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贸易的丰厚利润让葡萄牙人跨越非洲大陆:从美洲带来的黄金毁灭了西班牙王室;一纸空文让英国人开创了美国殖民地,税收要了法兰西的命拒交3便士茶税,却催生了美国。本书从经济的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波音
  •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 定价:39.80
  • ISBN:9787519302856
  • 2019-10-23 11:19:02 摘录
    有这样一个欧洲国家,曾经不远万里绕过半个地球,跑到中国的山东半岛,抢了一小块叫做胶州湾的地方,花费巨资,以本国一贯的严谨认真态度,在当地修建了大量保质期一万年的独栋别墅。后来,这块地方被日本人抢去了;再后来,这块地方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手中,那些独栋别墅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大批游客来参观,甚至还有来自这个欧洲国家的游客。
    现在还能在独栋别墅的花园里挖出油纸包的零件(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3 10:55:08 摘录
    德国工业产量能够迅速赶超英国,和德国工业奉行卡特尔垄断组织有关。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英国、美国等国家基本上奉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限制垄断企业,但是在当时的德国,垄断组织不仅合法,而且势力强大。卡特尔就是名义上相互独立、生产类似产品的公司之间的联合,大家一起垄断市场,规定产品的价格、产量,反对其他公司的竞争。这种组织类似于今天世界上的石油输出国组织,这些国家通过限制产量来达到抬高油价的目的,获得更大的利润,避免同行业的竞争。
    德国卡特尔组织的数量在1875年只有4家,到了1890年就增加到100家,到了1914年的时候,已经接近1000家,达到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卡特尔的程度。按说有了卡特尔,这些组织会限制产量,德国的工业产量应该不会快速增长。但这些卡特尔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卖,也大量出口国外,在国际市场上与别国商品一较高下。
    三百六十行,行行卡特尔。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3 10:29:51 摘录
    普鲁士人一时之间有点儿忘乎所以了。就拿德皇加冕这件事来说,在自己帝国首都加冕是普通加冕,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加冕是文艺加冕,威廉一世偏偏选择了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举行加冕典礼,正式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这算是什么风格的加冕呢?
    巨额赔款,加上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一事,深深地刺痛了高傲的法国人的心。普法战争后,法国国内掀起了复仇主义的波澜,大家都琢磨着如何报复德国人,而德国人也对此很担心。两国紧张的关系深刻地影响了此后的历史进程。
    自此一路打到了二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3 10:22:28 摘录
    统一关税之后就是统一货币。在关税同盟成立之前,这帮杂七杂八的小国总共使用了70多种货币,这对于从事贸易的商人来说太麻烦了,从数学上讲,70种货币彼此之间的兑换关系有(69+68+67…+3+2+1)=2415种,看来伟大的数学家高斯诞生在德意志绝对是有道理的,德意志贸易中的货币兑换只有高斯这样的人物才玩得转。1837年关税联盟达成了协议,以普鲁士的货币为基础,创立了新的货币—马克。商人们终于可以轻松地交易商品而不必进行复杂到让头脑爆炸的计算了。
    高斯:我太难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2 08:56:39 摘录
    当时的局面是,大部分欧洲国家都选择了银本位制,因为要和亚洲特别是中国做生意,不用白银怎么行?法国则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既有用白银铸造的里弗尔,也有用黄金铸造的金路易;而在大西洋对岸的新兴国家美国,金融体系真叫一个乱套,各种铸币都流通,而且大小银行林立,各自都发行自己的银行券充当货币,有些银行没有什么铸币本金,也胡乱发行银行券,以至于当时有人还出版过类似《银行券鉴别指南》的小册子,帮助人们鉴别哪些银行券有价值,哪些一文不值。
    欧洲人为明朝皇帝怎么发工资而费尽脑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1 16:08:41 摘录
    大规模的战争,需要大规模的融资,两边政府首先想到的方式自然是征税。为了打贏这场战争,北方联邦政府征税的手段不断翻新任何可以征税的商品都征了,还创造性地开始向富人征收“个人所得税”,收人在600美元到1万美元的富人,收人的3%上缴;超过1万美元者,收人的5%上缴。
    这个税种想必读者们并不陌生,对于今天的工薪阶层来说,当月收入超过免征额的时候,就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在南北战争时期,这个税种只面向富人征收。就像物理学里有个自由落体运动一样,当物体从高处落下时,一开始速度很慢,越向下落,速度越快。个人所得税也在自由落体,一开始只向富人征收,当政府缺钱的时候,个人所得税落到了中产阶级头上,当政府继续缺钱的时候,个人所得税有落到了普通工薪阶层头上。因此我们不要对这个税种今天落在我们普通人头上大惊小怪。
    谁知道今日最普遍最重要的一个税种,居然起源于南北战争时期北方政府没钱打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1 16:00:34 摘录
    关税战的结果是北方佬赚钱,南方佬赔钱,这样的关税政策显然大大地不公平。南方的南卡罗来纳州反应最激烈,在州代表大会上,这个州甚至宣布关税法案在该州无效。不仅如此,南卡罗来纳州还通过了一些法令,准备组织军队和购置武器。
    美国政府(主要由北方佬控制)感觉事态严重了,南方这种做法哪里是对关税不满,分明是要“另立中央”啊!1832年,当时的杰克逊总统派遣了8艘军舰封锁了南卡罗来纳州,动用武力迫使南方各州接受关税法案。
    战争的根本原因永远都是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1 15:05:39 摘录
    美国独立了,美国人再也不用向英王交糖税、茶税和其他一些税了。他们迎来了不用交税的美好生活吗?
