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梁实秋先生是公认的华语世界中的一代文化宗师之一。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流播海内外,被人们赞为经典。其中“雅舍小品”更是他的代表作,先后印行了三百多版。《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
……
[ 展开全部 ]
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如果您也喜欢吃,就和这位美食家一起去大饱口福吧!
[ 收起 ]
作者:梁实秋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定价:48.00元
ISBN:9787531740889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l。。。
2019-06-22 22:17:42 摘录
附上徐志摩的诗 昨天我冒着大雨到烟霞岭下访桂; 南高峰在烟霞中不见, 在一家松茅铺的屋檐前 我停步,问一个村姑今年 翁家山的桂花有没有去年开的媚, 那村姑先对着我身上细细的端详; 活像只羽毛浸瘪了的鸟, 我心想,她定觉得蹊跷, 在这大雨天单身走远道, 倒来没来头的问桂花今年香不香。 “客人,你运气不好,来得太迟又太早; 这里就是有名的满家弄, 往年这时候到处香得凶, 这几天连绵的雨,外加风, 弄得这稀糟,今年的早桂就算完了。” 果然这桂子林也不能给我点子欢喜; 枝上只见焦萎的细蕊, 看着凄凄,唉,无妄的灾! 为什么这到处是憔悴? 这年头活着不易!这年头活着不易!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
2019-06-22 22:12:52 摘录
提起潍县大葱,又有一事难忘。我的同学张心一是一位奇人,他的夫人是江苏人,家中禁食葱蒜,而心一是甘肃人,极嗜葱蒜。他有一次过青岛,我邀他家中便饭,他要求大葱一盘,别无所欲。我如他所请,特备大葱一盘,家常饼数张。心一以葱卷饼,顷刻而罄,对于其他菜肴竟未下箸,直吃得他满头大汗。他说这是数年来第一次如意的饱餐!
吃还是一件比较私人的事,要找到一个口味相近的人实不容易,但这并不妨碍我饶有兴趣的阅读这些文字。 比如这葱蒜就属于我为数不多抗拒的食物(我真,什么都吃)读完这些文字仍未让我对葱蒜有所改观,但却让我觉得这文字实在有趣,此中人实在可爱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
2019-06-22 22:06:51 摘录
普通人以这种方式来表示对抗战胜利的喜悦,对我来说比气势恢宏的开国大典更打动人心。让我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触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l。。。
2019-06-22 22:03:58 摘录
每次看到关于吃活虾的事,我就回想起小学语文老师有次在课上说得起兴的时候讲到她小时候在插秧时从田里抓到小虾(早时的环境真好啊),放手心里拍拍拍,虾就变红了,然后直接就吃了。六年过去,她讲的课我都忘了,唯有这件课上穿插的小事让我记到了现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七月未央
2019-04-10 16:28:30 摘录
《同治都门纪略》就有赞美致美斋的馄饨的打油诗
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
汤清润吻休嫌淡,咽来方知滋味长。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七月未央
2019-04-10 16:26:42 摘录
我常想,上天虽然待人不薄,口腹之欲究竟有个限度,天下之口有同嗜,真正的美食不过是一般色、香、味的享受,不必邪魔外道地去搜求珍异。
偶阅明人徐树丕《识小录》,有《居服食三等语》一则
汤东谷语人曰:“学者须居中等屋,服下等农,食上等食。何者?茅茨土阶,非今所宜。瓦屋八九间,仅藏图书足矣。故曰中等屋。衣不必绫罗锦绣也,夏葛冬布,适寒暑足矣。故曰下等衣。至于饮食,则当远求名胜之物,山珍海错,名茶法酒,色色俱备,庶不为凡流俗士,故曰上等食也。”中等屋、下等衣,吾无闲言。唯所谓上等食,乃指山珍海错而言,则所见甚
陋。以言美食,则鸡鸭鱼肉自是正味,青菜豆腐亦有其香,何必龙肝凤髓方得快意?苟烹调得法,日常食物均可令人满足。以言营养,则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菜蔬瓜果,匀配平衡,饮食之道能事尽矣。我当以为吃在中国,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寻思恐未必然,传统八珍之说徒见其荒诞不经耳。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抱歉,没有读取到这本书的章节信息
手动填写章节信息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抱歉,没有读取到这本书的章节信息,请手动输入
填写章节信息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
汤清润吻休嫌淡,咽来方知滋味长。
偶阅明人徐树丕《识小录》,有《居服食三等语》一则
汤东谷语人曰:“学者须居中等屋,服下等农,食上等食。何者?茅茨土阶,非今所宜。瓦屋八九间,仅藏图书足矣。故曰中等屋。衣不必绫罗锦绣也,夏葛冬布,适寒暑足矣。故曰下等衣。至于饮食,则当远求名胜之物,山珍海错,名茶法酒,色色俱备,庶不为凡流俗士,故曰上等食也。”中等屋、下等衣,吾无闲言。唯所谓上等食,乃指山珍海错而言,则所见甚
陋。以言美食,则鸡鸭鱼肉自是正味,青菜豆腐亦有其香,何必龙肝凤髓方得快意?苟烹调得法,日常食物均可令人满足。以言营养,则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菜蔬瓜果,匀配平衡,饮食之道能事尽矣。我当以为吃在中国,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寻思恐未必然,传统八珍之说徒见其荒诞不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