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享誉中外、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哲学名著,也是一部中国学术的超级畅销书。它是根据一代哲人冯友兰在美国的讲稿整理而成的,并且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中国哲学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冯友兰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定价:33.00元
  • ISBN:7301173954
儒家学说大部分是论证这种社会制度合理,或者是这种制度的理论说明。经济条件打下了它的基础,儒家学说说明了它的伦理意义。

由于这种社会制度是一定的经济条件的产物,而这些条件又是其地理环境的产物,所以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种制度及其理论说明,都是很自然的。

因此,儒家学说自然而然成为正统哲学,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现代欧美的工业化侵入,改变了中国生活的经济基础为止。
可止 //家族制度 祖先崇拜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11-30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明晰与暗示是不可得兼的。一种表达,越是明晰,就越少暗示;正如一种表达,越是散文化,就越少诗意。
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2-04-15 添加
此章节有24条书摘 点击查看
知识论问题的提出,只有在强调区别主观和客观的时候。而在审美连续体中没有这样的区别。在审美连续体中认识者和被认识的是一个整体。
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哲学所用的语言,富于暗示而不很明晰。它不很明晰,因为它并不表示任何演经推理中的概念。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2-04-17 添加
此章节有11条书摘 点击查看
封建主的“家”不仅是政治、经济权力的中心,也是学术的中心。附属于它们的有具有各门专业知识的官吏。但是普通人民没有受教育的份儿,所以他们中间没有学人。
这就是刘歆理论所反映的事实:周朝前期官、师不分。

“礼失而求诸野”
这些原来的贵族或官吏流落民间,遍及全国,他们就以私人身份靠他们的专门才能或技艺为生。这些向另外的私人传授学术的人,就变成职业教师,于是出现了师与官的分离。

于是有教授经典和指导礼乐的专家,他们名为“儒”。也有战争武艺专家,他们是“侠”,即武士。有说话艺术专家,他们被称为“辩者”。有巫医、卜筮、占星、术数的专家,他们被称为“方士”。还有可以充当封建统治者私人顾问的实际政治家,他们被称为“法术之士”。最后,还有些人,很有学问和天才,但是深受当时政治动乱之苦,就退出人类社会,躲进自然天地,他们被称为“隐者”。

套用刘歆的话,我可以说: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者。名家者流盖出于辩者。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者流盖出于法述之士。
可止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12-01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从前面的引证,我们也可以看出,他自认为是继承古代文化并使之垂之永久的人,与他同时的一些人也这么认为。

他的工作是以述为作,这使得他的学派重新解释了前代的文化。他坚持了古代中他认为是最好的东西,又创立了一个有力的传统,一直传到最近的时代,这个时代又像孔子本人的时代,中国又面临巨大而严重的经济、社会变化。

最后,他是中国的第一位教师。虽然从历史上说,他当初不过是普通教师,但是后来有些时代认为他是“至圣先师”,也许是不无道理的。

可止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12-01 添加
此章节有8条书摘 点击查看
按照墨子的理论,国家的性质必然是极权主义的,国君的权力必定是绝对化的。这是从他的国家起源理论所导致的必然结论。因为国家之所以产生就是为了制止人们由各行其是而产生的混乱。因此,依墨子的说法,国家的职责就是“一同国之义”(同上)。在一国之内,只能有一个是非标准(“义”),这个“义”只能由国家制定。一国之内,不能容忍多重标准,那将导致混乱,使民众又回到“自然状态”中去,结果除混乱外,无所成。从这种政治理论中可以看到,墨子把“侠”的职业道德发展到政治理论,强调集体纪律和集体的顺服。它也反映了墨子时代的政治混乱局面,使许多人倾向中央集权,认为即便专制,也比混乱要好。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03-14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斯宾诺莎曾说过:“人越多了解事物的因果由来,他就能越多地掌握事件的后果,并减少由此而来的苦楚。”用道家的话来说,这就是“以理化情”。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03-15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哲学,和其它各门知识一样,必须以经验为出发点。但是哲学,特别是形上学,又与其他各门知识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哲学的发展使它最终达到超越经验的“某物”。在这个“某物”中,存在着从逻辑上说不可感只可思的东西。例如,方桌可感,而“方”不可感。这不是因为我们的感官发展不完全,而是因为“方”是一“理”,从逻辑上说,“理”只可思而不可感。

在这个“某物”中,也有既不可感,而且严格说来,亦不可思者。在第一章中,我说,哲学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由于它的反思的性质,它最终必须思想从逻辑上说不可能成为思想的对象的“某物”。例如,宇宙,由于它是一切存在的全体,从逻辑上说,不可能成为思想的对象。我们在第十九章已经知道,“天”字有时候在这种全体的意义上使用,如郭象说;“天者,万物之总名也。”由于宇宙是一切存在的全体,所以一个人思及宇宙时,他是在反思地思,因为这个思和思的人也一定都包括在这个全体之内。但是当他思及这个全体,这个全体就在他的思之内而不包括这个思的本身。因为它是思的对象,所以与思相对而立。所以他思及的全体,实际上并不是一切存在的全体。可是他仍须思及全体,才能认识到全体不可思。人需要思,才能知道不可思者;正如有时候人需要声音才能知道静默。人必须思及不可思者,可是刚一要这么做,它就立即溜掉了。这正是哲学的最迷人而又最恼人的地方。

从逻辑上说不可感者,超越经验;既不可感又不可思者,超越理智。关于超越经验和理智者,人不可能说得很多。所以哲学,至少是形上学,在它的性质上,一定是简单的。否则它又变成了简直是坏的科学。它虽然只有些简单的观念,也足够完成它的任务。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9-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