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堪称晚清同时代大人物当中最差,却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且最后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张宏杰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定价:68.00元
  • ISBN:9787513921091
  • 2022-01-31 18:33:19 摘录
    所谓战略,就是基于宏观性和长远性,把各种纷繁复杂的要素按轻重缓急、先后次序进行整理排列,然后拿出最有效的行动方案。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2-23 10:50:22 摘录
    因为没读过什么书,入京为官以前的曾国藩,从气质到观念都是非常庸俗的。出生在普通农家的他从小所听闻的,不过是鼓吹变迹发家的地方戏;头脑中所想的,不过是功名富贵。读书是为了当官,在他头脑中是天经地义的。好友刘蓉说他当时“锐意功名”,他自己也说当时最大的心事不过是“急于科举”当然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因为人毕竟是被环境决定的。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一封家书中他说:“兄少时天分不甚低,厥后日与庸鄙者处,全无所闻,窍被茅塞久矣。”
    然而,到了翰林院,他才知道什么叫学术,什么叫心性之学,才发现自己是多么鄰陋。他认真研读明
    代大儒王阳明的《传习录》。王阳明少年时曾问自己的私塾老师:“何为溶一等事?”什么是天下最重要的事?塾师回答说:“唯读书登第耳!”那当然是读书做官。王阳明却不以为然,回答说:“登第恐未为
    第一等事,或(也许是)读书学圣贤耳!”
    科场上的胜利不是最重要的事,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做圣贤!
    后来王阳明进士考试,也经过两次落第。人人都以落第为耻,但王阳明却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
    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大家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后不能保持平常心为耻!
    读了这些,曾国藩悚然一惊。他这才发现和这些圣贤人物比起来,自己的视野多么狭窄,境界多么低劣。和别人一聊天,说出的都是没有什么见识的话,身上的鄙俗之气在冲了人家一个跟头之后再折回来自己也闻得清清楚楚。
    如何洗刷自己身上的鄙俗之气,成了曾国藩新的焦虑。
    心胸要宽广,格局要宏大,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2-02 14:46:21 摘录
    晚年,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2-02 14:39:06 摘录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2-02 13:27:33 摘录
    因此,在修身起始阶段,重要的是猛。在进行阶段,更重要的是韧。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一个人肯定会经受无数次的反复、失败、挫折甚至倒退。关键是不能放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2-02 13:17:44 摘录
    曾国藩为什么把日记给朋友看呢?因为外力远远大于内力。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成。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极限的,自己监督自己都是有盲点的,不容易做到彻底,但是人都有自尊心,因此通过自己的朋友、老师监督自己往往是最有效的,就好比一根基因不佳的竹子,随它自己生长,可能长得弯弯曲,但是如果把它种在竹林里头,周围都是长得笔直的竹子,和它们一起争阳光,它本身也就长直了。所以曾国藩说这就是“师友夹持”。曾国藩把日记给朋友们看,主要的目的就是把自己的行为坦诚地公布在朋友面前,让大家起监督,这样他就不好意思偷懒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
  • 2020-02-02 12:31:58 摘录
    艰难的科举过程还塑造了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崇尚笨拙。
    今人尚巧。办事越巧妙,越少费力气,越走捷径,当然就越好。很多人办事,都追求高效率,甚至不择手段。然而曾国藩不这样。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