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本书收录了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词;生活的大树万古常青;作家的劳动等文章。
作者:路遥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定价:32.00元
ISBN:9787530210154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乐观物
2019-12-10 18:32:41 摘录
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写作过程中,我的早晨都是这样从中午开始的。对于我,对于这部书,这似乎也是一个象征。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
我几十年在饥寒、失误、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苦苦追寻一种目标,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我为自己牛马般的劳动得到某种回报而感到人生的温馨。我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但是,真诚地说,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
是的,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最渺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劳动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标。人类史和文学史表明,伟大劳动和创造精神既是产生一些生活和艺术的断章残句,也是至为宝贵的。
人是有惰性的动物,一旦过多地沉湎于温柔之乡,就会削弱重新投入风暴的勇气和力量。
还是那句属于自己的话:有时要对自己残酷一点。应该认识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就将终结。
当我告别沙漠的时候,精神获得了大解脱、大宁静,如同修行的教徒绝断红尘告别温暖的家园,开始餐风饮露一步一磕向心目中的圣地走去。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你生活的现实世界变为虚幻,而那个虚幻的世界却成了真实的。一大群人从思维的地平线渐渐走近了你,成为活生生的存在。从此以后,你将生活在你所组建的这个世界里,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你是他们的主宰,也将是他们的奴隶。
现在,身处异乡这孤独的地方,又见雨雪纷纷,两眼便忍不住热辣辣的。无限伤感。岁月流逝,物是人非,无数美好的过去是再也不能唤回了。只有拼命工作,只有永不休止地奋斗,只有创造新的成果,才能补偿人生的无数缺憾,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凋谢也是壮丽地凋谢。
愿窗外这雨雪构成的图画在心中永存。愿这天籁之声永远陪伴我的孤独。雨雪中,我感受到整个宇宙就是慈祥仁爱的父母,抚慰我躁动不安的心灵,启示我走出迷津,去寻找生活和艺术从未涉足过的新境界。
长长地吐出一声叹息,重新坐回桌前,回到那一群虚构的男女之间。在这样的时候,你描绘他们的悲欢离合,就如同一切都是你自己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你会流着辛酸的或者是幸福的泪水讲述他们的故事——不,在你看来,这已不是故事,而是生活本身。
有一天半夜,当又一声火车的鸣叫传来的时候,我已经从椅子上起来,什么也没有想,就默默地、急切地跨出了房门。我在料峭的寒风中走向火车站。 火车站徒有其名。这里没有客车,只有运煤车。除过山一样的煤堆和一辆没有气息的火车,四周围静悄悄地没有一个人。 我悲伤而惆怅地立在煤堆旁。我明白,我来这里是要接某个臆想中的人。
我也知道,这虽然有些荒唐,但肯定不能算是神经错乱。我对自己说:“我原谅你。” 悄悄地,用指头抹去眼角的冰凉,然后掉过头走回自己的工作间——那里等待我的,仍然是一只老鼠。
渴望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
那么,当历史要求我们拔腿走向新生活的彼岸时,我们对生活过的“老土地”是珍惜地告别还是无情地斩断?
哲学的断定是一回事,艺术的感受是另一回事。艺术家的感受中可能包含哲学家的判定,但哲学家的判定未见得能包含艺术家的感受。理性与感情的冲突,也正构成了艺术永恒的主题。
而特定历史和社会环境中不同人的生活到底怎样,这正是文学应该探求的。他们类似或不同的思想、欲望、行为、心理、感情、追求、激情、欢乐、沉沦、痛苦、局限、缺陷;他们与社会或自然环境的矛盾,与周围其他人的矛盾,自身的矛盾;等等。我们会发现十恶不赦的坏蛋不是很多,但“完人”几乎没有。这就是实际生活中的人。他们不可能超越历史、社会现实和个人的种种局限。
如此极端锻炼身体的方法是过去从少年毛泽东那里受到的启发。记得十几岁时,就曾在暴雨雷电中一个人爬上山让瓢泼大雨淋过自己,雷声和闪电几乎就在咫尺之间;也曾冒险从山顶几乎不择道路地狼奔豕突蹿冲下来,以锻炼在危难瞬间思维和行动的敏捷与谐调,或者说选择生存的本领。没想到十几年后竟然又做了这样一次类似的“少年狂”。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色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想法:
是的,我已经完全脱离了正常人的生活规律,感觉一直处在黑暗之中。我
想法:我渴望置身于一种无边的黑暗,渴望拥有一种在黑暗中对光明的渴望
作为一个有独立人生观的人,我对所看到的一切都并不惊讶。我竭力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寻找与我熟悉的那个世界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尤其是人性方面。
对待自己的工作,不仅严肃,而且苛求。一种深远的动力来自对往事的回忆与检讨。时不时想起青少年时期那些支离破碎的生活,那些盲目狂热情绪支配下的荒唐行为,那些迷离失落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渺茫无知。一切都似乎并不遥远,就发生在昨天。而眼下却能充满责任感与使命感,从事一种与千百万人有关系的工作,这是多么值得庆幸。
