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汉学泰斗勒内·格鲁塞,毕生研究东方文化,从草原帝国的征服到古印度文明的荣光,从古希腊的民主风度到古中国的盛世辉煌,一以贯之,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他站在贯穿东西方文明的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勒内·格鲁塞 (Rene Grousset)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定价:CNY 38.00
  • ISBN:9787510450778
  • 2018-12-10 09:43:35 摘录
    儒学的核心概念可以概括为一个字“仁”,它一方面意味着对他人应有仁爱之感,另一方面暗示自己身上应有人性的高贵之感。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对自己的尊敬,也是对拥有这一理想所包含的宽厚、忠诚和仁爱美德的他人的尊敬。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仁表现为持续不断的克己,这是一种对礼仪的尊重,是一种合乎礼仪的优雅,这种优雅是内心优雅的一种外在显示。在这样的优雅中,可以看到某种谦恭。在骑士理想的支配下,正是这种谦恭在欧洲的贵族阶级中激发出了封建时期的礼节。
    儒学与苏格拉底的教义一样,首先也重在教人认识自己,以便不断地完善自我。正如苏格拉底正式放弃了爱奥尼亚哲学家对宇宙起源的研究一样,虽然无论从哪方面讲孔子也绝不是个不可知论者,但他同样拒绝探索命运的奥秘。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四“未知生,焉知死?”他的思想核心是认为个人道德等同于公民及社会道德。他的目标在于“仁政”。正如所有的中国哲学体系的核心,这种仁政要依靠君王的美德与上天秩序之间的和谐而得到保证。“君主的道德力量,以及他从天命中所得到的超自然的影响力,决定了他的百姓是为善还是为恶”。人们看重这些格言,把孔子尊奉为典型的圣人和文人学士中的至高权威。
    如果把儒学的精神浓缩为一句话,那应该就是:它是与宇宙秩序相联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合作)的一种公民秩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10 09:43:05 摘录
    儒学的核心概念可以概括为一个字“仁”,它一方面意味着对他人应有仁爱之感,另一方面暗示自己身上应有人性的高贵之感。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对自己的尊敬,也是对拥有这一理想所包含的宽厚、忠诚和仁爱美德的他人的尊敬。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仁表现为持续不断的克己,这是一种对礼仪的尊重,是一种合乎礼仪的优雅,这种优雅是内心优雅的一种外在显示。在这样的优雅中,可以看到某种谦恭。在骑士理想的支配下,正是这种谦恭在欧洲的贵族阶级中激发出了封建时期的礼节。
    儒学与苏格拉底的教义一样,首先也重在教人认识自己,以便不断地完善自我。正如苏格拉底正式放弃了爱奥尼亚哲学家对宇宙起源的研究一样,虽然无论从哪方面讲孔子也绝不是个不可知论者,但他同样拒绝探索命运的奥秘。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四“未知生,焉知死?”他的思想核心是认为个人道德等同于公民及社会道德。他的目标在于“仁政”。正如所有的中国哲学体系的核心,这种仁政要依靠君王的美德与上天秩序之间的和谐而得到保证。“君主的道德力量,以及他从天命中所得到的超自然的影响力,决定了他的百姓是为善还是为恶”。人们看重这些格言,把孔子尊奉为典型的圣人和文人学士中的至高权威。
    如果把儒学的精神浓缩为一句话,那应该就是:它是与宇宙秩序相联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合作)的一种公民秩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10 09:39:26 摘录
    儒学的核心概念可以概括为一个字—“仁”,它一方面
    意味着对他人应有仁爱之感,另一方面暗示自己身上应有人性的高贵之感。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对自己的尊敬,也是对拥有这一理想所包含的宽厚、忠诚和仁爱美德的他人的尊敬。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仁表现为持续不断的克己,这是一种对礼仪的尊重,是一种合乎礼仪的优雅,这种优雅是内心优雅的一种外在显示。在这样的优雅中,可以看到某种谦恭。在骑土理想的支配下,正是这种谦恭在欧洲的贵族阶级中激发出了封建时期的礼节。
    儒学与苏格拉底的教义一样,首先也重在教人认识自己,以便不断地完善自我。正如苏格拉底正式放弃了爱奥尼亚哲学家对宇宙起源的研究一样,虽然无论从哪方面讲孔子也绝不是个不可知论者,但他同样拒绝探索命运的奥秘。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未知生,焉知死?”他的思想核心是认为个人道德等同于公民及社会道德。他的目标在于“仁政”。正如所有的中国哲学体系的核心,这种仁政要依靠君王的美德与上天秩序之间的和谐而得到证。“君主的道德力量,以及他从天命中所得到的超自然的影响力,决定了他的百姓是为善还是为恶”。人们看重这些格言,把孔子尊奉为典型的圣人和文人学士中的至高权威。
    如果把儒学的精神浓缩为一句话,那应该就是:它是与宇宙秩序相联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合作)的一种公民秩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10 09:38:56 摘录
    儒学的核心概念可以概括为一个字—“仁”,它一方面
    意味着对他人应有仁爱之感,另一方面暗示自己身上应有人性的高贵之感。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对自己的尊敬,也是对拥有这一理想所包含的宽厚、忠诚和仁爱美德的他人的尊敬。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仁表现为持续不断的克己,这是一种对礼仪的尊重,是一种合乎礼仪的优雅,这种优雅是内心优雅的一种外在显示。在这样的优雅中,可以看到某种谦恭。在骑土理想的支配下,正是这种谦恭在欧洲的贵族阶级中激发出了封建时期的礼节。
    儒学与苏格拉底的教义一样,首先也重在教人认识自己,以便不断地完善自我。正如苏格拉底正式放弃了爱奥尼亚哲学家对宇宙起源的研究一样,虽然无论从哪方面讲孔子也绝不是个不可知论者,但他同样拒绝探索命运的奥秘。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未知生,焉知死?”他的思想核心是认为个人道德等同于公民及社会道德。他的目标在于“仁政”。正如所有的中国哲学体系的核心,这种仁政要依靠君王的美德与上天秩序之间的和谐而得到证。“君主的道德力量,以及他从天命中所得到的超自然的影响力,决定了他的百姓是为善还是为恶”。人们看重这些格言,把孔子尊奉为典型的圣人和文人学士中的至高权威。
    如果把儒学的精神浓缩为一句话,那应该就是:它是与宇宙秩序相联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合作)的一种公民秩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