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侠短篇集》收入徐皓峰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间完成的三个短篇新作:《师父》《国士》《刀背藏身》。 《师父》已获《人民文学》杂志短篇金奖。 另外三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徐皓峰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定价:39.00元
  • ISBN:9787020098392
  • 2018-07-22 12:11:22 摘录
    利益上建立的友谊,常以背叛为结局;学问上建立的友谊,可以依靠。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7-22 12:07:50 摘录
    郑山傲一个人有两个脑子,
    老江湖的狡猾、武痴的纯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7 21:43:48 摘录
    我童年住的那条京城胡同,仅一户无文化人家,安稳低调。七十年代末,他家儿子娶妻,在胡同空地摆的酒席,客人都是外来人,席间不知何故,突然群起对骂。

    这场全无顾忌的粗口,震撼胡同居民,觉得天地将变。民间传统,没文化的人要学文人作派,杜月笙是一例。“谁学谁”的关系逆转,便换了人间。

    八十年代初,小学中学里,一个男老师培养学生骨干的模式,是将这个学生带到家里,给半杯啤酒,粗口频发地聊天。学生不反感,反觉亲近,从此合心合德。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7 21:40:45 摘录
    台词,即是打折。通过被扣掉的部分我们得到了更多的信息,得以测知人物关系、处境、内心强度,情节演进上,也有了多重层次。

    读小说看电影毕竟不是看犯人供词,半猜半蒙,才是叙事—而这种传统,在现今是不成立的,现今的电影“美学”要求,内心、用意、用词三者高度统一,台词只反映单一的信息,人物跟人之间都呈现撕破脸之后的吵架词汇—直指人心,方为好台词。

    好的标准,是“这下看懂了”。其实剧本审定者,往往没有看剧本的能力。

    电影是群体合作的艺术,历史证明,交流的成本过高后,便是一场哄闹。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7 21:36:38 摘录
    人人谋私利的时代,是没有学问的。而一个没有学问的时代,不可能有文艺,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商业,只会贪污,算什么商业?

    叙事艺术是文化的最低台阶。叙事艺术里最大的商业元素,是心灵需求,对思想性的追求,对审美形式感的追求——好莱坞的明星理念属于形式感的一部分,大牌明星都以时代新人代言人的姿态出现,不单是长得漂亮。

    叙事艺术的本质是探讨一个“以何种品相活下去”的问题,重要的是品相,在一个“好死不如赖活”的地域,叙事艺术是不存在的。

    活,而无方式要求,即为赖活。



    口是心非,方为台词。




    电影是世俗艺术,世俗不等于庸俗,世俗是要自我演进和自我沉淀的。





    我们跟世俗总有一层隔阂,总做内心最不需要的东西,然后称之为商业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7 21:15:11 摘录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朱子家训》的开篇语,也是老辈人一日的开头事。每想此句,不禁唏嘘,我这一代人早不拥有早晨,即便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一日之始,是闹钟惊醒,塞口东西,出门奔走。

    老辈人的早睡早起,是个什么概念?四点钟自然而醒,方算一个早晨,四点钟醒,身体最舒服,可以试试,比五点钟舒服。

    一个民族改变了一日开始的时间,便换了心理,我们与老辈人甚至不是一个人种。晚睡晚起的民族和早睡早起的民族,审美和思维方式肯定不同。



    看书法历代留迹,透着一股“脑力健”的气魄。脑力健,所以说事的小说是下等,不耐烦于事,要抒情,所以诗歌地位高,也因为脑力健,对现实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强,所以不耐烦编造,要写史。

    中国小说的叙事传统,齐如山讲,许多文人为了让自己的诗流传,才写小说的,所以古典小说中插的诗词多,写小说为走私。




    古人以减省来营造意境,说满说显了便无意境。不是猜谜,谜底是单一的,而营造意境是为了让人有更多体会。可惜现今人拒绝体会,只求告知。

    于是叙事传统不成立了,叙事者迎来了时代变局,我们不需要罗贯中讲什么“浪花淘尽英雄”,只须他告知好人坏人,也不需要曹雪芹讲什么“还泪祭花”,只须他告知谁跟谁睡了。

    现今,对一个导演的批判语,往往是“他没有能力讲一个整故事”,而不是八十年代的“他没文化”。



    因为没有理念的电影,总是漏洞百出的,观众得不到终极满足感。没有精神实质,电影批评也成了逻辑游戏,进入纯智力游戏阶段,大家就容易迷失。游戏厅里的孩子,明知无聊,也总是玩不完的。




    情节的完整并非完整,人物行动的心理依据也非依据。完整,对于观众而言,是心绪满足,而不是技术达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10 20:41:30 摘录
    另一种电影,在情节上是敢于偷工减料、在人物上敢于不掏心掏肺,却因为有一个开阔心胸的理念、有一份值得辨析的真情,让人觉得完整。
    情节的完整并非完整,人物行动的心理依据也非依据。完整,对于观众而言,是心绪满足,而不是技术达标。在国画而言,近乎无人的《溪山行旅图》的地位远比人满为患的《清明上河图》
    地位高,在于一个是心绪,一个是头绪生活的各种头绪。而心绪则是生命品质。
    叙事艺术,不管小说电影,首先满足
    的是求生欲望——以何种品相生活下去?
    读完。 不喜欢所有故事里的女性形象,全部都像附属品,虽然看上去很酷很不同,实际上感觉还是直男癌的恶趣味。 不过故事最尾这段对于电影的态度写的倒是很喜欢。"故事"之外,电影还应该有什么呢?徐浩峰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观点说得很清楚。没有精气神的电影,故事讲完了,也不过"讲清楚一个故事"罢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09 11:41:02 摘录
    理想失落后,施暴是一种补偿。壮举都有一个自惭形秽的来源,许久以来,在我心中,耿良辰只是扬名大业的个牺牲品,和眼前这些人一样,期盼他早日毁灭。
    与一年前谋划北上扬名一样,谋划了一个月的开馆日复仇,事到临头,便显得可笑。封门大战,以寡击众,力尽而亡——只属于临睡前的热血沸腾,难道真要砍死砍伤眼前这些人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09 11:36:01 摘录
    生命如此无聊,令每个人都变得下贱。林希文已二十六岁,还未见过一个高贵的人。督军不是,师父也不是,他俩是强者和聪明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