我是一个血统农民的儿子,在大山田野里长大;又从那里走出来,先到小县城,然后又到大城市参加了工作。农村我是熟悉的;城市我正在努力熟悉着;而最熟悉的是农村和城市的“交叉地带”。我曾长时间生活在这一地带,现在也经常“往返”于其间。我自己感到,由于城乡交往逐渐频繁,相互渗透日趋广泛,加之农村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这中间所发生的生活现象和矛盾冲突,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变化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意识,现代生活方式和古朴生活方式的冲突,文明与落后,资产阶级意识与传统美德的冲突,等等,构成了现代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座生活的“立体交叉桥”上,充满了无数戏剧性的矛盾。可歌的,可泣的,可爱的,可憎的,可喜的,可悲的人和事物都有。我们不应该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因为只有反映出了生活中真实的(不是虚假的!)矛盾冲突,艺术作品的生命才会有不死的根!
“作家可以写破碎的灵魂,但作家自己的灵魂不能破碎。”
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物质财富增加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却下降了;拜金主义和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冷漠态度,在我们生活中大量地存在着劳动人民的斗争,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幸福与不幸,成功与失败,矛盾和冲突,前途和命运,永远应该是作家全神贯注所关注的。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散文
病危中的柳青
十年——写给《山花》
致《中篇小说选刊》
这束淡弱的折光——关于《在困难的日子里》
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漫谈小说创作——在《延河》编辑部青年作者座谈会上
柳青的遗产
严肃地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
答《延河》编辑部问
《路遥小说选》自序
《路遥文集》后记
《人生》法文版序
致青年近卫军出版社
附:《人生》俄译本后记
陕北作家书序小辑(四篇)
一、海波小说集《农民的儿子》序
二、《刘风梅小说选》序
三、《高原之星》序
四、《塞上雄风》序
艺术评论(三篇)
一、萧焕画集序
二、乔维新的中国画
三、惠怀礼的摄影艺术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写作是心灵的需要——对文朋诗友的讲话
艺术批评的根基
我与广播电视
路遥自传
少年之梦——为《少年月刊》
杜鹏程——燃烧的烈火
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
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辞
无声的汹涌——李天芳、晓雷著《月亮的环形山》
作家的劳动
出自内心的真诚
需要什么
关注建筑中的新生活大厦
土地的寻觅
希望“受骗”往往真的受骗
答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
答《家庭教育》记者问
关于《人生》的对话
关于电影《人生》的改编
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
灯火闪闪
不冻结的土地
吴堡行
银花灿灿
周总理回延安
张文远这个人
关于《人生》和阎刚的通信
致李炳银
致蔡葵
致刘建勋
致孟伟哉
致海波
致明春
致王蓬
致刘凤梅
致商丘地委宣传部
致张兴元
致王宝成
剧本
第九支队
《人生》(电影文学剧本)
诗歌
促拍满路花(新填)
我老汉走着就想跑
歌儿伴着车轮飞
今日毛乌素
塞上柳
电焊工
灯
老汉一辈子爱唱歌
当年“八路”延安来
老锻工
桦树皮书包
进了刘家峡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散文
病危中的柳青
十年——写给《山花》
致《中篇小说选刊》
这束淡弱的折光——关于《在困难的日子里》
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漫谈小说创作——在《延河》编辑部青年作者座谈会上
柳青的遗产
严肃地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
答《延河》编辑部问
《路遥小说选》自序
《路遥文集》后记
《人生》法文版序
致青年近卫军出版社
附:《人生》俄译本后记
陕北作家书序小辑(四篇)
一、海波小说集《农民的儿子》序
二、《刘风梅小说选》序
三、《高原之星》序
四、《塞上雄风》序
艺术评论(三篇)
一、萧焕画集序
二、乔维新的中国画
三、惠怀礼的摄影艺术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写作是心灵的需要——对文朋诗友的讲话
艺术批评的根基
我与广播电视
路遥自传
少年之梦——为《少年月刊》
杜鹏程——燃烧的烈火
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
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辞
无声的汹涌——李天芳、晓雷著《月亮的环形山》
作家的劳动
出自内心的真诚
需要什么
关注建筑中的新生活大厦
土地的寻觅
希望“受骗”往往真的受骗
答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
答《家庭教育》记者问
关于《人生》的对话
关于电影《人生》的改编
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
灯火闪闪
不冻结的土地
吴堡行
银花灿灿
周总理回延安
张文远这个人
关于《人生》和阎刚的通信
致李炳银
致蔡葵
致刘建勋
致孟伟哉
致海波
致明春
致王蓬
致刘凤梅
致商丘地委宣传部
