人对于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但也不甘于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他们热衷于交游、结社、互相标榜。有不少人甚至以诗歌作为干谒权贵、谋取钱财的工具,他们追求的是社会的承认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实际利益,并不在乎沾染庸俗风气,这种习气给江湖诗人的创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江湖诗人生活在社会下层,接触的生活面很广,诗歌的题材来源也较为丰富,他们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而旦境界较为开阔。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刘克庄和戴复古。

    《山中白云词》
    南宋最后一位重要词人张炎的词集,收词300首左右。张炎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山中白云词》多写张炎的个人哀怨并长于咏物,常以清空之笔写沦落之悲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因他精通音律,审音拈韵,细致入微,遣词造句,流丽清畅,时有精警之处。张炎为词主张“清空”、“骚雅”,倾慕周邦彦、姜夔而贬抑吴文英。但由于张炎过分追求局部的诗情画意,在整体构思上不免失之空疏,故境界开阔而又立意甚高并不多见。主要代表词作有《南浦·春水》、《高阳台·西湖春感》、《月下笛·万里孤云》、《解连环·孤雁》、《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等,表现了张炎的词作主张。《山中白云词》对后世影响较大,清代许多词人都尊崇张炎,把他和姜夔并称为“姜张”。

    清空
    清空是一种诗词的风格,即空灵神韵,谓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特指词的境界。源出宋张炎《词源》推尊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野云孤飞”比喻白石词的造峭拔俗,“去留无迹”则说自石词的空灵澹宕;而二者又不可分,从而构成了白石词意境风格完整性的特点后世即以“空”与“骚雅”标举白石词风。白石词的基本风格是“清空”,要“清空”,就要有种冲冷的胸怀,不让七情六欲无节制地发展,从而达到一种超逸空灵的境界。对情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3 11:31:09 摘录
    逸清瘦之趣。在艺术上,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轻古体而重近体,尤重五律,甚至要求全诗字数不得超过40字。它改造江西诗派,去除其弊端,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启动江湖诗派的创新、发展。因此,他们的成就虽有限,但在当时的诗坛却得到了广泛的反应。

    江湖诗派
    南宋后期,一些没能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就被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一个非常松散的作家群体,他们只是具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而已。江湖诗派成员众多,人品流杂,其中大多数人对于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但也不甘于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他们热衷于交游、结社、互相标榜。有不少人甚至以诗歌作为干谒权贵、谋取钱财的工具,他们追求的是社会的承认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实际利益,并不在乎沾染庸俗风气,这种习气给江湖诗人的创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江湖诗人生活在社会下层,接触的生活面很广,诗歌的题材来源也较为丰富,他们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而旦境界较为开阔。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刘克庄和戴复古。

    《山中白云词》
    南宋最后一位重要词人张炎的词集,收词300首左右。张炎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山中白云词》多写张炎的个人哀怨并长于咏物,常以清空之笔写沦落之悲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因他精通音律,审音拈韵,细致入微,遣词造句,流丽清畅,时有精警之处。张炎为词主张“清空”、“骚雅”,倾慕周邦彦、姜夔而贬抑吴文英。但由于张炎过分追求局部的诗情画意,在整体构思上不免失之空疏,故境界开阔而又立意甚高并不多见。主要代表词作有《南浦·春水》、《高阳台·西湖春感》、《月下笛·万里孤云》、《解连环·孤雁》、《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等,表现了张炎的词作主张。《山中白云词》对后世影响较大,清代许多词人都尊崇张炎,把他和姜夔并称为“姜张”。

    清空
    清空是一种诗词的风格,即空灵神韵,谓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特指词的境界。源出宋张炎《词源》推尊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野云孤飞”比喻白石词的造峭拔俗,“去留无迹”则说自石词的空灵澹宕;而二者又不可分,从而构成了白石词意境风格完整性的特点后世即以“空”与“骚雅”标举白石词风。白石词的基本风格是“清空”,要“清空”,就要有种冲冷的胸怀,不让七情六欲无节制地发展,从而达到一种超逸空灵的境界。对情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3 11:30:39 摘录
    逸清瘦之趣。在艺术上,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轻古体而重近体,尤重五律,甚至要求全诗字数不得超过40字。它改造江西诗派,去除其弊端,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启动江湖诗派的创新、发展。因此,他们的成就虽有限,但在当时的诗坛却得到了广泛的反应。

