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本书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学习、研究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文献。汉代有郑玄作注,唐代有孔颖达为之正义,都是古人对《礼记》的注释,是今人阅读研究《礼记》的重要版本。今归入上海古籍
……
[ 展开全部 ]
出版社出版的《十三经注疏》,由吕友仁先生以影印宋绍熙刻本《礼记正义》校以品本,并将唐陆明《经典释文》中《礼记音义》,分别插入经、注各条之下,以方便读者。 校點前言 禮記正義序 卷第一 曲禮上第一 卷第二 曲禮上第一 卷第三 曲禮上第一 卷第四 曲禮上第一 卷第五 …… 卷第七十 燕義第四十七 聘義第四十八 喪服四制第四十九 後序 附錄 四庫全書總目禮記正義提要 禮記注疏校勘記序 宋本禮記注疏跋 禮記正義七十卷跋 禮記正義七十卷跋 禮記正義七十卷跋 禮記正義七十卷跋 禮記正義校勘記附識 重印禮記正義校勘記序 禮記正義古鈔殘本及單疏殘本跋
[ 收起 ]
作者:[汉]郑玄 注 [唐]孔颖达 正义 吕友仁 整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定价:240.00元
ISBN:9787532546763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花大猫
2019-01-29 22:10:06 摘录
礼记
得名礼记始于西汉,在西汉也单称礼或记
魏晋以后,礼记有小戴礼之称(戴德删古礼240为85,谓之大戴礼。戴圣删大戴礼为49篇,是为小戴礼)
汉代的礼记,礼,小戴礼,也指十七篇之仪礼
两汉时仪礼是经,礼记不是经而是仪礼的附庸。所谓礼记者,礼指的是礼经,也就是今天得仪礼。记,犹如学习礼经的课堂笔记。
郑玄为礼记四十九篇作注,可以看做是礼记脱离仪礼独立的开始,此后其地位日益上升,曹魏时礼记已经有博士。唐代,礼记正式进入经的行列。
礼记,阐发思想。仪礼,记录礼仪。
礼记作者
七十子后学者——儒者
礼记中的子曰不一定是孔子说的
内容
很杂——制度,通论,明堂阴阳,丧法,世子法,祭祀,子法,乐记,吉事
郑注和孔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花大猫
2019-01-28 23:09:27 摘录
十三经
经,本是指经线,是布帛等织物的纲,引申出提纲挈领、传之久远的含义。
经本非儒家典籍所有。最早被称为经的是墨经。
儒家之书被称为经,始于战国,所谓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行事,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两汉:易,书,诗,礼,乐,春秋
东汉:七经,+论语,孝经。➖已经亡佚的乐经
唐十二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
宋十三经:+孟子
年代
易经,尚书——西周
诗经始于西周而成于春秋
三礼基本编定于东周,汉代有所变更
左传,论语,孟子,尔雅成书于战国
孝经古本完成于战国,改定于汉初
公羊传,谷梁传写定于汉代,基本出自孔子弟子之手
中国经学
西汉初,今文经学
王莽,古文经学抬头
东汉,今古文合流,但是古文经处于上
魏晋玄学
唐代汉学重新抬头,以古文经为基础
宋时疑古之风大胜,理学盛行
清代朴学,轻虚言,重实证,追本溯源,汉学由此复兴,经学研究也达到顶峰
——阮刻十三经注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抱歉,没有读取到这本书的章节信息
手动填写章节信息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抱歉,没有读取到这本书的章节信息,请手动输入
填写章节信息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得名礼记始于西汉,在西汉也单称礼或记
魏晋以后,礼记有小戴礼之称(戴德删古礼240为85,谓之大戴礼。戴圣删大戴礼为49篇,是为小戴礼)
汉代的礼记,礼,小戴礼,也指十七篇之仪礼
两汉时仪礼是经,礼记不是经而是仪礼的附庸。所谓礼记者,礼指的是礼经,也就是今天得仪礼。记,犹如学习礼经的课堂笔记。
郑玄为礼记四十九篇作注,可以看做是礼记脱离仪礼独立的开始,此后其地位日益上升,曹魏时礼记已经有博士。唐代,礼记正式进入经的行列。
礼记,阐发思想。仪礼,记录礼仪。
礼记作者
七十子后学者——儒者
礼记中的子曰不一定是孔子说的
内容
很杂——制度,通论,明堂阴阳,丧法,世子法,祭祀,子法,乐记,吉事
郑注和孔疏
经,本是指经线,是布帛等织物的纲,引申出提纲挈领、传之久远的含义。
经本非儒家典籍所有。最早被称为经的是墨经。
儒家之书被称为经,始于战国,所谓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行事,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两汉:易,书,诗,礼,乐,春秋
东汉:七经,+论语,孝经。➖已经亡佚的乐经
唐十二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
宋十三经:+孟子
年代
易经,尚书——西周
诗经始于西周而成于春秋
三礼基本编定于东周,汉代有所变更
左传,论语,孟子,尔雅成书于战国
孝经古本完成于战国,改定于汉初
公羊传,谷梁传写定于汉代,基本出自孔子弟子之手
中国经学
西汉初,今文经学
王莽,古文经学抬头
东汉,今古文合流,但是古文经处于上
魏晋玄学
唐代汉学重新抬头,以古文经为基础
宋时疑古之风大胜,理学盛行
清代朴学,轻虚言,重实证,追本溯源,汉学由此复兴,经学研究也达到顶峰
——阮刻十三经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