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写的是一群“从农村游到城市的鱼”。以主人公国瑞为代表的一批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怀着改善生活的朴素愿望走进城市。他们舍得出卖力气,甚至身体和尊严,但最终都没能真正为城 …… [ 展开全部 ]
市所接纳。国瑞的经历具有传奇色彩,他一度还过上了非常接近城市上层的“幸福生活”……
作者尤凤伟写过战争,写过土改肃反,写过土匪毛贼,但“都是遥远的事情与陌生的人物”,而长篇小说《泥鳅》,则标志着他的创作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即从追寻历史烟尘转入到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序言
前 言
这套七卷本的小说系列是我创作三十年的主要成果,换句话说也是自己满意兴许也会让读者满意的一套选本。承青岛出版社的美意,能将这部分“代表作”呈现于读者面前,实在是一件高兴的事。应该说,这种规模的选本对于体现作家的创作面貌是有益的,是从实际出发的。任何作家包括优秀作家,于漫长时光创作出来的作品是良莠不齐的,如不加以选择,一股脑儿堆在读者面前,也是对读者的难为与不尊重,令其望而却步,实不足取。而反观数十年写作生涯,深知自己不属于那种天才型作家,而是经历了一个从蒙昧浅薄到渐渐成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明确无疑地体现在作品上。正是基于这种认知,对于这次结集出版在作品的选择上是严格的,比如两卷中短篇精选集是从开始写作到上世纪末近三十年间发表的百余篇作品中选出,严格辨识以及不含糊地淘汰,使留存下来的作品更具思想艺术性与可读性。
人们普遍认为我的作品好读,而好读是因为会讲故事。事实上故事与故事是大不同的。故事有优劣之分,构思一个好故事永远是第一位的,尔后才是怎样讲。好故事又讲得好,才会成为一篇佳作,就是说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永远是一种主从关系,不可颠倒。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上的写作,精品集中所收的作品,当是与“精”字沾边的,在今天读来仍具现实性,仍趣味盎然,“老故事”依然鲜活生动。对于两部中短篇新作集,顾名思义属于近些年的新成果,我几近是照章全收,这也体现出我对这部分作品的充分自信。毕竟已过了急功近利的写作阶段,一切从“好作品主义”出发。相信读者会一路读下去不会厌倦。就题材而言,除个别篇目,皆为书写当下现实生活的,笔触深入到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读者读了这部分作品会对新世纪以来的社会形态及国人的生存境况有一个较为真切的认知。会点头颔首:是的,这就是我们存身的让人亦喜亦忧的现实,会思考拥有几千年文明却伴以几千年苦难的中华民族该何去何从。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那么,一旦人类不思考又当如何?看来只能“返古”成弱肉强食的森林生物,这正是历代推行愚民政策者所期盼的。还有,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视频、电邮等好玩的东西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精神消费。相比之下,老套的小说委实不好玩,娱乐功效是小说的短板。从本质上说,小说的面孔是严肃的,即使偶尔“娱乐”了一下,也会让人在笑过之后陷于思索。小说应是所有文艺形式中最具精神质量的。以深厚抗衡浅薄以清醒抵御蒙昧致使艺术的生命之树常青,这是我所理解崇尚的文学的功能。我深知,自己的文学观与写作和当下的文学大潮流格格不入,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是个认死理的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为《青岛短篇小说选》写的序言里如此表述:“我认为任何一部堪称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思想上都应是博大的,都应闪耀着真理与正义的光芒,都应对历史与现实承担着责任,同时在艺术上又是精心充满魅力的……”从那时到现在快三十年过去了,我对上述仍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我认为文学作品应具备钻石的品格:坚硬而有光泽。而作为一个中国作家,有责任、义务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真实地呈现出来,给社会进步以推力,非此便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充其量只是一个文字匠人。