致张兴元
致王宝成
剧本
第九支队
《人生》(电影文学剧本)
诗歌
促拍满路花(新填)
我老汉走着就想跑
歌儿伴着车轮飞
今日毛乌素
塞上柳
电焊工
灯
老汉一辈子爱唱歌
当年“八路”延安来
老锻工
桦树皮书包
进了刘家峡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散文
病危中的柳青
十年——写给《山花》
致《中篇小说选刊》
这束淡弱的折光——关于《在困难的日子里》
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漫谈小说创作——在《延河》编辑部青年作者座谈会上
柳青的遗产
严肃地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
答《延河》编辑部问
《路遥小说选》自序
《路遥文集》后记
《人生》法文版序
致青年近卫军出版社
附:《人生》俄译本后记
陕北作家书序小辑(四篇)
一、海波小说集《农民的儿子》序
二、《刘风梅小说选》序
三、《高原之星》序
四、《塞上雄风》序
艺术评论(三篇)
一、萧焕画集序
二、乔维新的中国画
三、惠怀礼的摄影艺术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写作是心灵的需要——对文朋诗友的讲话
艺术批评的根基
我与广播电视
路遥自传
少年之梦——为《少年月刊》
杜鹏程——燃烧的烈火
早晨从中午开始——《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
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辞
无声的汹涌——李天芳、晓雷著《月亮的环形山》
作家的劳动
出自内心的真诚
需要什么
关注建筑中的新生活大厦
土地的寻觅
希望“受骗”往往真的受骗
答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
答《家庭教育》记者问
关于《人生》的对话
关于电影《人生》的改编
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
灯火闪闪
不冻结的土地
吴堡行
银花灿灿
周总理回延安
张文远这个人
关于《人生》和阎刚的通信
致李炳银
致蔡葵
致刘建勋
致孟伟哉
致海波
致明春
致王蓬
致刘凤梅
致商丘地委宣传部
致张兴元
致王宝成
剧本
第九支队
《人生》(电影文学剧本)
诗歌
促拍满路花(新填)
我老汉走着就想跑
歌儿伴着车轮飞
今日毛乌素
塞上柳
电焊工
灯
老汉一辈子爱唱歌
当年“八路”延安来
老锻工
桦树皮书包
进了刘家峡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写作过程中,我的早晨都是这样从中午开始的。对于我,对于这部书,这似乎也是一个象征。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
我几十年在饥寒、失误、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苦苦追寻一种目标,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我为自己牛马般的劳动得到某种回报而感到人生的温馨。我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但是,真诚地说,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
是的,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最渺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劳动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标。人类史和文学史表明,伟大劳动和创造精神既是产生一些生活和艺术的断章残句,也是至为宝贵的。
人是有惰性的动物,一旦过多地沉湎于温柔之乡,就会削弱重新投入风暴的勇气和力量。
还是那句属于自己的话:有时要对自己残酷一点。应该认识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就将终结。
当我告别沙漠的时候,精神获得了大解脱、大宁静,如同修行的教徒绝断红尘告别温暖的家园,开始餐风饮露一步一磕向心目中的圣地走去。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你生活的现实世界变为虚幻,而那个虚幻的世界却成了真实的。一大群人从思维的地平线渐渐走近了你,成为活生生的存在。从此以后,你将生活在你所组建的这个世界里,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你是他们的主宰,也将是他们的奴隶。
现在,身处异乡这孤独的地方,又见雨雪纷纷,两眼便忍不住热辣辣的。无限伤感。岁月流逝,物是人非,无数美好的过去是再也不能唤回了。只有拼命工作,只有永不休止地奋斗,只有创造新的成果,才能补偿人生的无数缺憾,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凋谢也是壮丽地凋谢。
愿窗外这雨雪构成的图画在心中永存。愿这天籁之声永远陪伴我的孤独。雨雪中,我感受到整个宇宙就是慈祥仁爱的父母,抚慰我躁动不安的心灵,启示我走出迷津,去寻找生活和艺术从未涉足过的新境界。
长长地吐出一声叹息,重新坐回桌前,回到那一群虚构的男女之间。在这样的时候,你描绘他们的悲欢离合,就如同一切都是你自己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你会流着辛酸的或者是幸福的泪水讲述他们的故事——不,在你看来,这已不是故事,而是生活本身。
有一天半夜,当又一声火车的鸣叫传来的时候,我已经从椅子上起来,什么也没有想,就默默地、急切地跨出了房门。我在料峭的寒风中走向火车站。 火车站徒有其名。这里没有客车,只有运煤车。除过山一样的煤堆和一辆没有气息的火车,四周围静悄悄地没有一个人。 我悲伤而惆怅地立在煤堆旁。我明白,我来这里是要接某个臆想中的人。
我也知道,这虽然有些荒唐,但肯定不能算是神经错乱。我对自己说:“我原谅你。” 悄悄地,用指头抹去眼角的冰凉,然后掉过头走回自己的工作间——那里等待我的,仍然是一只老鼠。
渴望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
那么,当历史要求我们拔腿走向新生活的彼岸时,我们对生活过的“老土地”是珍惜地告别还是无情地斩断?
