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认知心理学家平克( Steven Pinker),更提出音乐无用论,他认为音乐不过是“给耳朵享用的奶酪蛋糕”,并问道:“花时间和精力制造那些叮叮当当的噪音,又有什么好处?以生物因果来考虑,音乐一点用处都没有,即使音乐从人类世界消失,我们的生活完全不受影响。”虽然平克本人相当有音乐才华,如果失去音乐,必然是他生命的一大损失,但他还是不相信音乐或者任何艺术和人类的演化适应有直接关联。他在200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到:
很多艺术也许完全没有适应上的功能。艺术可能是以下其他两种特质的副产品:即带给我们愉悦的动机系统(这样的愉悦来自于我们体验到与适应有关的讯号,例如安全感、性、自尊、信息丰富的环境),以及如何纯化或强化上述讯号的技术知识。
平克等人认为,我们大脑系统的发展主要不是为了音乐,音乐能力是附带的。这也就是为何大脑并未有“音乐中枢”,与音乐有关的网络分布于脑部的十几个区域。演化学家古尔德( Stephen JayGould)是第一位剖析这种演变的科学家,并称之为“离应”(译注Exaptation,即生物的某一特征起初是为了其他用途而演化出来的,或者原来没有作用,后来才出现如今看到的用途),并指出音乐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或许哲学家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也有类似的想法,如他探讨音乐对人类的感染力,以及论述其他更高人生层面(如美学、道德、智识)通过“秘密楼梯”悄悄潜入我们心灵的现象。]
注释
1.虽然有些人在癫痫发作时听到的音乐,“似曾相识”的感觉非常强烈,但就是无法辨识是什么乐曲,有人可能一听,立即知道是什么音乐。蒙特娄神经学研究所的怀尔德·彭菲尔德( Wilder Penfield)等人针对癫痫病人进行多年研究,发现至少有10位颞叶癫痫的病人在发作时听到的音乐非常熟悉,像是圣诞节不断在收音机听到的歌曲或者电影主题曲。彭菲尔德用电流刺激这些病人颞叶皮质的某个特定点,发现病人就会听到那些熟悉的歌曲。他针对皮质上这些点进行治疗之后,结果病人的癫痫好了,也不再听到那些音乐。
然而,西科里拉医生不只是灵魂出窍,他还看到有点蓝蓝的白光,看到自己的孩子,过去人生的景致一幕幕在眼前掠过,他不但感到狂喜,还有一种超脱、无比荣耀的感觉。这种感觉的神经基础何在?不少人描述过类似的濒死体验,通常是发生在突然遭到意外之时,像雷击或心跳停止。遭逢这样的意外,不只令人恐惧万分,血压也可能突然降低,或使脑部血流减少(例如,心跳停止就会使脑部缺氧)。当时不管是在恐惧或是狂喜之中,情感的反应可能相当激烈,也有正肾上腺素与其他神经传递质分泌增多的现象等。但我们至今尚未了解这些经验与神经系统的关联,只知道意识或情感受到很大的影响,必然与脑部的情感区域有关,如杏仁核、脑干神经核及大脑皮质。
很多艺术也许完全没有适应上的功能。艺术可能是以下其他两种特质的副产品:即带给我们愉悦的动机系统(这样的愉悦来自于我们体验到与适应有关的讯号,例如安全感、性、自尊、信息丰富的环境),以及如何纯化或强化上述讯号的技术知识。
平克等人认为,我们大脑系统的发展主要不是为了音乐,音乐能力是附带的。这也就是为何大脑并未有“音乐中枢”,与音乐有关的网络分布于脑部的十几个区域。演化学家古尔德( Stephen JayGould)是第一位剖析这种演变的科学家,并称之为“离应”(译注Exaptation,即生物的某一特征起初是为了其他用途而演化出来的,或者原来没有作用,后来才出现如今看到的用途),并指出音乐就是个明显的例子。[或许哲学家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也有类似的想法,如他探讨音乐对人类的感染力,以及论述其他更高人生层面(如美学、道德、智识)通过“秘密楼梯”悄悄潜入我们心灵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