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空间,在人类认知中是连续的,是时空存在的基础,或许也是物质世界真实性的极限。 《此地何时》谈论人类的时间感,一种受各种外部时钟,如“官方”、“客观”等影响的生物节奏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凯文·林奇
  •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定价:48.00元
  • ISBN:9787569908510
  • 2018-05-25 22:17:31 摘录
    我以往的著作中曾论及空间环境的意象——地理世界的特点与结构的心理表征,以之作为悬挂意义的脚手架和安排活动的向导。这个意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直接的、实际的作用,同日时也扮演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心理角色。“好”的地点意象是生动迷人的,具有稳定、坚韧广泛的结构,容许更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随后的研究将这些观点应用到世界各地,从而修正了原先的许多论断。分析空间意象的方法,将其与空间中人的实际行为联系起来的方法,将这种联系的知识应用于真实地点的设计与改进的方法,如今均已得到更加深入的认识。
    许多论断同样适用于环境的时间意象。一般标准如生动性、吸引]力、良好的结构、开发适宜性等似乎都是适用的。作为心理概念的时间意象同样受到环境形式及其他事件的影响,反过来它又会对环境和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两种意象都与风景美学有着紧密联系,都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变化有着更普遍和更松散的影响。显然,我们必须同时从空间和时间角度考虑环境意象,即时空意象,正如我们在设计环境时必须同时考虑空间和时间上特征的分布。心理中的地点是变化的或看似静态的,它们的特点和活动有节律地发生变化;它们与过去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心理意象本身拥有成长和衰落的历史。时间和空间的心理维度并不相同——它们的感觉和所使用的数据是不同的——但它们相互关联。两者的契合性是自然的、必要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5 22:04:17 摘录
    有意识地庆祝时间会赋予我们新的设计机会。公共
    机构改变了道路和其他移动通道的面貌,但很少是为了让通行成为值得记忆的事件。我们偶尔举行公开活动——焰火表演、游行、就职典礼、室外音乐会和戏剧——它们的确会产生时间效果,但设计较为粗陋。很少有专业人士能够举办一出观众可以参与的声光与动作的室外奇观。我提到过的感应式环境尚未付诸实践,观众可以像演奏乐器一样与这种环境展开互动。没有人为我们设计我们乐于见到的片段式对比。但这些缺憾是绝对可以弥补的。只要付出相对少的费用,我们就可以开启公众娱乐的新的源泉,拓展我们的时间经验。这样,我们混乱多变的城市景观便会再次变得清晰可读,富有意味。
    我们需要的技能将在实践中磨练提高。新的艺术才能将被激发,大型技术机构将会诞生。我们将设法使艺术不被技术吞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5 17:59:09 摘录
    到此为止,我已经概述了可将环境变化转变为美学经验的四种不同的方式,并提出了第五种更具思辨性的可能途径。通过时间拼贴,我们能从视觉上聚集过去时间的丰富遗迹。通过片段性设计,我们能创造对立的状态与我们的个人记忆和期望呼应,帮助我们将时间整理为间断的、重复的模式。通过直接展示环境变化,我们使现时中连续的变动产生戏剧效果。而通过观看者的移动,我们甚至可以在不变的环境中取得同样的效果。最后,我还提出一些办法,通过它们可以将极快速或极长远的变化拉入到我们的视觉范围之中,使之成为我们的美学经验。所有这些想法为实验、训练和公众参与打开了无限的可能性。它们帮助我们从世界获得更多乐趣,也使我们的时间意象变得生动、连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5 17:56:02 摘录
    此外,还有一种理解环境变化的可能方式。如果我们能够感知的变化过程比小时或天更长,那么这种方式恐怕也就不见得稀奇。我们也就能像理解舞蹈或电影之类的动态形式一样,理解建造房屋的长达数月的过程。显然,我们是在一个完整的意义上理解建造过程。我们知道它正在发生,能够计算它需要的时间,预测它什么时候完成。我们通过规划提高它的效率。我们也会享受其中某些片段,比如竖立钢铁框架或为钟楼奠基。但是,如果不是一个心思缜密的观看者,他就不会意识到建筑过程也是一种美学形式,也不会对某些段落产生非经济的偏好。