哲学的断定是一回事,艺术的感受是另一回事。艺术家的感受中可能包含哲学家的判定,但哲学家的判定未见得能包含艺术家的感受。理性与感情的冲突,也正构成了艺术永恒的主题。
而特定历史和社会环境中不同人的生活到底怎样,这正是文学应该探求的。他们类似或不同的思想、欲望、行为、心理、感情、追求、激情、欢乐、沉沦、痛苦、局限、缺陷;他们与社会或自然环境的矛盾,与周围其他人的矛盾,自身的矛盾;等等。我们会发现十恶不赦的坏蛋不是很多,但“完人”几乎没有。这就是实际生活中的人。他们不可能超越历史、社会现实和个人的种种局限。
如此极端锻炼身体的方法是过去从少年毛泽东那里受到的启发。记得十几岁时,就曾在暴雨雷电中一个人爬上山让瓢泼大雨淋过自己,雷声和闪电几乎就在咫尺之间;也曾冒险从山顶几乎不择道路地狼奔豕突蹿冲下来,以锻炼在危难瞬间思维和行动的敏捷与谐调,或者说选择生存的本领。没想到十几年后竟然又做了这样一次类似的“少年狂”。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色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想法:
是的,我已经完全脱离了正常人的生活规律,感觉一直处在黑暗之中。我
想法:我渴望置身于一种无边的黑暗,渴望拥有一种在黑暗中对光明的渴望
作为一个有独立人生观的人,我对所看到的一切都并不惊讶。我竭力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寻找与我熟悉的那个世界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尤其是人性方面。
对待自己的工作,不仅严肃,而且苛求。一种深远的动力来自对往事的回忆与检讨。时不时想起青少年时期那些支离破碎的生活,那些盲目狂热情绪支配下的荒唐行为,那些迷离失落的伤感和对未来的渺茫无知。一切都似乎并不遥远,就发生在昨天。而眼下却能充满责任感与使命感,从事一种与千百万人有关系的工作,这是多么值得庆幸。
我是一个血统农民的儿子,在大山田野里长大;又从那里走出来,先到小县城,然后又到大城市参加了工作。农村我是熟悉的;城市我正在努力熟悉着;而最熟悉的是农村和城市的“交叉地带”。我曾长时间生活在这一地带,现在也经常“往返”于其间。我自己感到,由于城乡交往逐渐频繁,相互渗透日趋广泛,加之农村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这中间所发生的生活现象和矛盾冲突,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城市和农村本身的变化发展,城市生活对农村生活的冲击,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追求意识,现代生活方式和古朴生活方式的冲突,文明与落后,资产阶级意识与传统美德的冲突,等等,构成了现代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座生活的“立体交叉桥”上,充满了无数戏剧性的矛盾。可歌的,可泣的,可爱的,可憎的,可喜的,可悲的人和事物都有。我们不应该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因为只有反映出了生活中真实的(不是虚假的!)矛盾冲突,艺术作品的生命才会有不死的根!
“作家可以写破碎的灵魂,但作家自己的灵魂不能破碎。”
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物质财富增加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却下降了;拜金主义和人与人之间表现出来的冷漠态度,在我们生活中大量地存在着劳动人民的斗争,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幸福与不幸,成功与失败,矛盾和冲突,前途和命运,永远应该是作家全神贯注所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