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作者:李树峰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定价:60.00元
ISBN:9787569900460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__Qing_
2018-08-15 10:05:21 摘录
要用宇宙的意识看地球,从地球的背景上看人类,从人类的视野看中国和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要受个人经验和社会阶级意识的束缚,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只有努力从大处着眼,才能做到客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__Qing_
2018-08-15 10:04:16 摘录
要用宇宙的意识看地球,从地球的背景上看人类,从人类的视野看中国和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要受个人经验和社会阶级意识的束缚,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只有努力从大处着眼,才能做到客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__Qing_
2018-08-15 10:03:45 摘录
要用宇宙的意识看地球,从地球的背景上看人类,从人类的视野看中国和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要受个人经验和社会阶级意识的束缚,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只有努力从大处着眼,才能做到客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__Qing_
2018-08-15 10:03:08 摘录
要用宇宙的意识看地球,从地球的背景上看人类,从人类的视野看中国和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要受个人经验和社会阶级意识的束缚,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只有努力从大处着眼,才能做到客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__Qing_
2018-08-15 10:02:50 摘录
要用宇宙的意识看地球,从地球的背景上看人类,从人类的视野看中国和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要受个人经验和社会阶级意识的束缚,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只有努力从大处着眼,才能做到客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__Qing_
2018-08-15 10:02:45 摘录
要用宇宙的意识看地球,从地球的背景上看人类,从人类的视野看中国和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要受个人经验和社会阶级意识的束缚,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只有努力从大处着眼,才能做到客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__Qing_
2018-08-15 10:02:14 摘录
要用宇宙的意识看地球,从地球的背景上看人类,从人类的视野看中国和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要受个人经验和社会阶级意识的束缚,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只有努力从大处着眼,才能做到客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__Qing_
2018-08-15 10:01:44 摘录
要用宇宙的意识看地球,从地球的背景上看人类,从人类的视野看中国和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要受个人经验和社会阶级意识的束缚,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只有努力从大处着眼,才能做到客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__Qing_
2018-08-15 10:01:14 摘录
要用宇宙的意识看地球,从地球的背景上看人类,从人类的视野看中国和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要受个人经验和社会阶级意识的束缚,受认识水平的局限,只有努力从大处着眼,才能做到客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知北游
2017-12-23 00:57:26 摘录
关于摄影,我们可以下很多定义,比如摄影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人的创造活动,是视觉化的记录,是瞬间艺术……每一种定义,都强调了摄影某一方面的特性,都对,但都没有说全。
我在这里给出一个新的界定:摄影是经过眼睛和镜头的通道,在运动和行走中主客观的直接碰撞、文化价值判断、视觉思维以及后期呈现的过程。这种界定,强调的是摄影过程中无法绕过的几个环节。
摄影首先要靠眼睛不断去看,所以不得不走出去,看更多的东西。这是前提。摄影不能无中生有,像绘画那样,画个东西出来;也不能像文学那样,写个东西出来。摄影要拍,必须有想拍、可拍的对象。于是,行走是前提。有人说,你说的是废话,谁不知道?知道是知道,未必能领会其深意。这个深意就在于,你要搞摄影,必须不停地走,少躺着,少坐着,多走着,走一辈子,你准备好了吗?
摄影是主客观的直接碰撞,照片就在碰撞中产生。镜头的一端是摄影者,另一端是客观对象,通道是光孔和瞳孔。在碰撞的瞬间,仿佛有生物电流通过这个通道,灵光一闪,快门一按,就凝固了那个情态。问题是,我们路过了,扫视了,但碰撞了吗?什么是你该去碰撞的?碰撞时灵光一闪了吗?