    正是我所体会到的!赞美Lynch!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5 17:42:27 摘录
    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我们都会体验到一种特别的时间悬停感,一种吸引了我们所有注意力的“伟大的现时”,它似乎一动不动地悬浮在我们面前。这是一种强烈的、神秘的个人体验。事物并不是隐藏在习惯意义的面纱之后,而是向我们直接呈现。内部与外部世界相互连接,我们仿佛成为风景本身。这不是时间的中止,而是一种重要的静止感,在这里变化和时间似乎立刻变得容易理解。永恒和消逝,快速的生物节律和漫长的周期,似乎全都在这里。我们构建了一个异常延伸的、连贯的、紧张的现时瞬间。体验是无法轻易唤起的,但在某个特别的瞬间,生命的强大形式或生动展示可以做到。它会发生在某个洞穴、山巅、花园或水滨,某个我们意想不到的、无法轻易抵达的特殊地点。事物以崭新而异常陌生的面貌出现。加斯东·巴什拉指出,此类特殊地点能够催生时间静止感。比如,一个强大的片段性环境使我们有可能共同享受那种感觉,这样我们就会再次体验到原始社会的永恒现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5 17:39:19 摘录
    这一理念应用的结果是,某些历史变革得以保留,另一些则被摧毁殆尽。年代更久的遗迹得以发掘出来重见天日。创造了新的特征,目的是取得最佳的形式共鸣和联想的力量。全程管理将是复杂、非正式、出乎意料的,有时也会含混不清。采用这一手段意味着,必须为新的层次留下空间,甚至暗示,以现时阐释为基础的未来标志必须成为拼贴的一部分。材料选择应考虑到着色和侵蚀的差异:常见的石软灰和铜绿,台阶的磨损,雕刻上的煤烟所形成的下方打光的效果。罗伯特·史密森认为“我考虑钢越多………就越把锈作为基本的特性……技术上说,锈能够唤起对废弃、停滞、无序和废墟的恐惧。钢的价值高于锈,这是技术上的价值,而不是艺术上的价值。”对老化的反差应加以艺术性的利用,比如燧石恒久的乌黑坚硬与暖色砖头和缓的风化之间的对比。现在的外观上应反映出对近期未来的希望和恐惧。威尼斯应呈现出将要沉没的模样。成年树木的素描中应有幼苗的身影陪伴。过去和未来的标志可成为构建美之对立与和谐的材料。憧憬周而复始的叶芝重建了巴利里塔,然后在上面写道:
    愿一切再毁之后
    ……此诗犹存。
    可以“借用”时间来扩充现时,就像视觉上可以“借用”
    一个大的外部空间来扩充一个小的房间一样。我们会提议强化和多样化本地时间感,恰如我们]会提议强化和多样化本地的活动。这种时间并置威力巨大,以至可以激发过去、现在和未来神秘共存于瞬息之间的感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5 16:53:21 摘录
    “现在像指挥家一样指挥着过去的演奏。他想要的是
    这样的或那样的声音,而不是其他什么。于是,过去一会儿显得极其漫长,一会儿又显得相当短暂。它的声音或是在回荡,或是被屏蔽。当一些过去在现在发出回响时,就需要现在去照亮或隐蔽它。”
    正如普鲁斯特所试图展示的,记忆是自我身份建构的基础;自我是组织事件时序的一种方式。
    我们熟知的内部时间经验是这样的:它是在断续的现时中流淌的一条溪流,时而迅捷,时而迟缓,顺应着我们还所知不详的人体生物节律;过去和未来经过严格筛选,带着特定价值观念的烙印,是变形的,并且不断发生变化,在这里严格的时序会被相互关联的渗透切断,存在着高峰、低谷、节律、断代和边界地带。人体健康以及至关重要的自我身份意识都依赖于上述过程的连贯性。有些时候我们不能觉察到自我与现时的存在,有些场合这种意识却会增强,比如: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与伙伴愉快相处,进入宗教狂喜的状态,或者陷入美学沉思。神秘经验似乎与无时间感或停滞感是两回事,它是对生命和流动的极为强烈的体验,是扩充的、持续感知的现时。文学作品对内部时间大加褒扬,与之对立的是逻辑性的抽象时间—种无限的空洞的介质,流动平稳,甚至可以逆转。在抽象时间里,时刻是彼此相同的无维度的点,时段的长度精确、稳定,可以准确地相互比较。抽象时间恰恰消弭了生命的存在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5 16:45:26 摘录
    节律、物体和事件天然存在,时间和空间却是人类的伟大发明。每个人都创造了全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8个月大的儿童会说“现在”,两岁时会说“不久”,三岁时会说“明天”和“昨天”。儿童的时间视野彼此接近,时间的先后与空间的前后相互混淆,他不能将事件的不同序列组合起来。时间是间断的,与之相联系的是一些特定的事件。过生日时突然就大了一岁。到七八岁时,儿童才有实质性的跨越:能够协调接续与持续的概念,将不同的序列纳入统一的“时间”当中。