    开什么玩笑?那句著名的美国谚语是这样说的:世上有两件事是无法逃避的,一件是死亡,另一件是交税。没有民众的税收,国家怎么运转?
    交税无法逃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1 00:24:50 摘录
    还有一些“闭关锁国搞发展”的拥趸们辩解说,这些受到扶持的民族工业就算不争气,也给国家提供了就业机会,给国家提供了税收收入,抵御了外国工业的威胁。然而我们要看到硬币的另一面,那些没有受到扶持的工厂因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而生产萎缩,减岗裁员减少了整个社会的就业机会,这些工厂上缴的税收也受到了伤害。至于外国工业的威胁,不管产品的产地是哪里,禁止本国国民购买和消费更好的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公正,是如假包换的罪行,是对全体国民的伤害。
    禁止国民购买和消费更好的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公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0 23:54:32 摘录
    封锁英国,拿破仑其实还有另一番考虑。法国历经动乱之后,工业实力已经被英国甩出了好几里地,正所谓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拿破仑希望通过对英国的全面封杀,将英国的工业品排挤出欧洲大陆市场,让法国的工业品不仅在国内有市场,甚至还能销往欧洲大陆其他国家,让法国的工厂蓬勃发展起来,就算无法最终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欧洲工厂”也有得赚了。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10-20 23:44:47 摘录
    约翰·劳终于浪子回头,竟然闭门疾书,写出了一篇著名的经济学论文《论货币和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
    在这篇论文中,约翰·劳认为,政府应该设立拥有货币发行权的银行(国有银行),提供足够的货币来保障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当经济萧条的时候,增加货币供应量并不会抬高物价,反而会增加财富产出。
    300年后,约翰·劳的一位英国同乡写了一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表达了与约翰·劳论文同样的见解。此人被尊称为“当代经济学之父”,他就是名满天下的凯恩斯。要说凯恩斯没有从约翰·劳那里偷师学艺,打死我我都不相信。
    偷师学艺还差不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9-15 11:20:08 摘录
    国家兑换,然后,又调整兑换率到38美元1盎司黄金,试图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在名义上不倒塌。
    即使38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美元也是高估的。
    欧洲各国看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无利可图,感到没必要再和美国在一口锅里吃饭了。1973年德国、法国等国宣布本国货币不再与美元实行固定汇率,而是根据市场情况实行浮动汇率。说白了,就是让美元相对于本国货币贬值吧,贬值吧,贬值吧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塌了。
    在20世纪70年代,美元在欧洲就像是病菌一样,让人们避之唯
    恐不及。在英国伦敦,一位美国游客拿出美元付账时频频遭拒;法国巴黎的出租车上贴着“不再接受美元”的标识,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破烂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二战后受欢迎程度曾经堪比黄金的“美
    金”,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不禁令人唏嘘。
    美国政府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说成是苏黎世侏儒和货币投机者的罪行,他们大肆地炒作黄金,击垮了黄金总库。所谓的苏黎世侏儒,指的是瑞士的那些银行家。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美国自己制造了美元的通货膨胀,还竭力想维持美元不贬值,以此来吸取别国的财富。黄金总库虽然一时可以让美国的伎俩得逞,但终究还是被市场击
    败了。
    美元系统崩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9-15 11:01:54 摘录
    于是到了1944年的时候,本来就是世界经济头名的美国地位更加巩固、成为实至名归的经济霸主。因此在布雷顿森林镇召开的这次
    会议,基本上是一次美国人说了算的国际会议。
    代表英国出席会议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提出设立世界银行,各国货币恢复多边结算的方案,货币的标价参考二战前3年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情况设定。至于过去金本位体制下的黄金,凯恩斯认为那是“野童的残余”,没必要再用黄金做货币,弄个新的世界货币“班科”替代
