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记录曾子和子思言行的著作 曾参是孔门七十子中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学者,也是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曾参一系是孔子身后影响较大的儒家派别,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孝道学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陈桐生 译注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定价:14.00元
  • ISBN:9787101070040
  • 2018-02-19 17:38:10 摘录
    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是故其狎足以交欢,其庄足以成礼。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15 11:01:52 摘录
    孝有三:大孝不匮,中孝用劳,小孝用力。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

    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

    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然后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不耻其亲,君子之孝也。是故未有君,而忠臣可知者,孝子之谓也;未有长而顺下可知者,悌弟之谓也;未有治,而能仕可知者,先修之谓也。故曰:孝子善事君,悌弟善事长。君子一孝一悌,可谓知终矣。

    君子之孝也,以正致谏。士之孝也,以德从命。庶人之孝也,以力恶食。

    孝子之于亲也,生则有义以辅之,死也哀以莅焉,祭祀则莅之以敬,如此而成于孝子也。

    孝子言为可闻,行为可见。亲近而附远,孝子之道也。

    食人之禄则忧人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14 19:20:13 摘录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曾子·明明德第二》)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曾子·明明德第二》)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曾子·明明德第二》)

    惟命不于常。(《康诰》)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曾子·明明德第二》)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曾子·明明德第二》)

    与其有聚财之臣,宁有盗。(《曾子·明明德第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2-14 19:18:43 摘录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当不义则争之。(《曾子·仲尼闲居第一》)

    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曾子·仲尼闲居第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