    时间是一种大脑机制,它通过识别事件为共时或接续,从而赋予事件以顺序。当事件的先后顺序无需区分时,它们所构成的事件类别就称为时刻,时刻并不单独存在我们能够很好地感知接续和共时,尤其是通过我们的听觉系统。但我们感知日期和持续时间的能力较差。我们体内的生物钟是不精确的,易受波动,难以读取。不过,我们的大脑结构使我们能够学习、回忆、预知和形成个有关时间的社会性假设。借助这一假设,我们改变自身及周围环境,使现时行动有所收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5 16:40:43 摘录
    但未来也充满意外,将之固化在模具中只会导致惊人的畸形:交通线被废弃,保护区的非法占用滋生新的犯罪组织。我们对未来所负的最大责任不是强迫它,而是照料它:保护我们的基本资源,创造和敞开称心合意的可能性,以及保持应对当前变化的能力。
    这些是必须在道德或美学上内化的行动,如此它们可成为现在去做的有益的事。总体上它们可被称为“未来保护”,正如现在施行的类似活动被称为历史保护。而由于历史保护需要丢弃无关的过去,未来保护也需要消除无关的未来:混乱的选项,超出现时行动掌控的事件,不重要或无意义的可能性,随意的肯定性,从任何角度都不可取的非人道状态。享受变化的快乐而不单是容忍它,这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学习创造和选择未来的分岔。受过训练的年轻人思考未来时能够看到它的可能性。他们能对预测加以分析,创作未来生活的小说或电影甚至写作个人的未来自传。这是对现时的丰富。世界并未遽然发生改变:它一直在变化,或许今天并不比昨天变化得更快。但我们对待变化的态度正在改变;我们正在学习看见和接受一个变化的宇宙。我们也看到了前方一些非常让人不安的可能性:社会的变化,家庭的变化人类思想和身体的变化,我们周围无生命和生命世界的变化。未来是尚未到来的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拥有未来;我们可能会失去一种认可那些可能事件将它们与现时联结的连贯的思维方式。这种丧失一定是痛苦的,因为它是自我的丧失。
    许多政治和社会变化必须在未来意象建立之前发生。意象的建立不能靠敦促,但环境可以有所帮助:让现在的变化变得清晰易读,将过去的变化解释清楚(而不是田园式的开头“曾几何时”),展示出与近期未来的延续性,将保护和适应性内化为现在的满足感,通过自我实验和“未来博物馆”拓展未来选项的范围。时空环境可以用来塑造面向未来的态度,后者则是改变世界的钥匙。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5 15:29:48 摘录
    漫长的夏日午后过去,傍晚突如其来,接着是缓慢的黑夜,想起这些我们便满心欢喜。时光的流转给人以一种特别的感怀,这类似于我们徘徊于门口时的愉悦,那是空间的变换。中西部春季的到来,太阳的西沉,秋日新英格兰树叶的变色,第一场大雪的降临,所有这些都加深了时间的逝去感。建筑师澄清和渲染了空间的变换,所以或许,环境在时间上既不可一成不变,也不应随时间均匀地改变,而应作出显著的更迭,随后是缓慢的转变。新的时间仪式诞生于:庆祝春分和冬至,夸张地表现搬迁,纪念出生和死亡。我们铭记开端和结尾,旨在弄清事件流的意义。一些变化应与社会转型契合:婚礼、关门时间、就餐时间。以中立时间为背景,不同的周期相互接续,这就是一年的过程。标准时和标准周是重要的成就。我们现在能够创造一个更人性化的日历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5 15:15:52 摘录
    也有些特别环境适合禀性上满足于当下的人,它们具有以下特点:直接决策,假期和活动多,流动性高,准备时间短而回报快,迅速胜任,即兴表演和自发聚会,时间结构反转,短期合同和隶属关系,邂逅和机遇,不稳定的社会模式。在此类环境中,可以收集和记忆的东西不多,人们们充分享受自由不规律的群体时间的天然之美。亲密而暂时的人际关系自有优越之处。偶遇之人会敞开胸怀向你讲述他的生活经历。许诺和亲密并不一定需要一段持续的关系做保证。
    这些就是度假胜地、“临时借宿处”、“即时社区”等
    存在主义行为现场的特点。但如果这些特征不是暂时性的,那么必定会迈向某种新兴的、稳定的模式,并且扩充心理现时、促进其与过去和未来的沟通。这些特征在今天年轻人的实验性生活方式中体现得较为突出。辍学是从僵化的都市时间模式叛逃,服用致幻剂是对(虚幻的)无时间感的寻觅和对现时节律的沉溺。
    节律与短暂亲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4 11:10:27 摘录