在此需说明的一点是,本系列收入我的三部长篇小说《泥鳅》《樱桃》《衣钵》,《中国一九五七》与《百合的江湖》未能收入,前者是因为不便言说的“不可抗力”所阻(当是太不好玩),后者是版权所限,实为遗憾。然而想想也能释然,人间事难有圆满。正如古人苏轼所言:此事古难全。
诚挚感谢青岛出版社与本系列责编杨成舜先生,是他们的努力推动才使这一系列得以与读者见面。
尤凤伟
2015.5于青岛
文摘
上部
当我们能够以较为平和的心境来叙说农村青年国瑞这一段颇有些光怪陆离的人生阅历时,他的案子已经终结。通常的说法是画上了句号,书卷气的说法是尘埃落定。国瑞走上了自己的归宿。其他案件相关人业已从案件的阴影中走出,轻松生活在明媚的阳光里。也许过不了多久,国瑞案件就会被人们遗忘,好像不曾发生;国瑞也会被人遗忘,好像世上并未有过这么一个人。如果说根据物质不灭定律一定会留下点什么的话,那就是司法档案库里的一摞约莫七八斤重的卷宗了。尚不知此类卷宗的法定存留时限为多久,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反正终有付之一炬的时候,到那时这个案件、这个人,便真正如那袅袅上升的青烟完全消失于尘世中……
然而无论怎么说国瑞的案子都是一桩怪诞而混乱不堪的案子,说它怪诞是指以往国内未曾有过此类案例,国外也不见得会有;说它混乱不堪是说该案从开始审讯到最后结案,案情一直扑朔迷离,像隔着一层窗户纸,捅不破看不透。公众知情人的说法,国瑞本人的说法以及案件相关人等的说法大相径庭。当然也有一致的地方,也不会没有一致的地方。然而众所周知,最终导致案子的判决出现偏差,不是那些被公认的事实,而是具有争议的方面,因为任何一种模糊不定的因素都会影响判决的客观公正。鉴如此要想将这个案子完全依照客观事实叙述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尚能做到的仅是将公众知情人对事件逐渐形成的概念(可能有以讹传讹和杜撰的成分),案犯本人在司法审讯过程中的供述(也会有出入),以及案件相关人的证词 (不排除有伪证的可能性)原原本本告于读者。这样似乎有些不负责任,都也是没办法的事。唯一可以感到慰藉的是如我们熟知的那句老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民众会明察秋毫。不会把太阳当成月亮,也不会把月亮当成星星。
首先借阅卷之便介绍国瑞其人。
(摘自卷宗一)
姓名?
国(gui)瑞。
国(gui) ?哪个(gui) ?
就是国家的国,做姓氏时念gui。
原籍?
山东省牟平县上庄镇国家。
什么?国家?
俺们村的村名叫国家。
出生年月日?
一九七四年农历七月初九。
政治面貌?
曾加入共青团。
学历?
高中毕业。
家庭成员?
祖父国隆,革命烈士……
死去的不要说。
哥哥国祥,小学教师;嫂子常爱华,农民;侄儿国涛,十二岁。
本人经历?
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七年在本村上小学,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三年在县城读中学,毕业后回村干活,一九九六年进城打工。
有没有过前科?
前科?
就是犯没犯过法判没判过刑?
没有。
你进城打工是什么时候?
过了九六年春节。
开始在什么单位工作?
红星化工厂。
谁介绍的?
职业介绍所。
具体做什么工作?
污水处理。
干了多久?
半个月。
不干了?
辞退了。
又去了哪儿?
春光饭店。
谁介绍的?
还是职介所。
做什么工作?
杂活。
干了多久?
也是半月。
还是辞退?
嗯。
后来呢?
又去了另一家饭店,叫暖洋洋。
具体工作?
替伙房买菜、买海鲜、买粮。
干了多长时间?
一个周。
怎么又不干了?
辞退了。
辞退的理由?
说我不适合。
有什么不轨行为?
没有没有。
又干了什么?
又去一家建筑队当小工。
还是职介所介绍的?
我自己找的。
这样做违规,你懂不懂?
懂。
懂为什么不去职介所?
我一直没拿到工资,拿不出中介费。
后来呢?
给天成搬家公司干活。
多长时间?
前后八个月。
又辞退了?
不是,我自己不干。
为什么?
这是陶凤的意见。
陶凤是谁?
她……她是我的同学。
女同学?
女同学。
她能左右你的事情,说明你们不仅仅是同学关系。她什么时候来的本市?