    江湖诗派
    南宋后期,一些没能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就被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一个非常松散的作家群体,他们只是具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而已。江湖诗派成员众多,人品流杂,其中大多数人对于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但也不甘于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他们热衷于交游、结社、互相标榜。有不少人甚至以诗歌作为干谒权贵、谋取钱财的工具,他们追求的是社会的承认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实际利益,并不在乎沾染庸俗风气,这种习气给江湖诗人的创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江湖诗人生活在社会下层,接触的生活面很广,诗歌的题材来源也较为丰富,他们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而旦境界较为开阔。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刘克庄和戴复古。

    《山中白云词》
    南宋最后一位重要词人张炎的词集,收词300首左右。张炎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山中白云词》多写张炎的个人哀怨并长于咏物,常以清空之笔写沦落之悲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因他精通音律,审音拈韵,细致入微,遣词造句,流丽清畅,时有精警之处。张炎为词主张“清空”、“骚雅”,倾慕周邦彦、姜夔而贬抑吴文英。但由于张炎过分追求局部的诗情画意,在整体构思上不免失之空疏,故境界开阔而又立意甚高并不多见。主要代表词作有《南浦·春水》、《高阳台·西湖春感》、《月下笛·万里孤云》、《解连环·孤雁》、《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等,表现了张炎的词作主张。《山中白云词》对后世影响较大,清代许多词人都尊崇张炎,把他和姜夔并称为“姜张”。

    清空
    清空是一种诗词的风格,即空灵神韵,谓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特指词的境界。源出宋张炎《词源》推尊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野云孤飞”比喻白石词的造峭拔俗,“去留无迹”则说自石词的空灵澹宕;而二者又不可分,从而构成了白石词意境风格完整性的特点后世即以“空”与“骚雅”标举白石词风。白石词的基本风格是“清空”,要“清空”,就要有种冲冷的胸怀,不让七情六欲无节制地发展,从而达到一种超逸空灵的境界。对情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3 11:30:08 摘录
    逸清瘦之趣。在艺术上,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轻古体而重近体,尤重五律,甚至要求全诗字数不得超过40字。它改造江西诗派,去除其弊端,在较大程度上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启动江湖诗派的创新、发展。因此,他们的成就虽有限,但在当时的诗坛却得到了广泛的反应。

    江湖诗派
    南宋后期,一些没能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就被称为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一个非常松散的作家群体,他们只是具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而已。江湖诗派成员众多,人品流杂,其中大多数人对于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但也不甘于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他们热衷于交游、结社、互相标榜。有不少人甚至以诗歌作为干谒权贵、谋取钱财的工具,他们追求的是社会的承认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实际利益,并不在乎沾染庸俗风气,这种习气给江湖诗人的创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江湖诗人生活在社会下层,接触的生活面很广,诗歌的题材来源也较为丰富,他们最擅长的题材是写是抒情,字句精丽,长于白描,而旦境界较为开阔。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有刘克庄和戴复古。

    《山中白云词》
    南宋最后一位重要词人张炎的词集,收词300首左右。张炎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山中白云词》多写张炎的个人哀怨并长于咏物,常以清空之笔写沦落之悲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因他精通音律,审音拈韵,细致入微,遣词造句,流丽清畅,时有精警之处。张炎为词主张“清空”、“骚雅”,倾慕周邦彦、姜夔而贬抑吴文英。但由于张炎过分追求局部的诗情画意,在整体构思上不免失之空疏,故境界开阔而又立意甚高并不多见。主要代表词作有《南浦·春水》、《高阳台·西湖春感》、《月下笛·万里孤云》、《解连环·孤雁》、《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等,表现了张炎的词作主张。《山中白云词》对后世影响较大,清代许多词人都尊崇张炎,把他和姜夔并称为“姜张”。

    清空
    清空是一种诗词的风格,即空灵神韵,谓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特指词的境界。源出宋张炎《词源》推尊姜夔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野云孤飞”比喻白石词的造峭拔俗,“去留无迹”则说自石词的空灵澹宕;而二者又不可分,从而构成了白石词意境风格完整性的特点后世即以“空”与“骚雅”标举白石词风。白石词的基本风格是“清空”,要“清空”,就要有种冲冷的胸怀,不让七情六欲无节制地发展,从而达到一种超逸空灵的境界。对情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1 22:54:06 摘录
    三吏三别
    “三吏”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史三别是杜雨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期间写作的,是杜雨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反映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杜甫在揭露统治阶级凶残苛暴的同时,以无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歌颂了广大的人民。“三吏”与“三别”的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通篇都是人物的独白。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
    创作的一个顶点。