    对于时间的流逝,我们有两种证据。一种是规律性的重复——心跳、呼吸、睡觉、走路、饥饿、日月流转、四季循环、波浪、潮水、钟表。另一种是进行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成长和衰退,改动但不复现。人类试图将第二种现象理解为第一种现象的广阔的变体,假设变化也是一种循环,将前进的时间想象为一系列永恒的、对照的、互为因果的反复。这种神奇的解释有温暖人心之功,它的含义是,衰落和瓦解只是表象,随之而来的必是重生。但是,我们的心爱之物并不会失而复得。无论抱有何种期望,我们都知道事物是变化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4 10:57:59 摘录
    虽然风景应该包含人类事件的印迹,并与活着的人产生联系,但是这些印迹和联系终将衰微,被人遗忘正如人的记忆和生命。伊斯莱塔居留地的老人们会一再讲述一些古老的故事,但却无意将它们书写下来:“当这些故事无人再讲的时候,它们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因此,我提出对环境遗存应采取多元态度,视动机而定。如出于科学研究的目的,可以分解、记录和进行学术性的储存;如出于教育的目的,我建议大方的表演和传播;如出于提升现值及时间流逝感的目的,我鼓励进行时间拼贴、创造性的拆除与增添;如果是为了确立个人联系的目的,我认为在制造和保持印迹时大可以是选择性的、非永久性的,正如记忆本身。我们必须知道为了什么、为了谁而保护过去,这样保护才能有所成效。与其不知变通地膜拜过去,不如对变化进行管理,为了现在和未来而积极地利用遗存。必须对过去加以选择和改变,在现在的环境中重塑过去。选择过去能够帮助我们构建未来。
    相见恨晚。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4 10:55:28 摘录
    一个人道的环境会迅速纪念新近发生的事件,允许人们标记出他们的自我成长。这对居住者来说是人道,的对观察者也是如此。他将感受到它的暖意,从中找寻到一条与居住者相遇的象征性途径。但是,当标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或失去与现在人们的联系时,也一定存在移除它们的方法。这便是遗忘。看着逐渐模糊而半隐半现的空间,在湮没之前发现各个世代居住的痕迹,自能收获一份喜悦;同样令人愉快的是,找到一些年代久远、神秘莫测的碎片,它们的意义暗藏于表面之下,恰如深水里影影绰绰的鱼群。我们无意将童年所有的人物、境况和情感都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我们只想简化它,找出其中的模式,让重要的片段变得生动,跃过空白的区域,感受它神秘的起点,并缓和那些痛苦的情感——也就是说,将童年转变成一段戏剧化的叙述。
    在《说吧,记忆》一书中,纳博科夫对他在俄罗斯
    度过的青少年时光的回忆是动人和美丽的。时间被挤压、伸展、摺叠。对童年海岸上的那只狗的耐心描述,对她的名字的持久探寻,突然切换到对混沌的落日背后遥远的云景的回忆。1910年,他深入一片俄罗斯泥沼捕捉蝴蝶,接着却在多年之后的科罗拉多州的朗斯峰附近现身。
    “我承认我不相信时间。我喜欢在用过之后折起我的魔毯,使图案的一部分叠加于另一部分之上。让客人
    们磕磕绊绊吧。无时间性的最高乐趣是在我置身于罕见的蝴蝶中间…这是迷醉………如同一片瞬息即逝的真空,我所爱的一切急驰而入。一种浑然为一的感受……”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5-24 10:51:00 摘录
    但是,由于一代代人无止竟地叠加,并且,当下的需求有赖于对小型区域做或多或少的拆除,所以要保护整个语境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争取保存下被拆除环境中的标志和碎片,将它们嵌入到新的语境之中,留给下一代人。
    保存的元素可以多种多样,但不能是随机或琐碎的随意的展示会让人感觉过去是混乱的。可能的话,保存的物品最好能够反映往日的气韵:规模、空间、路径或林木。如果这些无法做到,那最好去寻找和保存一些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东西,或者与记忆中人的行动直接关联的物件,比如:十字架、座椅、台阶。但被保存之物的基础必须是:用户希望铭记的东西,或者与自身有关联的东西。也就是说,规划者需要尽力了解居民记住了什么和希望记住什么。另外,既然新的城市开发几乎总
    是受到先前形式的制约,那么我们就应该搞清楚这种过
    去的影响是什么,将环境历史标注在它的上头。这些形
    式可以不费力地编织进新的设计中,而不会像区域全体保护那样困难。它们可以成为我们日常关心的场地特征的一部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