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政治的变与化 帝国落日中的光芒 东西方世界大博弈 她,到底是无能的帝国掌舵者,还是强力的权谋者? 她,究竟推动了大清王朝的世界化,还是粉碎了中华帝国最初迎头赶上的机会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日) 加藤徹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定价:49.00
  • ISBN:9787509771754
  • 2018-06-11 20:51:43 摘录
    东陵盗挖事件的背后,隐约可见当时的反满情绪。即使是中国的盗墓者,也并非不加分别地偷盗陵墓。例如,作为英雄非常受欢迎的昭烈帝(刘备)的陵墓一次也没有遭到盗挖。实际上,当时中国的舆论并没有对盜墓者进行那么强烈的谴责。甚至有见解认为,愚蠢的、极尽奢侈地建造自己陵墓的乾隆帝和西太后也有一半的责任。
    溥仪非常激愤,但也无济于事。我心里燃起了无比的仇恨怒火,走到阴森森的灵堂前,当着满脸鼻涕眼泪的宗室人等,向着空中发了誓言
    “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引自《我的前半生》)
    对中华民国绝望的他,在三年后,受到日本特务机关的引诱,决定脱离天津到满洲去。执政“满洲国”之后,他在1934年3月1日即位“皇帝”。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1 20:49:58 摘录
    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后,清朝朝野一片哗然,反对讲和的声音高涨。在光绪帝那里,请求再战的奏折蜂拥而至。作为洋务派的南洋大臣张之洞力陈奇计,主张“将新疆数个城市给俄国,西藏的一部分让给英国,应该让这两个国家和日本开战”。其理论是,哪怕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割让给列强,也要打败日本。现在的中国人对以前被俄国强行夺取的广大领土都不进行索回,只有对日本在尖阁诸岛(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等问题上采取强硬的态度。这种姿态的创始人就是张之洞。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1 20:48:07 摘录
    儒教的本质,就是宴请时围在大桌子旁由谁先动筷子的事情。——这是陈舜臣的名言。
    精辟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1 20:47:24 摘录
    “和魂洋才”与“中体西用”,乍一看似乎相同,但存在决定性的差别。“魂”是无形的,但是“体”必须是看得见的。和魂洋才的日本人,即使剪掉发髻,衣食住都西洋化,即使采用西洋式的君主立宪制,即使穿着西洋式的军服,但是可以强辩“心是大和魂”。而中体西用的中国人,对中国社会体制的服从,经常以看得见的形式展示。例如,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时,清朝的水兵穿着水手服留着长辫子的身影,就是具有象征性的。当然,日本的海军穿着水手服留着发髻的士兵一个也没有。两国的近代化就是如此不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1 20:45:59 摘录
    一般,刚刚即位的君主都想试一试自己是否真正地掌握了实权。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还是公主时,被禁止从家庭教师那里得到红茶和《泰晤士报》。据说,在她十八岁即位仪式结束后发出的第一条敕令就是,“请给我红茶和当天的《泰晤士报》”。贴身侍卫一拿来这两样东西,女王立刻就露出了微笑,但既不喝茶也不读报纸,而是让他们原封不动地又拿下去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1 20:44:48 摘录
    天才的政治家让实务派的政治家几度沉浮,以防正权力过度集中而调整其权力,这也是中国政治的习惯做法。并没有人教西太后这样做,但她似乎不自觉地就掌握了这样的操纵方法。她不愧是一代女杰。
    太祖和高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1 20:43:55 摘录