九七年春天。
说说当时的情况,就从这儿说起,要详细一些。
是。
应该说审讯员是明察秋毫“光棍眼里打不进沙子”的,国瑞只提了一句陶凤他便清楚他俩不是一般关系。确实,他们不仅是同学关系,还是恋爱关系。另外,审讯员责成国瑞将陶凤进城的情况做详细交待也是恰如其分的,因为有关男人的故事大抵是由于有了女人的参与才色彩纷呈起来。或者说开始与人物的命运发展有了内在的关联,国瑞就承认他离开天成搬家公司是听命于陶凤嘛,于是审讯员让国瑞说清楚。陶凤进城事实上也是国瑞命运发生改变的契机,也应该是国瑞故事的真正开端,事实上公众对国瑞案件的了解也是从这个时间基点开始的。
如国瑞所言,他的未婚妻陶凤是在他进城一年之后来到这座城市的。在长途汽车站接到时天已近晌午,国瑞快活得有些不知所措,一句接一句地问:累了吧?晕车吗?饿了吧?陶凤显得有些疲惫,不愿多说话,只是“还行”“还行”地答着。国瑞说走,找个饭店给你接风。陶凤笑笑说了句:荞麦地。国瑞兀地有些尴尬起来,闭了口,拎着陶凤的提包向前走了。过马路时他停下等陶凤跟上,又去牵陶凤的手,陶凤避开了。他同样笑了笑,没吭声,只在想:再封建也没有用了,反正这遭是不能叫你囫囵着回去了。他说的“囫囵”指的是陶凤的处女身。自从听说陶凤要来,和她发生性关系的念头就确立了。他买了新衬衣,洗了澡,还特意花十元钱去录像厅看过一次录像。看过后这念头就更加坚定不移了。这事说起来是可恶又可笑的。
已是深秋季节,马路两旁高高的梧桐树一片接一片地向下抛撒着枯叶,路面被覆盖着,风一吹,街面如同一条泛着混沌波涛的河。
穿过站前马路,国瑞引陶凤来到一条布满饭店的步行街。
“二位吃饭吗?有情侣间。”每路过一处饭店,拉主顾的服务小姐一齐喊着相同的招揽词,更全面的招揽词写在橱窗上:正宗鲁菜、生猛海鲜、涮羊肉、铁板烧,豪华包间、卡拉OK、小包间、情侣间……情侣间早已不是新生事物了,可国瑞从未光顾过。原因很简单:一是陶凤不在这里,二是除了陶凤他没有别的情侣。也是此一时彼一时的,现在,这原本与他不搭界的地场一下子有了关联。于是当往饭店里踏时,他的心跳无形中加快。
一间小小的阁楼,农家炕大小的地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靠墙摆着的一条长沙发。一个连腚都掉不过来的地场塞进这样一种东西,其用场也是明明白白的。平时国瑞不多想性方面的事,知道想也是做梦娶媳妇——想好事。何况一天到黑累得半死,也难有那份心。还是那句此一时彼一时的话,此时此刻他那久埋于心的欲念被这充斥着暧昧的环境调动起来,他在心里嘀咕:干了吧,就这儿了。赶早强似赶晚。他又确定地想:就这样了。干了她。国瑞心猿意马脸都涨红了,像喝过了酒,可谓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坐下发现陶凤身后的墙上有一幅半裸女人画像。他看了眼,觉得那女人不及陶凤好看。
“陶凤,”他朝陶凤举举杯,说,“给你接──”他打住话头,在车站他说“给你接风”陶凤说句“荞麦地”。完整的句子是:荞麦地里打死人了。这是他们家乡一则几乎家喻户晓的典故,是讥讽那些“出外”的人。说是一个在城里混了些时日的青年回了家,这天跟着他爹下地,指着地里的庄稼问:爹,你看那红根绿叶开白花的是啥东西?他爹抡起手里的镢头就揍,吓得他大声呼喊:荞麦地里打死人啦!挨揍才知道红根绿叶开白花的是荞麦,足证明是欠揍了。他连忙改口,说真高兴你来呀陶凤,喝酒。
碰了杯,陶凤喝了一小口,他一饮而尽。
陶凤询问国瑞的情况,他不愿多说,只笼统回答:还行。陶凤问他都干了些什么。他说说不过来。这倒不假,要说得扒拉一阵子指头,特别刚来的时候,才找了一个活,没干几天就被人家辞了,后来才晓得是职介所与用人单位相勾结,骗取打工者的中介费。陶凤又问他眼下干什么,他说在一家搬家公司干。
菜不少,桌上满满登登。陶凤看看菜又看看国瑞,嗔怪说:“点这么多干吗,你成大亨了吗?”