    沉郁频挫
    出自杜《进雕赋表》:“至于沉频,随时敏捷,而杨维、枚果之徒,底可也。”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沉速的风格基测是慨,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面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益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函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优思,留下了无
    穷的韵味。

    新乐府
    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人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大力提倡。唐朝贞元,元和之际,广大地主士大夫要求革新政治,以中兴唐朝的统
    治。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上述理论的实践之作,有自居易的《陵》《卖》,元的《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大谣》等

    元和体
    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三义:广义指唐完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认为是元和以后流行的新的文风、诗风是由韩意等元和时的着名作家所开创,所以之为元和体。义是指元、自居易诗中的次的相的长篇排律和包括体在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旧唐书·元传)说,元稹“与太原自居易友善。工为诗,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上子,至网下,传队之,号为元和体”。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也有类似记载,说明元和体即元和时流行的新体诗,专指元、白诗体中的一个方面及其模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1 22:53:35 摘录
    三吏三别
    “三吏”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史三别是杜雨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期间写作的,是杜雨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反映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杜甫在揭露统治阶级凶残苛暴的同时,以无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歌颂了广大的人民。“三吏”与“三别”的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通篇都是人物的独白。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
    创作的一个顶点。

    沉郁频挫
    出自杜《进雕赋表》:“至于沉频,随时敏捷,而杨维、枚果之徒,底可也。”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沉速的风格基测是慨,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面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益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函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优思,留下了无
    穷的韵味。

    新乐府
    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人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大力提倡。唐朝贞元,元和之际,广大地主士大夫要求革新政治,以中兴唐朝的统
    治。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上述理论的实践之作,有自居易的《陵》《卖》,元的《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大谣》等

    元和体
    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三义:广义指唐完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认为是元和以后流行的新的文风、诗风是由韩意等元和时的着名作家所开创,所以之为元和体。义是指元、自居易诗中的次的相的长篇排律和包括体在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旧唐书·元传)说,元稹“与太原自居易友善。工为诗,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上子,至网下,传队之,号为元和体”。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也有类似记载,说明元和体即元和时流行的新体诗,专指元、白诗体中的一个方面及其模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1 22:53:05 摘录
    三吏三别
    “三吏”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史三别是杜雨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期间写作的,是杜雨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反映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杜甫在揭露统治阶级凶残苛暴的同时,以无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歌颂了广大的人民。“三吏”与“三别”的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通篇都是人物的独白。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
    创作的一个顶点。

    沉郁频挫
    出自杜《进雕赋表》:“至于沉频,随时敏捷,而杨维、枚果之徒,底可也。”文学史上一般指杜甫的风格特征。沉速的风格基测是慨,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面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益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函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优思,留下了无
    穷的韵味。

    新乐府
    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人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大力提倡。唐朝贞元,元和之际,广大地主士大夫要求革新政治,以中兴唐朝的统
    治。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上述理论的实践之作,有自居易的《陵》《卖》,元的《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大谣》等

    元和体
    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三义:广义指唐完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认为是元和以后流行的新的文风、诗风是由韩意等元和时的着名作家所开创,所以之为元和体。义是指元、自居易诗中的次的相的长篇排律和包括体在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旧唐书·元传)说,元稹“与太原自居易友善。工为诗,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上子,至网下,传队之,号为元和体”。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也有类似记载,说明元和体即元和时流行的新体诗,专指元、白诗体中的一个方面及其模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1 22:25:15 摘录
    上官体
    所谓“上官体”,是指初唐前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人所创作的“绮错婉媚”的宫体诗。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初唐四杰
    初唐文学家王杨、卢邻、宾王的合称四杰的创作活动集中在高宗至式后时期,他们的审美追求是反对纤巧绩事,提目刚健骨气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是针对纤微的上官体的流弊面言的,这是当时诗风变革的关健,也是以四杰”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官延诗风的不同所在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已之怀,不平之气,因此他们的诗歌中呈现一种壮大的气势,如王勃的《游真州韩家园序》七言歌行体是他们抒发的载体。四的导不仅实现了措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走向市井,而且出现了壮
    大的气势和力量。

