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驼庵诗话》是叶嘉莹教授根据40年代在辅仁大学听顾随讲课的笔记整理而出,初节选刊发在《河北大学学报》(1984年)上,后编入《顾随文集》,同时其增补部分也在《河北大学学报
……
[ 展开全部 ]
》(1986年)刊登。《驼庵诗话》采用中国古代的诗话体,即,其通常不以系统严密的理论分析见长,而代之以三言五语为一则发表对创作和艺术规律等问题直接性的感受与意见;这些特点都在《驼庵诗话》中得到了体现。《驼庵诗话》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分若干章节。总论中涉及写诗、内容、技巧、评论、欣赏、生活、为人等诸多方面;《分论》中从评议《诗经》、《离骚》开始,着重论说唐诗宋词兼及近人之作。涉及方面颇广,从中系统归纳作者的诗歌思想与理论似有难度。如书中对于“诗心”的强调、对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发展,近年来也都为学界关注;尤其一段段诗话文字妙论层出,许多判断都来自作者对诗歌的强烈感受力,会给读者以很好的启发。这也是我们重点推介本书的原因所在。 本次《驼庵诗话》在三联重版,顾之京、高献红两位学者对其进行了精心的修订,改正了原版大量的错误,这使得本书的面貌大大区别于过去各种通行的《驼庵诗话》版本,应能达到后出转精的效果。她们又不厌其烦地做了很多普及性的注释工作,为的都是让更多普通读者能够更好地阅读顾随、阅读《驼庵诗话》。叶嘉莹教授在书后做了“附记”,对自己与这本书的关系做了说明,由此也可见老一代学人对待师长和学问的情谊与态度。
[ 收起 ]
作者:顾随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定价:32.00元
ISBN:9787108047113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19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苏su
2022-08-02 18:20:01 摘录
宋人说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此语实不甚对。意还有无穷的?无论意多深亦有尽,不尽者乃韵味。最好改为“言有尽而韵无穷”。在心上不走,不是意,而是韵。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苏su
2022-08-02 18:18:21 摘录
人可以不为诗人,但不可无诗心。此不仅与文学修养有关,与人格修养亦有关系。读这些作品,使人高尚,是真“雅”。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苏su
2022-08-02 18:16:25 摘录
常。“三百篇”“十九首”、魏武帝、陶渊明、杜工部,古往今来只此数人为真诗人。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苏su
2022-08-02 18:15:42 摘录
不要以为矛盾外另有调和,丑恶外另有美丽,虚伪外另有真实,无常外另有不灭。所谓矛盾即调和,丑恶即美丽,虚伪即真实,无常即不灭,一而二,二而一。在人世间何处可求调和、美丽、真实、不灭?而调和、美丽、真实、不灭即在矛盾、丑恶、虚伪、无常之中。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苏su
2022-08-02 18:15:05 摘录
若读了不受感动,是作者失败了;若读了太感动,我们就不存在了,如此还到不了水乳交融无上的境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苏su
2022-08-02 18:13:23 摘录
读文学作品,应先心有戰秤,体认。体认是感觉上的问题,此为第一步功夫。
第二步为体会,“会”是以心会。“会”,除“了解”及“能”二义之外,尚作“会合”解。
第三步要体验,必须亲自经验,非人云亦云。体认是识,体会是学,体验是行。所谓学问、道理、生活皆须用此三种功夫始不空虚。
三者实为一个。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苏su
2022-08-02 18:12:34 摘录
诗人是寂寞的,哲人也是寂寞的;诗人情真,哲人理真,二者皆出于寂寞,结果是真。诗人是欣赏寂寞,哲人是处理寂寞;诗人无法,哲人有法;诗人放纵,哲人约束。故在中国,诗人与哲人势同水火。但大哲人也是诗人,大诗人也是哲人,此乃就其极致言之,普通是格格不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苏su
2022-08-02 18:11:43 摘录
不论派别、时代、体裁,只要其诗尚成一诗,其诗心必为寂寞心。最会说笑话的人是最不爱笑的人,如鲁迅先生最会说笑话,而说时脸上可刮下霜来。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苏su
2022-08-02 18:08:57 摘录
诗人、哲人,反省向内,观察向外。对天地间事物,须先有检点、观察功夫,然后始可言反省。否则,反省自何入手?以何对照?观察、反省此二步,诗人、哲人同。至第三步则不同:哲人是修正完成,诗人是自己欣赏。诗人、哲人第四步又相同,都是满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苏su
2022-08-02 18:08:22 摘录
心若慌乱绝不能成诗,即作亦绝不深厚,绝不动人。宽裕然后能“容”,诗心能容则境界自广,材料自富,内容自然充实,并非仅风雅而已。恬静然后能“会”。流水不能照影,必静水始可,亦可说恬静然后能观。一方面说活泼泼的,一方面说恬静,而二者非二事。若但为恬静、宽裕而不活泼,则成为死人,麻木不仁。必须二者打成一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苏su
2022-08-02 18:01:12 摘录
我们读《离骚》,不要只看其伤感,要看其烦懑。此即因没有办法,找不到出路一How,故强者感到烦懑,而弱者则感到颓丧。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苏su
2022-08-02 18:00:35 摘录
三W:What、Why、How(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诗人只有前两个W,故诗人多是懦弱无能的。后一个W,如何办,是哲人的责任。第三个W,非说理不可,此最是破坏诗之美。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苏su
2022-08-02 17:59:56 摘录
文人是自我中心,由自我中心至自我扩大至自我消灭,这就是美,这就是诗。否则但写风花雪月、美丽字眼,仍不是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苏su
2022-07-20 18:13:09 摘录
如何能使“生的色彩”浓厚?
第一须有“生的享乐”。此非世人所谓享乐,乃施为,生的力量的活跃。生命力最活跃,心最专一。
第二须有“生的憎恨”。憎恨是不满,没有一个文学艺术家是满意于眼前的现实的,唯其不满,故有创造;创造乃生于不满,生于理想。憎恨与享乐不是两回事,最能有生的享乐,憎恨也愈大,生的色彩也愈强。有憎就有爱,没有憎的人也没有爱。
此外还要有“生的欣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苏su
2022-07-20 16:36:04 摘录
天下没有不知道自己怎样活着而知道别人怎样活着的人。不知自心,何以能知人心?能认识自己,才能了解人生。老杜的诗是有我,然不是小我,不专指自己,自我扩大,故谓之大我。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一、总论之部
二、分论之部
三、补编
附记
后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一、总论之部
二、分论之部
三、补编
附记
后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一、总论之部
二、分论之部
三、补编
附记
后记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第二步为体会,“会”是以心会。“会”,除“了解”及“能”二义之外,尚作“会合”解。
第三步要体验,必须亲自经验,非人云亦云。体认是识,体会是学,体验是行。所谓学问、道理、生活皆须用此三种功夫始不空虚。
三者实为一个。
第一须有“生的享乐”。此非世人所谓享乐,乃施为,生的力量的活跃。生命力最活跃,心最专一。
第二须有“生的憎恨”。憎恨是不满,没有一个文学艺术家是满意于眼前的现实的,唯其不满,故有创造;创造乃生于不满,生于理想。憎恨与享乐不是两回事,最能有生的享乐,憎恨也愈大,生的色彩也愈强。有憎就有爱,没有憎的人也没有爱。
此外还要有“生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