国瑞说:“是大亨就不在这儿请你了。”
陶凤说:“在哪儿?”
国瑞说:“曼都、丽都或者香格里拉。”
陶凤问:“那是啥地场?”
国瑞说:“五星级饭店,可高级了。等哪天我带你去瞅瞅。”
“瞅瞅能瞅饱?”
国瑞给噎住了。
“陶凤,你听着,终有一天我会带你去五星级饭店吃饭的。”国瑞认真地说,是许诺,更像是一种宣言。
陶凤笑了笑。
“陶凤我会的。”国瑞说。
陶凤点点头。国瑞松了口气。
“陶凤,你真漂亮呵。”国瑞由衷说。伸手去摸陶凤的脸,客观地说,陶凤是个漂亮女孩,有些媚相。俩人是在高中一起参加演出队时恋爱的。开始偷偷摸摸,终归纸里包不住火,成了学校一大绯闻。国瑞不胜酒力的,几杯酒下肚就有些飘飘悠悠,但头脑还清醒,他告诉自己:应该开始行动了,不能再等了。他一边给陶凤夹菜,一边想怎样进行。不是说他完全不懂男欢女爱的事,这档子事不用学,连猫狗都会。他只是不知从何处开始下手。他和陶凤亲热过,也只是搂搂抱抱,小孩子过家家,可今天他要和陶凤来真格的。用他的话是:干了她。
“陶凤。”
“啥?”
“我想你,真的想你呵。”
陶凤没吱声,眨巴着眼像在捉摸国瑞的话。
“我天天黑下都梦见你。”国瑞说。又说:“我梦里和你……你想不想听?”
“不听不听。”
“咳,你不知道这一年我过得有多苦。”国瑞叹息说。
“我知道城里不好混。”陶凤说。
“你来了就好了。两个人在一起,再苦也甜。”国瑞说。
“工作好找么?”陶凤问。
“问题不大,找工作,女的比男的容易。”国瑞说。
“不行就回去,你也回去。”陶凤说。
“回去种地?”国瑞问。
“该种地就种地呵。”陶凤说。
“我可不想种地了,既然出来了,再怎么也不回去了。”国瑞说。
陶凤不说话了。
“好了,说点高兴的事吧。”国瑞端起酒杯,“高兴的事就是你来了,庆贺。”
国瑞又是一饮而尽。
“擦擦嘴。”陶凤说。
国瑞斟满再喝。
陶凤拿起一块餐巾纸递给国瑞,手被国瑞抓住。他两手握着说:“好久没握你的手了,感觉真好。”
“我没觉得。”陶凤说。
“你是冷血动物。”国瑞说。
“你呢?”