    边塞诗
    因较多写边成生活而得名,主要代表作家是商适、参,故亦称“高青派该诗派其他诗人还有王、李,王之等。唐代边基诗人大多有从军人暮的戎马经历,长采用七言歌行和七绝的体裁。他们的作品主要表达请杀敌、报国立功的豪情:写了边塞苦生活,绕不尽的乡思边愁:揭露军中矛盾,以及表现塞外奇异风情和民族合。这些作品不仅有一定的思想意义、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盛唐边塞诗歌兼融了建安风骨和猿丽的齐梁笔致,从而形成慷慨壮丽的风格,洋溢着昂扬的时代精神,成为盛唐诗坛的一大诗派,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1 22:21:01 摘录
    上官体
    所谓“上官体”,是指初唐前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人所创作的“绮错婉媚”的宫体诗。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初唐四杰
    初唐文学家王杨、卢邻、宾王的合称四杰的创作活动集中在高宗至式后时期,他们的审美追求是反对纤巧绩事,提目刚健骨气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是针对纤微的上官体的流弊面言的,这是当时诗风变革的关健,也是以四杰”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官延诗风的不同所在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已之怀,不平之气,因此他们的诗歌中呈现一种壮大的气势,如王勃的《游真州韩家园序》七言歌行体是他们抒发的载体。四的导不仅实现了措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走向市井,而且出现了壮
    大的气势和力量。

    边塞诗
    因较多写边成生活而得名,主要代表作家是商适、参,故亦称“高青派该诗派其他诗人还有王、李,王之等。唐代边基诗人大多有从军人暮的戎马经历,长采用七言歌行和七绝的体裁。他们的作品主要表达请杀敌、报国立功的豪情:写了边塞苦生活,绕不尽的乡思边愁:揭露军中矛盾,以及表现塞外奇异风情和民族合。这些作品不仅有一定的思想意义、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盛唐边塞诗歌兼融了建安风骨和猿丽的齐梁笔致,从而形成慷慨壮丽的风格,洋溢着昂扬的时代精神,成为盛唐诗坛的一大诗派,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1 22:20:31 摘录
    上官体
    所谓“上官体”,是指初唐前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人所创作的“绮错婉媚”的宫体诗。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初唐四杰
    初唐文学家王杨、卢邻、宾王的合称四杰的创作活动集中在高宗至式后时期,他们的审美追求是反对纤巧绩事,提目刚健骨气强调作诗要有刚健骨气,是针对纤微的上官体的流弊面言的,这是当时诗风变革的关健,也是以四杰”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官延诗风的不同所在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已之怀,不平之气,因此他们的诗歌中呈现一种壮大的气势,如王勃的《游真州韩家园序》七言歌行体是他们抒发的载体。四的导不仅实现了措写场景和题材由宫廷走向市井,而且出现了壮
    大的气势和力量。

