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傅抱石
  • 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
  • 定价:CNY 40.00
  • ISBN:9787547914380
  • 2020-11-16 18:05:38 摘录
    许多人因此认为我父亲是靠酒力来画画的。而我却不这么认为。父亲喝酒后的最大本事,是施展一个“金蝉脱壳”计。
    父亲一旦提笔画画,你就会发现他的整个的热情和他的思维方式,他的精神面貌,还有他的那种享受感、陶醉感,与平常判若两人。
    我觉得父亲在那个时候真正是“金蝉脱壳”了,特别是解放初期,“三反五反"反右”等政治运动频繁,外部给父亲的压力最大的时候,他摆脱了一切世俗的烦恼,神游青山绿水之中,在艺术世界中徜徉……以至我后来经常觉得父亲没有经历“文化大革命”是上天的恩赐,否则的话,他老人家会一辈子都解脱不掉。
    我对父亲的仕女画抱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这是因为在母亲生我的那一年,父亲画了一幅很大的仕女画《山鬼》。画面上风狂雨骤,一位神秘动人的女子,在虎豹的环伺下,游于巫山之顶。见过这幅画的人,无不被这画中的灵氛所笼罩。父亲自己在画完之后也不禁惊叹:"似真有鬼也。”每当我面对这幅《山鬼》,总觉得那女子在对我说什么,有招引我前去之意,使我惴惴不安。
    《我的父亲傅抱石》 傅益瑶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11-16 18:00:43 摘录
    明初有位以画华山得名的画家王履,他在《华山图序》(现藏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里很尖锐地批判了所谓“写意”(主要是山水画家),说:“意在形,舍形何所求意?故得其形者,意溢乎形,失其形者,形乎哉?画物欲似物,岂可不识其面?”(王履《华山图序》,《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六引《铁网珊瑚》),这是针对盲目的打倒形似追求“写意”的恶劣的形式主义倾向而提出的。像他画华山"苟非识华山之形,我其能图耶?”(同上)他这样坚持从现实出发来画华山是正确的,可是形式主义的倾向明初已经抬头,所以他在“序”的最后好似指着《华山图》厉声地叫着:"以为乖于诸体也,怪问何师?余应之曰: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11-16 17:57:05 摘录
    郭熙曾经具体而严肃地号召山水画家一切向“真山水”学习,要画家们走到自然中去,这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基础。他认为只有不断地从真山水观察、体会之中,然后“山水之意度见矣”。所谓“意度”,当然不是指的“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客观描写,而是指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然的融合乃至季节、朝暮、晴雨、晦明…诸种关系的总的体现。同时,这总的体现又必须是内容和形式高度的一致。他说,“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因为山水是“每远每异”“每看每异”的,“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所谓山形面面看也”。他要求山水画须具有“景外之意”和“意外之妙”(以上引文均见《林泉高致》),即是山水画必须赋自然以丰富的内容,同时又必须赋自然以真实、生动的形象。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11-16 17:55:02 摘录
    从相当丰富的五代山水画遗迹(大部分虽是传为某家的)研究,“三远"——高远、深远、平远——的方法,毫无疑义是中国山水画卓越的天才的创造。这样来处理画面上的空间——远近的关系,实在是体现自然唯一合理而正确的道路,也是现实主义传统的表现形式和技法道路。人在大自然中,除了平视,不外是仰观和俯察,“三远”的方法,恰恰就很完整地具有这些内容。宋代有一位山水画家郭熙,曾经明确地解释过“三远”,他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郭熙《林泉高致》,《佩文斋书画谱》卷十三)“三远”的方法不仅仅是单纯地解决了空间关系的基本问题,重要的还在于以此为基础发展并解决了许多使用和鉴赏形式的问题,亦即如何更好地表现主题的问题。我们了解,直幅和横幅,一般的横幅(所谓横披)和长卷,它们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特别是长卷的形式,彻底地说,它的空间关系,是以“三远”为基础同时又是“三远”综合的发展。像前面所谈到的《清明上河图》卷,作为山水画看,也是可以的。若机械地使用"三远"的远近方法,绝不济事,必须灵活地融合创作、鉴赏的实际为一体,一切为主题服务,才能够把大千世界变为现实主义的艺术品。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11-16 17:31:26 摘录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缙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所当学也!