“我是热血动物,热血沸腾。”
“是叫酒烧的吧?”陶凤说着笑了。
国瑞加力握握陶凤的手。
“哎呀,疼。”陶凤真假难辨地叫起来。
“这不有知觉嘛,有知觉就好办。”国瑞站起身,牵着陶凤的手绕过去,站在陶凤的身后,手搭在陶凤的肩头。
“坐回去,坐回去。”陶凤扭动着身子,“有人有人。”
“没事,没事。”他把手移到陶凤的脖子上,抚摸着。
“你想掐死我呀。”陶凤说。
“我舍得吗?你死了我咋办呢?”国瑞说。
“你再去找,城里什么样的没有?穿皮裙的,染红毛的。”陶凤说。
“不稀罕。”国瑞说。
国瑞把手移到她的胸上,抚摸着。
“坐回去,快坐回去,进来人了……”陶凤扭动着身子。
国瑞不再说话,把手往领口里插,摸到了陶凤光滑的乳房。
陶凤叫了一声,身子开始发软。
国瑞正要把她抱到沙发上,这时服务小姐推门进来了。国瑞像弹簧般跳开。
“要主食吗?”服务小姐声音平淡地问。
“不吃了,咱们走吧。”陶凤站起身来了。
国瑞瞪了服务小姐一眼,他恨她坏了自己的好事。
“咱们走吧。”陶凤又说。
他知道只有走了。
他将陶凤送到她表姨家。
(摘自卷宗一)
我们知道你走上犯罪与若干女人有关,她们像接力赛一样把你一步一步推向罪恶的深渊,因此,你得把这些全讲出来,把你和每一个女人的关系讲出来,不许隐瞒。你可以从你的未婚妻陶凤讲起。然后再讲其他一些人。你只有老实地交待,人民才会宽恕你。
(篇幅关系以下删去审讯者的话,由于缺乏连接,内容有些跳跃不连贯,阅读会有障碍。)
和我有关系的共有八个女人。一个是恋爱关系,三个是我的客户,三个是性伙伴……
就先说陶凤,她家离我们村五里,叫泊子村。考上镇中学一起被挑进学校演出队,后来就开始恋爱了……
在学校时关系很纯洁,拥抱过,没接过吻。
毕业以后各自回村。我常去找她,在村外说说话,有时也钻庄稼地……
我和她没发生性关系,她不愿意,我也有顾虑。我自己没在陶凤身上犯错误主要是因为心太软。她不愿意我也不勉强,现在想想倒对了。总而言之,我和陶凤是没缘分的……
一定要说么?
我和陶凤之间真的没越轨,拥抱过,接过吻,也摸了她的奶子……陶凤有个特点是奶子不能动,一动身子就发软。我开玩笑说她晕奶子。
我说,有一次我趁她不防把手插进她的裤头里,摸到她的光屁股蛋,她没动,我又把手一路往下走,摸到了她的沟子……
“沟子”就是女人那地场。
也动过邪念的,我说过,我不愿强迫她。可有时也想三想四有那个心,前年我离家去找她道别,正好她一个人在家,我心里想:好机会,把她干了吧,干了就像在文件上盖了章,她就成了我的人。抓她弱点,一打手我就摸她的奶子,不住气地摸,她反抗也不管,到底将她摸软了,治住了,光喘气不说话,我把她往炕上抱,解她的裤腰带,正在这关头门响了,她妈回来子,给冲了。再一次是陶凤进城那天,吃饭找了个情侣间。可想干没干成。
[ 收起 ]
[ 收起 ]
- 作者:尤凤伟
-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 定价:CNY 55.00
- ISBN:9787555224433
是无条件地回家。二是和老三离婚。”
“离婚就离婚。”
我知道你们曾闹过离婚,不过这回是完全不同的离婚。
“我不明白。”
“老三已经知道你对他的不忠。”
“你说什么?”
“你和那个乡下人私通,老三手里握有证据。
“什么证据?”
“到时候你会在法庭上看到。”
“他,他想做什么?”
“他和你离婚,不会让你拿走一分钱。当年你是赤条条走进宫家离婚也让你赤条条离开。”
“他,他是个流氓。”
“正因为他是流氓才能说到做到。”
“你,你到底是什么人?”
“你是问我的职业?”
对。
“我是律师。
“谁的律师?”
“国瑞的律师。”
“你,你开什么玩笑?”玉姐大惊。
“我没必要开玩笑,是真的。是法庭指定我当那个乡下人的律师。”
“荒唐!太荒唐了。”玉姐叫道。
“我告诉你实情,是为了让你相信我的话:犯罪嫌疑人有罪,罪不容赦。谁也救不了他。你所做的一切都没意义,不仅没有意义,反会引火烧身
“你好好想想,孰轻孰重你自己掂量。”
老三说只要你立刻回家,以前的事一笔勾销。”
“这是飞机票,今天晚上的航班。到时候我来接你去机场。”
宣哥将飞机票丢在茶几上,然后起身离去。
玉姐过了一个空前痛苦的下午。她感到心身俱焚。
晚饭时她给吴姐打了个电话,告诉说她有事要赶回去。也不等吴姐说什么便挂了电话。当晚玉姐飞走。走上飞机舷梯时,她回首向远处灯光闪烁的城市一瞥,潸然泪下。她暗自发誓永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