    在清朝的爵位制度中,按照惯例,亲王家的子、孙、曾孙每一代的爵位等级会越来越低。父亲那一代是亲王,儿子那代就是郡王,孙子那一代就是贝勒。只有立下特别功绩的情况下,才称之为世袭罔替(不会更替的世袭),允许其子孙自动继承亲王的爵位。皇帝以建国期有战功以外的理由授予世袭罔替的特权(称为恩封),奕祈以前只有恰亲王家,即使通览清朝的历史,授予“恩封世袭罔替”的也只有四个亲王家。顺便说一下,怡亲王家的第一代,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胤祥(生前名字是允祥)。乾隆帝为表彰胤祥协助自己的父亲雍正帝继承皇位的功绩,授予了怡亲王世袭罔替的恩典。第六代的恰亲王载垣因辛酉政变被赐自尽后,恰亲王家由载垣的远亲继承,直至清朝灭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1 20:42:29 摘录
    例如军阀政治的出现。直到昭和仍然存在的日本军阀,就是作为公务员的职业军人代表军队干预政治。而中国的军阀却与此性质不同。政治家以国防作为正当充分的理由募集半私人性质的军队,依托军队的威慑,对中央政界产生影响力,这就是中国的军阀。军阀政治这一近代中国独特的政治格局,也是起源于西太后统治的时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1 20:41:26 摘录
    在北京,恭亲王等人稳步地准备着政变的事前工作。北京的政界都倾向于垂帘听政。在科场案和钞票案两大疑案中肃顺得罪了多数的官员。另外,守护幼帝的两位年轻寡妇这一印象,容易博得臣子的忠诚之心。
    从官员们的内心讲,与控制自己的老练的肃顺相比,他们更容易拥戴、支持不通政务的皇太后。另外,如果继续让对外强硬派的肃顺掌握政权的话,很有可能向列强挑起回收国权的复仇战争。在这一点上,如果让“鬼子六”即恭亲王掌握政权的话,可期待外交顺利地进行。(恭亲王主持签订了《北京条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1 20:38:44 摘录
    揭露考试和财务的违法行为是正义的,一般官吏不会公开反驳。但是,官吏似乎从心底对此有着根深蒂固的反感。中国政治的常规,首先通过揭露违法行为的鞭策使官僚群屈服,之后给他们一些甜头,使之心服。对于肃顺一派而言,不幸的是,鞭策官僚的阶段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愈演愈烈之际,结果还没有到予其好处的第二阶段。这也是后期肃顺一派败于西太后的原因之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1 11:38:49 摘录
    在此,关于年号简单解释一下。中国从明朝太祖(洪武帝)开始采取“一世一元制”。一个皇帝在位期间,一直使用一个年号,不改年号。日本也从明治开始采用一世一元制,但与中国的年号有很大的不同。在日本天皇驾崩时,即使是年中,也要改为新年号。例如,昭和六十四年一月七日的第二天是平成元年一月八目。但是在中国,旧年号一直使用到皇帝驾崩这一年的年末,新年号会在第二年正月开始使用。对于还留着去世亲人余温的年号,作为儿子的皇帝立刻就更改的话,会被认为违反孝道。因此,咸丰帝即位的那一年是道光三十年,即位的第二年才变为咸丰元年。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1 11:24:12 摘录
    其出生地不明,有各种传说。“可信”的传说就
    有六种。南方出生说有两个地方(安徽芜湖、浙江平湖)北方出生说有四个地方(北京、内蒙古呼和浩特、甘肃兰州、山西长治)。此外,还有各种不出名的传说,数不胜数。
    这比邪马台国的九州说和近畿说还要混乱。内蒙古和浙江的距离,与北海道和九州的距离差不多。北京离兰州就跟东京离首尔差不多远。只是一百七十年前的事情,而且是西太后这样的名人,其出生地竟然不明,日本人对于这样的事是难以置信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近代以前的中国社会男尊女卑过于极端。通常,妇人的经历并不能像男子那样被详细地记录。即使
    是西太后这样的人物,也是如此。
    各种传说中,很久以前作为定论的是安徽芜湖说。
    what?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06-11 11:19:23 摘录
    根据作为后妃地位而来的称呼
    兰贵人→懿嫔→懿贵妃→慈禧皇太后→慈禧端佑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一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
    谥号(死后的正式名称)
    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略称“孝钦显皇后”或者“孝钦”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