    ——《画旨》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家有南北二宗,亦
    唐时始分。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而为张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
    大家
    ——《画禅室随笔》
    董其昌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11-16 17:30:15 摘录
    或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初铺水际,忌为浮泛之山;次布路歧,莫作连绵之道。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村庄着数树以成林,枝须抱体;山崖合一水而泻瀑,泉不乱流。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泛舟楫之桥梁,且宜高耸;着渔人之钓艇,低乃无妨。悬崖险峻之间,好安怪木;峭壁巉岩之处,莫可通涂。远岫与云容相接,遥天共水色交光。山钩锁处,沿流最出其中;路接危时,栈道可安于此。平地楼台,偏宜高柳映人家;名山寺观,雅称奇杉衬楼阁。远景烟笼,深岩云锁。酒旗则当路高悬,客帆宜遇水低挂。远山须要低排,近树惟宜拔进。手亲笔砚之余,有时游戏三昧。岁月遥永,颇探幽微。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塔顶参天,不须见殿。似有似无,或上或下。茆堆土埠,半露檐廒;草舍庐亭,略呈樯柠。
    山分八面,石有三方,闲云切忌芝草样。
    人物不过一寸许,松柏上现二尺长。
    ————《山水诀》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11-09 10:06:00 摘录
    1931年8月的一天,徐悲鸿到南昌小住,父亲在朋友的引荐下去江西大旅社拜访了他。隔日徐悲鸿到父母住处回拜,当场画了幅《鹅嬉图》相赠,画面上是只大白鹅,头顶一抹朱砂,引颈向天,红掌下几茎青草。父亲用别针把它别在中堂画上,然后送徐先生回旅社。母亲在等父亲回来的间隙,铺纸磨墨照画;临摹了一幅,兴犹未竟,在青草地上又添加了一只大鹅蛋…次日清晨,记者涌进家里,昨日他们没带相机,今日赶来拍画。母亲把自己临的画拿出来,一位记者惊叫起来:"昨天未见有鹅蛋啊,今日倒下了一蛋,神了!”母亲抿嘴一笑:"张僧繇画龙点睛,破壁而去;大师神手画鹅,昨日肚里就有了,一夜过来,自然生下了。”记者们为母亲的乱真之作和幽默风趣,大为倾倒。
    这类事情不止一件。有一天,父亲回到家里,帮佣的人告诉他,有个王先生等你好久了。父亲过去一看,只见这个人戴着瓜皮帽,留着小胡子。父亲就问,您是哪位?这位先生说:“我认识你好久了,你怎么不认识我呢?”父亲愣在那里,怎么也想不起来。结果王先生扑哧一笑,原来这是母亲装扮的。母亲的幽默名声在外,以至许多画商、古董商都说,画家太太中,傅抱石太太是天下第一。他们看到母亲往往比看到父亲高兴。


    母亲在父亲逝世二十周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声情并茂的文章,谈到父亲的家庭责任感。母亲这样说:“在家庭,他上对老母,下对儿女全都关心到无微不至,有时甚至使我感到有些过分。他哪怕是离家只有三天,必定有两封信回来。有时人都到了家,他进门便问我:‘今天收到信么?’我说没有。他却有把握地说:'信太慢,在路上,不相信,你等着看,邮递员马上便会送来的。'真教我好气又好笑。他一生离家的时间,加起来也不满五年,家信却有一大皮箱。"
    傅抱石 中国绘画史纲 傅益瑶 《我的父亲傅抱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18-12-28 16:31:00 摘录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