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
……
[ 展开全部 ]
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 收起 ]
作者:杨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定价:18.80元
ISBN:9787108018809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胡萝卜小杀手
2020-07-15 00:53:45 摘录
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哎呀橘子辉煌
2020-07-10 20:43:36 摘录
人应该对一些害怕的事情都是有预知能力吧,杨绛先生三番五次的梦境里面的害怕,害怕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担心钟书先生和阿圆都离开她。到最后一切都应了梦境,越是害怕失去,最后结果却又不尽人意。所以有时候吧,还是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就好。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貌合神离1997
2020-07-07 01:22:13 摘录
知识是有重量的,它能够拉着人的心往下沉。书读多了,心便沉静下来,对于很多身外之物便可以看得淡然。
越是有精神高度的人,越难找到能够理解自己的人,而钱钟书和杨绛无疑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个能够“看”到自己的人。
这就是为啥自己也难找对象的原因吧 读书静心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貌合神离1997
2020-07-07 00:41:24 摘录
锺书把自己缩得不能再小,紧闭着眼睛说:“我不在这里!”他笑得都站不直了。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
这个比喻很妙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哎呀橘子辉煌
2020-07-06 00:27:37 摘录
先看了第一章,看到杨绛先生梦里与钟书先生分开的着急害怕担心,让我也想到了去年这个时候,我就要高考了,可是妈妈却生病了,那个时候我也是那么的担心害怕,无助,还好最后的结果是好的。也同时后面一节看到杨绛先生着急钟书先生怕他被绑架已经后来对不应该轻易让钟书先生离开的自责让我联想到了今晚那个新同学说我不自信,因为太自责了,但我还是希望我可以变得更加自信但是不要失去现在这样照顾每一个人的情绪。还有杨绛先生的茶不思饭不想,真的满满充满了爱,以及阿圆的孝心和善良,继续学习这些优秀品质。????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哎呀橘子辉煌
2020-07-06 00:07:33 摘录
一直都很喜欢杨绛先生,出生名门,但是没有娇惯的脾气,不卑不亢,文采与翻译的造诣都很深,同时她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也让我佩服与羡慕,终于现在可以温读这本充满爱与生活气息的书了。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次
+1
1
分享
收藏
0
条评价
点击加载更多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第一部
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
(一)走上古驿道
(二)古驿道上相聚
(三)古驿道上相失
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第一部
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
(一)走上古驿道
(二)古驿道上相聚
(三)古驿道上相失
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
编辑书摘
书摘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写点笔记吧
最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
这条书摘是属于哪一章节的?
第一部
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
(一)走上古驿道
(二)古驿道上相聚
(三)古驿道上相失
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
页码
×
删除
您确定要删除吗?
越是有精神高度的人,越难找到能够理解自己的人,而钱钟书和杨绛无疑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个能够“看”到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