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
宋学之确然自成为一种学问,实由周、程、张、邵(邵雍,字尧夫,范阳人。曾祖家衡漳;先生幼从父迁河南。元祜赐谥康节)。康节之学偏于数,理学家不认为正宗。横渠之学纯矣,然小程谓其“苦心极力之象多,宽裕温和之气少”,后人尊之,亦遂不如濂溪之甚。(张载,字子厚,凤翔郿县横渠镇人)。濂溪作《太极图说》及《通书》,实为宋儒言哲学之首出者。(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知南康军,家庐山莲花峰下,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名之。)二程少尝受业于濂溪,长而所学实由自得。然周子以主静立人极,明道易之以主敬,伊川又益之以致知,其学识一脉相承;朱子又谓二程之学,出自濂溪,后人遂尊为理学之正宗焉(程颢,字伯淳,洛阳人。学者称明道先生。弟颐,字正叔,初称广平先生。后居伊阳,更称伊川先生)。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宋学先河,当推安定(胡瑗,字翼之,泰州如皋人。世居安定,学者称安定先生)、泰山(孙复,字明复,晋州阳平人。退居泰山,学者称泰山先生)、徂徕(石介,字守道,奉符人。居徂徕山下,鲁人称为徂徕先生)。黄东发谓“本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精,实自三先生始”是也。安定于教育最有功。其在湖学,分经义、治事为两斋,为宋人之学纯于儒之始,亦宋儒喜言经世之学之始。泰山作《春秋尊王发微》,为宋学重纲纪、严名分之始。徂徕作《怪说》《中国论》,以讥斥佛老、时文,则宋学排二氏、黜华采之始也。三先生者,虽未及心性之精微,然其为宋学之先河,则卓然不可诬矣。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所谓世界,苦邪乐邪?自乐观者言之,则曰乐,以世界本善也。今之所以不善者,乃其未至于善,而非其终不能善。抑且以进化之理言之,世界终当止于至善也。(亚里士多德之说即如此。此西人进化之说所由来也。)自悲观者言之,则世界之为世界,不过如此。今日固不可为善,将来亦未必能善。以其质本恶也。然则欲求去苦得乐,惟有消灭世界耳。此佛教之终极,所以在于涅槃也。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盖人之知识,虽曰借智而得;而智之所指,必有其方;所以定此向方者,则情感也。情之所向,实因其处境而异。中国地居温带,为文明所自起之黄河流域,在世界文明发源地中,又颇近于寒瘠,其民非力作则无以自存。故其所殚心者,在如何合群力作,以维其生,以求养生送死之无憾而已。印度则地处热带,民生较裕。其所殚心者,不在保其身之生存,而在免其心之烦恼。简言之:中国人所蕲得者身之存(至多兼安乐言之),印度人所求免者心之苦也。职是故,中国人观于宇宙而得其变,印度人观于宇宙而得其空。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佛教初兴,所尊崇者,虽为释迦牟尼其人,及其进为大乘,则所尊崇者,实为法而非佛。人能如法修行,即可成佛(释尊即以法为师而自悟者);见佛固无异见法,见法亦无异见佛;佛之所以威力无边者,实以其法身而非以其报身。(报身,谓佛其人。法身,即自然之寓言。佛说一念皈依,则诸佛菩萨同时护念,使之去祸得福;犹言人能为善则自然律中,必有善报,丝毫不得差忒也。其一心信佛,有所观见者,是为佛之应身。谓应于人之念虑而有。以今之学理言之,可谓应于人之心理作用而有,亦即人之之心理作用所显现也。是为佛之三身。其说与科学,绝不相背);然则佛者,法之寓言耳。所谓法者,即宇宙定律之谓也。然则大乘教之所谓佛,即宇宙定律也。故佛教虽似一神教、有神教,而实则泛神论、无神论也。随顺自然之理,佛教中发挥尤切至。佛教贵无为而贱有为。所谓无为,即随顺自然;所谓有为,即与自然相抗之谓也。世间万事,一切无常,是即中国人所谓无一息不变之宇宙定律。知其无常而随顺之,是为圣人;强欲使之有常,则凡夫矣。圣凡之分,即在于此。然则佛非异人,所谓佛土,亦非异地。能明乎宇宙定律而遵守之,则娑婆世界,即是净土;凡夫之身,亦即圣人耳。(此地狱之所以顿超也。)此其随顺自然之义,实与《易》《老》无二致也。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哲学之根本云何?曰:宇宙观、人生观是已。人生而莫不求知;求知,则凡可知之物,莫不欲尽明其底蕴。人生而莫不求善;求善,则我之所执以为我者,必求措诸至当之地而始安。夫宇宙者,万物之总括也;明乎宇宙,则于事物无不明。我者,宇宙中之一物也;明乎宇宙之蕴,则我之所以自处者,不蕲得其道,而自无不得其道矣。此宇宙观与人生观,所以二而实一,而各国哲学,莫不始于宇宙论也。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
-
吾国哲学,有三大变:邃古之世,本有一种幽深玄远之哲学,与神教相混,为后来诸子百家所同本。诸子之学,非不高深;然特将古代之哲学,推衍之于各方面,其宇宙观及人生观,初未有所改变也。西汉、魏、晋诸儒,不过发挥先秦诸子之学,更无论矣。此一时期也。佛教东来,其宇宙观及人生观,实有与吾国异者。吾国人受其感化,而其宇宙观、人生观,亦为之一变。此又一时期也。佛学既敝,理学以兴。虽亦兼采佛学之长,然其大体,固欲恢复吾国古代之哲学,以拯佛学末流之弊。宋学之中,朱、陆不同。有明之学,阳明、甘泉诸家,亦复互异。然此仅其修为之法,小有乖违;以言乎其宇宙观、人生观,则固大致相同也。此又时期也。此等大概之迁变,今之人类能言之。然其所以然之故,及其同异之真,则能详悉言之者甚鲜。兹编略述宋明哲学,即所谓理学者之真相,及其与他时代之不同,并其所以然之故。千金敞帚,虽或实燕石而不自知;然大辂椎轮,先河后海,郢书燕说,世固有其物不足贵,而其功不必薄者矣。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