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
……
[ 展开全部 ]
,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是一份精彩、有力、重要且难以辩驳的控诉书。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也是一份内容翔实、令人震惊的警世书。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年》中预占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肯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作为新闻与传播学被广泛参阅和引用的经典,《娱乐至死》与《童年的消逝》想告诉人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 收起 ]
作者:"[美] 尼尔·波兹曼"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34.00
ISBN:756338386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只显示目录
前言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年》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檀木
//
娱乐使意义表面化、肤浅化,娱乐也创造新的生产关系、创造深层了解的契机。问题出在主体意识上。《娱乐至死》是对读者的提醒,但也许会读这本书的人恰巧本是能够抵御泛娱乐化的人。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12-25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娱乐至死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檀木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12-25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印刷文字对于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都提出了相当苛刻的要求。但是,控制你的身体是最低限度的要求。你还必须学会注意书本上文字的形状。你必须看穿它们,这样你才能直接了解这些形状所代表的意思。如果你仅仅专注于文字的形状,那么你就是一个让人不能容忍的低效读者,会被人当作
傻子。如果你已经学会了怎样不受外观的干扰去理解意义,那么你就应该采取一种超然而客观的态度,这包括你要能够区分文字的感官愉悦魅力或奉承语气(如果有的话)和文字所表达的观点之间的逻辑。同时,你还必须能够根据语言的语气去判断作者对于所写内容和读者的态度。换句话说,你必须知道笑话和观点之间的区别。在判断观点性质的时候,你要同时做几件事情,包括把判断推迟到整个观点完成时做出;把问题记在脑中,直到你已经决定何时、何地或是否能回答它们;用你所有相关的经历作为现有观点的反证。你还必须能够舍弃那些同所涉观点无关的知识和经历。在你作这些准备的时候,你必须摒弃原来认为文字具有魔力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你要接受一个抽象的世界,因为这本书里几乎没有什么词组和句子要求你联想具体的形象。在铅字的文化里,我们可以说某个人不够聪明,需要给他画张图才能帮助他理解。而现在,聪明则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借助图画才可以从容应对一个充满概念和归纳的领域。
在一个用铅字表达真理的文化里,能够做到这一切甚至更多的话,就构成了智力的基本定义。
檀木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12-26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七章 “好……现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十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参考文献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译名对照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童年的消逝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一章 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二章 印刷术和新成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三章 童年的摇篮期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四章 童年的旅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五章 结束的开端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六章 一览无余的媒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七章 成人化的儿童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八章 正在消失的儿童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九章 六个问题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参考文献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译名对照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前言
娱乐至死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
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
第七章 “好……现在”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第十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童年的消逝
第一章 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
第二章 印刷术和新成人
第三章 童年的摇篮期
第四章 童年的旅程
第五章 结束的开端
第六章 一览无余的媒介
第七章 成人化的儿童
第八章 正在消失的儿童
第九章 六个问题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前言
娱乐至死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
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
第七章 “好……现在”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第十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童年的消逝
第一章 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
第二章 印刷术和新成人
第三章 童年的摇篮期
第四章 童年的旅程
第五章 结束的开端
第六章 一览无余的媒介
第七章 成人化的儿童
第八章 正在消失的儿童
第九章 六个问题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前言
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娱乐至死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傻子。如果你已经学会了怎样不受外观的干扰去理解意义,那么你就应该采取一种超然而客观的态度,这包括你要能够区分文字的感官愉悦魅力或奉承语气(如果有的话)和文字所表达的观点之间的逻辑。同时,你还必须能够根据语言的语气去判断作者对于所写内容和读者的态度。换句话说,你必须知道笑话和观点之间的区别。在判断观点性质的时候,你要同时做几件事情,包括把判断推迟到整个观点完成时做出;把问题记在脑中,直到你已经决定何时、何地或是否能回答它们;用你所有相关的经历作为现有观点的反证。你还必须能够舍弃那些同所涉观点无关的知识和经历。在你作这些准备的时候,你必须摒弃原来认为文字具有魔力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你要接受一个抽象的世界,因为这本书里几乎没有什么词组和句子要求你联想具体的形象。在铅字的文化里,我们可以说某个人不够聪明,需要给他画张图才能帮助他理解。而现在,聪明则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借助图画才可以从容应对一个充满概念和归纳的领域。
在一个用铅字表达真理的文化里,能够做到这一切甚至更多的话,就构成了智力的基本定义。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
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
第七章 “好……现在”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第十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童年的消逝
第一章 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
第二章 印刷术和新成人
第三章 童年的摇篮期
第四章 童年的旅程
第五章 结束的开端
第六章 一览无余的媒介
第七章 成人化的儿童
第八章 正在消失的儿童
第九章 六个问题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