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是庆山十八年所著散文的精华集锦,其中有对美好事物直观而单纯的描写,亦有作者关于心性、情感、爱与美、艺术、旅行、创作、自性探索等各方面的深度思考和感悟。作品整体按照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庆山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定价:48.00元
  • ISBN:9787559616210
  • 2020-07-01 16:38:18 摘录
    无须怀疑,对生命有作用的人会依次到达。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逐一趋近,抵临。现在等待最后到达的一个人。不是把生命卸载给他,而是他需要我的生命。这是终结。
    如果我们有约,就会遇见。有人窥见光,微微照亮脸庞。如此,他才会相信,并自己去寻找。已彼此等待许久。我在这里。看见我,靠近我,与我相遇,与我融汇。如同春光寻觅到山峦,如同明月感应到净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01 15:28:07 摘录
    人不必在意自己老去。重要的是两件事。于这个世间曾经有所创造、分享、布施、給予。其次是充分而深刻、温柔而丰盛地爱过、被爱过。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01 14:16:35 摘录
    你的人生没有人可以重复。我的人生也只有我过的了,没有好不好。每个人的生活穿行在一条暗河里,你经历着写出它,而我还在跋涉。如果没有你,或许我会一直以为没有暗河。写作的你是另一个人,或许是更好的你。我会慢慢等你的故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7-01 09:14:19 摘录
    知道生活中所真正需要的关系,不过是那么几人。若没有与之保持长久关系的心得,那么见与不见,好与不好,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我愿意与之交往的人,希望他能够具备独特的个性和才华,聪慧,有可探索的内涵,又希望他在日常平凡的时候,善良,热诚,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的人,能够感染到他的芳香。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30 22:43:34 摘录
    她说,我喜欢一切已经过去的,古典的东西,喜欢收藏有记忆的东西。其实我并不是太清楚自己在需索什么,也许是一种静。一种跨越和沉潜。她看着眼前这双漂亮的蓝眼珠,她说,大概是想以此获得生命中静默的自知,并且可以不需与人知晓和分辩。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30 20:41:05 摘录
    写作并非易事。需要拥有天赋以及后续心性与智慧的学习、训练,不断积累,扩展前路。这样才能拥有不枯竭的源头。单凭想象、模仿、情绪、激情,这条路走不远。我们通过写作的法门,来修习和得到一个更丰富更通透的自我。再用这个更好的自我,从事更深重更长远的写作。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30 19:21:56 摘录
    有些人和事的出现,是为了在我们的世界里打开一扇门,照亮一条通道。让你知道,曾经在一个幽闭的房间里没有烛火而固执地寻觅,是多么辛劳。有一些洁白的真相和黑暗的阴影,一起出现,互相衬映。门被打开,通道被呈现。生命因此获得新的提示,得以前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30 15:36:12 摘录
    爱一个人,是因着在他的身上能够映照出自我。如果一个男子,没有让一个女人感觉因为他的存在,而更喜欢自己,没有让她觉得自己比独处的时候更敏感丰盛。没有通过他作为介质,而确定她的隐晦个性和特质,并因此而认定是一种魅力。没有让她感觉像月亮一样发出光泽,并影响到内心的天地。
    那么,她将不会爱上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6-30 15:33:04 摘录
    山中岁月,凝固了时光的流动。在接近自然的地方,一个人也更接近他的灵魂。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15 02:37:06 摘录
    愿过去、今生、来世,都曾互相馈赠、布施、供养、成全,以成为相认的一个微笑。不改初衷。愿清凉自在,得到不匮竭的源泉、不熄灭的灯。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15 02:34:21 摘录
    如果我们有约,就会遇见。有人窥见光,微微照亮验庞。如此,他才会相信,并自己去寻找。已彼此等待许久。我在这里。看见我,靠近我,与我相遇,与我融汇。如同春光寻觅到山峦,如同明月感应到净湖。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15 02:33:10 摘录
    很多人生的黑暗面是这样的,不知道的人过于理想化地想象或过于偏激地政击,知道之后的人则对真相基本保持沉默。至于为什么沉默,有时是说不清楚,说不完尽。有时是说了也徒劳无益。

    朋友说,海纳百川是负担,要接受下来多少脏东西。需要消化功能十分强大。但人仍应尝试接受荒诞的、不适的、矛盾的、复杂的各种显示和状态。接受,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如同,作为一个公众身份的代价,要允许自己成为他人的假想敌和不知所谓的偶像,活在虚幻和妄想的怨恨或爱慕之中。不去戳破他人的偏见,而是成为他们用以反照和认识自己的工具。

    有时诧异每个人对彼此关系的理解和感受是如此不同,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在达成共识呢?你想的,他人想的,不是一样。我们不过是以对方作为工具,没有如实接受对方,因此根本无法理解对方,人怎么可能奢望了解和得到对方的全部?

    有人说,丑陋的要把它展示出来,这样它会消散。美丽的东西要小心稳藏,让它进入深处,扎根,生长。

    珍贵,重要的东西不能轻易表达。轻易拿出去,被人误解,也亵渎它。不如只拿出部分,这样可以保护它。什么都拿出去,是自己的浅薄,不知道好东西是什么。一旦知道,会保守和尊重它。

    黑色颗粒,莲花,清泉,雨水,火焰,大海,虹光。我们灵魂中本来具有的一切深邃与明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15 02:27:55 摘录
    生活严酷,有时人寸步难行,容不下任何幻想。除了相信、等待、学习、理解并因此改变,没有捷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15 02:26:44 摘录
    有时觉得坚持不了,还是坚持着。像小时候体育课测八百米,韧性太强,忍耐力持久。这是山野里长大的强悍的特征。拖着背着拉着抱着很多东西。用力负载它们前行,而没有随意抛下置之不理。这不是责任心重。是逐渐产生的对生命的理解。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3-15 02:25:38 摘录
    欲望产生习性,习性会变成命运或者说生活和生命的状态。比如一只羊一天到晚吃草,胃会变得很强大,需要依赖更多的食物。因为它们吃太多,自己也成为很好的食物,会被别的物种吃
    掉。这种贪欲变成的习性,很多是无意识中产生的。

    佛陀有比喻,人好像活在火宅当中,在火宅当中游戏,以为是快乐和享受,不知道自己已身陷危险。而对佛法,有时像老虎对草一般没有感知。当困难和痛苦出现时,才会恐慌和怀疑。只有产生怀疑,才有更多救赎的可能性。糟糕的是一些人连怀疑都没有。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