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及其辨证的授课方法,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王阳明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定价:45.00
  • ISBN:721007970X
有人问:“读书就是为了修养我的本心,因此是必不可缺的。但是读的时候,未免有种为了科举考试的意思生出来,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呢?”
先生说:“只要良知是纯粹的,即便是为了科举考试,也不会成为心的牵绊,就是有一点牵绊,也比较容易发现并克除掉。例如读书时,良知发现死背的想法是不对的,就克去它;良知发现求速的想法是不对的,就克去它;良知发现有自夸好胜的想法是不对的,就克去它。如此一来,总是把自己的所学所得与圣贤印证,就是一个纯乎天理的心。所以无论怎样去读书,都是修养本心罢了,怎么会成为心的牵绊呢。
又问先生:“虽蒙老师开导,怎奈自己天资庸下,实在摆脱不掉科举功名的牵绊。我曾听说,人的穷困和通达都是由命运安排,天资聪颖的人,对科举等事情大概会不屑一顾。我为声名利禄所牵绊,甘心为了它而读书,只能独自苦恼。想摒除这个念头,又受制于双亲,不敢撂下,到底该怎么办?”
先生说:“把这类事情归怨于双亲的人真是太多了,说到底,还是他自己没有志向。志向立得正确,千事万事之于良知只是一事。读书作文怎么会成为人的负担呢?不过是人累在得失上罢了!”先生因而感叹说:“良知的学问不明,不知因此耽误了多少英雄好汉!
叶慕雪 //万始由心,怎生得怪罪之意? 什么家为何会伤人,于与外假,不过是自我停滞的借口。 那是成长中的体验,可能是无奈的伤痛,可能会有无法释怀的忧愁,却不是不能成长的理由。 正是:良知的学问不明,不知耽误了多少英雄好汉。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7-19 添加
此章节有5条书摘 点击查看
吟寒子 //心即理,万物从心。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7-07-05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离去了。柴鸣治进来问:“先生您说了什么话,让他们父子俩这么快就感动悔悟了?
先生说:“我只是说了舜是世间大不孝的子,瞽叟是世间大慈的父。”
柴鸣治感到十分惊讶,请问。
先生说:“舜常常自以为是最不孝的,因此他能孝;瞽叟常常自我感觉是最慈爱的父亲,所以他不能慈爱。只记得舜是自己养育大的,现在却不能令自己开心,他不知道自己的心已被后妻所迷惑,尚且说自己慈爱,所以就更加不能慈爱了。舜总是记着小时候父亲是多么爱他,而如今之所以不爱了,只因为自己尽孝还不够,舜天天想夜夜思的都是检讨自己尽孝不够的地方,因此他就更加孝顺。等到瞽叟高兴时,他只不过是恢复了本原有的慈爱而已。所以,后世的人称舜为古今能够大孝的儿子,瞽叟也
就变成了一个慈祥的父亲。”
叶慕雪 //何是孝,何是不孝?从这看来,再比照《巨婴国》对孝字的解读,传统文化不是照着说,是要接着说。拿隔夜饭喂今天的肚子,不难吃才怪。
+1
分享 收藏 1条评论 2017-08-10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