摄影是文化价值判断。这最集中地体现为“看什么”和“怎么看”。“看什么”在注目的瞬间,本身就判断了、选择了,这是你多年文化积累的结果,下意识地就这么做了。而“怎么看”则是注目后的认识,这里边不由自主地带进了你的视角和知识,带进了你的情感偏向和着意之处。你逃得过这种条件反射般的制约吗?想逃离这种制约,就像不用镜子想看见自己的眼睛一样,是行不通的。因为“看见”本身就是你的思维过程,除非事后反省,否则当场你是顾不得自身的,是忘我的。
摄影是视觉思维。从“看见”事物到拍下来,这是一个视觉思维的过程。我们要决定突出什么,谁是对象主体,然后构图和布局、择取焦点和瞬间。这其中,视觉的定向思维常常束缚我们,使我们在框框里打转,最终远离探索事物本质的目标。如果你拍摄说明性的照片,可能因你的傲慢和偏见使你错看了眼前的人;如果你拍摄诗性的照片,可能因为你主观强势压制对象,使对象失去了原有的存在意义,而成为你的道具。在摄影视觉思维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是靠近主观还是靠近客观的两难选择中徘徊,在说明性和诗性不可能两全的境地里试图两全。
摄影是影像的呈现。这里要求主题与技法合一,就像硬币的两面,而不是分割成两块,也不是分离成两层。经常有人把思想置于高处,而把技法置于低处。这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偏见,不符合作品实际。在照片的前后,站着两个人:前面是观者,后面是作者。没有技法,没有影像的质感和调式,谁知道作者嘟嘟囔囔在说什么呢?
综上所述,把摄影看作过程,在过程中理解摄影,更能让我们思考和知道应该怎么做。多走,多关注外界事物,多读书,多思考,多练习技法,这些老生常谈的话还是很管用的。它们共同指向一个点:超越自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抱歉,没有读取到这本书的章节信息
手动填写章节信息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抱歉,没有读取到这本书的章节信息,请手动输入
填写章节信息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我在这里给出一个新的界定:摄影是经过眼睛和镜头的通道,在运动和行走中主客观的直接碰撞、文化价值判断、视觉思维以及后期呈现的过程。这种界定,强调的是摄影过程中无法绕过的几个环节。
摄影首先要靠眼睛不断去看,所以不得不走出去,看更多的东西。这是前提。摄影不能无中生有,像绘画那样,画个东西出来;也不能像文学那样,写个东西出来。摄影要拍,必须有想拍、可拍的对象。于是,行走是前提。有人说,你说的是废话,谁不知道?知道是知道,未必能领会其深意。这个深意就在于,你要搞摄影,必须不停地走,少躺着,少坐着,多走着,走一辈子,你准备好了吗?
摄影是主客观的直接碰撞,照片就在碰撞中产生。镜头的一端是摄影者,另一端是客观对象,通道是光孔和瞳孔。在碰撞的瞬间,仿佛有生物电流通过这个通道,灵光一闪,快门一按,就凝固了那个情态。问题是,我们路过了,扫视了,但碰撞了吗?什么是你该去碰撞的?碰撞时灵光一闪了吗?
摄影是文化价值判断。这最集中地体现为“看什么”和“怎么看”。“看什么”在注目的瞬间,本身就判断了、选择了,这是你多年文化积累的结果,下意识地就这么做了。而“怎么看”则是注目后的认识,这里边不由自主地带进了你的视角和知识,带进了你的情感偏向和着意之处。你逃得过这种条件反射般的制约吗?想逃离这种制约,就像不用镜子想看见自己的眼睛一样,是行不通的。因为“看见”本身就是你的思维过程,除非事后反省,否则当场你是顾不得自身的,是忘我的。
摄影是视觉思维。从“看见”事物到拍下来,这是一个视觉思维的过程。我们要决定突出什么,谁是对象主体,然后构图和布局、择取焦点和瞬间。这其中,视觉的定向思维常常束缚我们,使我们在框框里打转,最终远离探索事物本质的目标。如果你拍摄说明性的照片,可能因你的傲慢和偏见使你错看了眼前的人;如果你拍摄诗性的照片,可能因为你主观强势压制对象,使对象失去了原有的存在意义,而成为你的道具。在摄影视觉思维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是靠近主观还是靠近客观的两难选择中徘徊,在说明性和诗性不可能两全的境地里试图两全。
摄影是影像的呈现。这里要求主题与技法合一,就像硬币的两面,而不是分割成两块,也不是分离成两层。经常有人把思想置于高处,而把技法置于低处。这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偏见,不符合作品实际。在照片的前后,站着两个人:前面是观者,后面是作者。没有技法,没有影像的质感和调式,谁知道作者嘟嘟囔囔在说什么呢?
综上所述,把摄影看作过程,在过程中理解摄影,更能让我们思考和知道应该怎么做。多走,多关注外界事物,多读书,多思考,多练习技法,这些老生常谈的话还是很管用的。它们共同指向一个点: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