    边塞诗
    因较多写边成生活而得名,主要代表作家是商适、参,故亦称“高青派该诗派其他诗人还有王、李,王之等。唐代边基诗人大多有从军人暮的戎马经历,长采用七言歌行和七绝的体裁。他们的作品主要表达请杀敌、报国立功的豪情:写了边塞苦生活,绕不尽的乡思边愁:揭露军中矛盾,以及表现塞外奇异风情和民族合。这些作品不仅有一定的思想意义、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盛唐边塞诗歌兼融了建安风骨和猿丽的齐梁笔致,从而形成慷慨壮丽的风格,洋溢着昂扬的时代精神,成为盛唐诗坛的一大诗派,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1 21:53:02 摘录
    贞观诗风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他们对南、北文学不同的艺术特色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出了“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如何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来表现新朝的恢弘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是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也是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贞观诗风的新变、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在太宗的诗里,常常壮大怀抱与华采并存。杨师道相季百药是具有贞刚气质的北方人,早年作诗善于吸收南朝诗歌的艺术技巧,较少合而未融的弊病。但他们后来成为唐太宗器重的宫廷文人,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沈宋体
    沈、宋是指宋之问和沈佺期、他们是武后时期台阁诗人的代表人物,所谓“沈宋体”是指经沈宋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代表作有沈佺期的《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宋之问的《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沈宋体的最大贡献是使唐律诗的体制得以定型,从而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文章四友
    指初唐诗坛的雀融(李峤)(苏味道和杜审言。他们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他们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其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龙朔体
    “初唐四杰”以自觉的意识改革文学风气,他们在“开辟翰苑扫荡文场”的气势下创作的诗歌题材和风格因发生于龙朔年间故称龙朔体。杨炯的《王勃集序》有如下表述:“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蔽用光志业。”所谓龙朔初载的“文场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特点是“绮错婉媚”而缺乏诗歌所应有的激情和生气。四杰一方面汲取前人之长方面对诗坛陈旧保守的遗风陋习发起挑战,在这过程中,刚健壮大的审美追求开始改变唐诗的面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1 21:52:32 摘录
    贞观诗风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他们对南、北文学不同的艺术特色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出了“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如何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来表现新朝的恢弘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是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也是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贞观诗风的新变、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在太宗的诗里,常常壮大怀抱与华采并存。杨师道相季百药是具有贞刚气质的北方人,早年作诗善于吸收南朝诗歌的艺术技巧,较少合而未融的弊病。但他们后来成为唐太宗器重的宫廷文人,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沈宋体
    沈、宋是指宋之问和沈佺期、他们是武后时期台阁诗人的代表人物,所谓“沈宋体”是指经沈宋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代表作有沈佺期的《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宋之问的《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沈宋体的最大贡献是使唐律诗的体制得以定型,从而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文章四友
    指初唐诗坛的雀融(李峤)(苏味道和杜审言。他们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他们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其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龙朔体
    “初唐四杰”以自觉的意识改革文学风气,他们在“开辟翰苑扫荡文场”的气势下创作的诗歌题材和风格因发生于龙朔年间故称龙朔体。杨炯的《王勃集序》有如下表述:“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蔽用光志业。”所谓龙朔初载的“文场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特点是“绮错婉媚”而缺乏诗歌所应有的激情和生气。四杰一方面汲取前人之长方面对诗坛陈旧保守的遗风陋习发起挑战,在这过程中,刚健壮大的审美追求开始改变唐诗的面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1 21:52:02 摘录
    贞观诗风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他们对南、北文学不同的艺术特色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出了“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如何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来表现新朝的恢弘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是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也是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贞观诗风的新变、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在太宗的诗里,常常壮大怀抱与华采并存。杨师道相季百药是具有贞刚气质的北方人,早年作诗善于吸收南朝诗歌的艺术技巧,较少合而未融的弊病。但他们后来成为唐太宗器重的宫廷文人,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沈宋体
    沈、宋是指宋之问和沈佺期、他们是武后时期台阁诗人的代表人物,所谓“沈宋体”是指经沈宋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代表作有沈佺期的《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宋之问的《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沈宋体的最大贡献是使唐律诗的体制得以定型,从而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文章四友
    指初唐诗坛的雀融(李峤)(苏味道和杜审言。他们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他们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其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龙朔体
    “初唐四杰”以自觉的意识改革文学风气,他们在“开辟翰苑扫荡文场”的气势下创作的诗歌题材和风格因发生于龙朔年间故称龙朔体。杨炯的《王勃集序》有如下表述:“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蔽用光志业。”所谓龙朔初载的“文场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特点是“绮错婉媚”而缺乏诗歌所应有的激情和生气。四杰一方面汲取前人之长方面对诗坛陈旧保守的遗风陋习发起挑战,在这过程中,刚健壮大的审美追求开始改变唐诗的面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0-11 21:51:32 摘录
    贞观诗风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他们对南、北文学不同的艺术特色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出了“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如何用南朝文学的声辞之美,来表现新朝的恢弘气象和刚健开朗的健康情思,是初唐诗人面临的课题,也是南、北诗风融合的关键。贞观诗风的新变、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在太宗的诗里,常常壮大怀抱与华采并存。杨师道相季百药是具有贞刚气质的北方人,早年作诗善于吸收南朝诗歌的艺术技巧,较少合而未融的弊病。但他们后来成为唐太宗器重的宫廷文人,把诗作为唱和应酬的工具而琢磨表现技巧,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

    沈宋体
    沈、宋是指宋之问和沈佺期、他们是武后时期台阁诗人的代表人物,所谓“沈宋体”是指经沈宋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代表作有沈佺期的《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宋之问的《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沈宋体的最大贡献是使唐律诗的体制得以定型,从而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文章四友
    指初唐诗坛的雀融(李峤)(苏味道和杜审言。他们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他们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其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龙朔体
    “初唐四杰”以自觉的意识改革文学风气,他们在“开辟翰苑扫荡文场”的气势下创作的诗歌题材和风格因发生于龙朔年间故称龙朔体。杨炯的《王勃集序》有如下表述:“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蔽用光志业。”所谓龙朔初载的“文场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其特点是“绮错婉媚”而缺乏诗歌所应有的激情和生气。四杰一方面汲取前人之长方面对诗坛陈旧保守的遗风陋习发起挑战,在这过程中,刚健壮大的审美追求开始改变唐诗的面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