    它,各国的所有货币包括黄金白银都与这个世界货币兑换。凯恩斯之心,路人皆知!解读一下他的心思,二战前英国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状况还不错,因此根据战前的情况来给英镑定价;战争
    下来,英国黄金储备基本花光,所以应该取消黄金的货币资格。想的好美,你当美国人是傻瓜吗?这个凯恩斯计划拿到美国人那
    里,立刻被一口否决。这场战争打下来,英国已经没有家底了,经济
    实力严重受损,竟然还想恢复战前的金融地位?开玩笑。
    美国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怀特计划,在这个以财长助理怀特命名
    的计划中,首先,各国货币不要那么麻烦地互相结算了,大家统一与
    美元结算好了(只有美国“出产”美元);其次,世界金融体系要恢复
    金本位(美国的黄金储备最多嘛);第三,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
    等价于1盎司黄金(诸位可以把美元看成是黄金)。
    实力决定一切。你凯恩斯的名气再大,谈论经济问题再巧舌如簧,英国的衰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最终,与会各国只能接受怀特计划,毕竟要最后打赢战争和未来的战后重建,都要靠财大气粗的美国佬。
    影响此后世界经济几十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了,在这个变相的金本位体系下,美元是国际上唯一的通行货币,各国的货币都成美元的附庸,各自与美元结算,虽然名义上各国货币也可以用黄金
    兑换,但只能在一定条件下从美国兑换。
    布雷顿森林决议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9-15 10:40:24 摘录
    ,德国不仅获得了美国的贷款,还用这些贷款采购美国的军火。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39年战争爆发前的6年中,德国抛给了美国大量的战略原料和军工产品订单,让被经济搞得焦头烂额的
    罗斯福喘了口气。然而这么做的后果有多严重呢?
    让我们来看看纳粹德国从美国得到了些什么技术:氯丁橡胶和飞机防爆剂的技术从杜邦公司购得;坦克润滑油的技术是从美孚石油公
    司得到的;美乎在德国设立的一家飞机专用汽油厂给了德国空军巨大
    的帮助;德国新型飞机的研制获得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支持…
    在美国金雨的浇灌下,纳粹的恶根开始破土而出。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实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建立新的纳粹国防军,将编制从
    10万人扩充到至少50万人。德国完全实现了重新武装。
    1936年3月底,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夺回了被侵占的莱茵地区。
    美国支持的德国资金与技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9-09-12 16:13:19 摘录
    德国工业产量能够迅速赶超英国,和德国工业奉行卡特尔垄断组织有关。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英国、美国等国家基本上奉行自由竟
    争的市场经济,限制垄断企业,但是在当时的德国,垄断组织不仅合法,而且势力强大。卡特尔就是名义上相互独立、生产类似产品的公
    司之间的联合,大家一起垄断市场,规定产品的价格、产量,反对其他公司的竞争。这种组织类似于今天世界上的石油输出国组织,这些与国家通过限制产量来达到拾高油价的目的,获得更大的利润,避免同行业的竞争。品德国卡特尔组织的数量在1875年只有4家,到了1890年就增加
    到100家,到了1914年的时候,已经接近1000家,达到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卡特尔的程度。按说有了卡特尔,这些组织会限制产量,德国的工业产量应该不会快速增长。但这些卡特尔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卖,也大量出口国外,在国际市场上与别国商品一较高下。
    和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奉行自由贸易不同,德国奉行保护性关税,限制其他国家产品在本国销售。这样一来,卡特尔就可以在国内
    市场上呼风唤雨,抬高价格,维持高利润。然后,卡特尔利用国内市场的利润作为补贴,在国际市场上低价倾销自己的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与其他列强竞争。在国际市场上,卡特尔甚至可以比平均生产成本更低的价格销售产品,只要保证国内市场的高价足以弥补国际市场的亏损。例如,德国当时国有铁路当局对运往边境的外销货物收取较低的装运费,而对境内货物装运收取高价,这一例子便是卡特尔盈利模式的一个典型。
    这种低价倾销的模式在现代社会司空见惯,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还是很反常规的,有很大的杀伤力,国际市场上德国产品的出口量迅速增长,名义上的世界老大英国终于坐不住了德国产品在地球上的各个市场上同英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英国虽然能在自己的殖民地通过各种限制手段,保持本国产品的优势,但在拉丁美洲、中东和远东等非英国殖民地的市场上,却彻底输给了来势汹汹的德国商人。
    德国模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