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最具学术价值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类著作之一。 许纪霖教授的知识分子研究久负盛名, 《家国天下》一书是许纪霖教授十年磨一剑、在思想史内的深耕之作。本书探索了在风雨动荡的历史
……
[ 展开全部 ]
转型过程中,中国人如何理解自我和国家。 在当代政治中,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智慧。 本书认为特殊的民族认同需要用普适价值来调节,由此提出了“新天下主义”的重要概念,这是对民族国家和传统天下主义的双重超克。 ---------------------------------------------------------------------------------------------------------------- 清末民初,也就是中国的现代转型发生之初,中国在“认同”问题上,产生了共同体和个人两个层面的危机,分别表现为政治秩序危机和精神秩序危机。 一百年来,中国知识界对“中国”的想象并非铁板一块,它随着运动、思潮在变化,它在欧风美雨的家族天下之间摇摆挣扎,国家机器本身,也在不断调整,以获求统治的正当性,而知识分子和国家机器对于“中国”的理解,也左右着我们普通人对国家、对个人的认同。 本书的意图,就是在思想史中,探寻中国近现代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和转变。作者从传统的“天下观念”遭受现代性冲击入手,讨论了儒家、晚清立宪派与革命派、晚清的地方认同和个人认同、五四的“世界主义”、文明与富强之间的竞争、民族主义等等中国近现代思想革命中的尝试。最终,作者设计出“新天下主义”的认同模式,用来解决国家认同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 收起 ]
作者:许纪霖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CNY 55.00
ISBN:7208141967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只显示目录
导 论 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
家国天下需要在新的理解和建构之中重新关联,既划清各自的疆域,同时又相制衡。
先说家与国。
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论,现代社会分为系统世界和生活世界。系统世界是一个以市场和权力为轴心的世界,生活世界是非功利的、人与人情感自由交流的世界。
显然,国(政治)属于系统世界,而家(社会)属于生活世界。这两个世界的价值轴心是不同的,系统世界以权利与契约规范市场,以法治和民主制约权力,而生活世界更多的是私人的交往,以人伦和道德调节人际关系。
哈贝马斯特别强调,系统世界与生活世界各有各的价值轴心,只要不越界筑路,都是合理的。
问题出在当今社会系统世界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将市场与权力的原则扩大运用到生活世界,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往充满了去人格、去情感、去伦理的功利气味,不是等级性的权力宰制,就是市场交易的金钱挂帅。尤其是国家权力至高无上,又无所不在,权力的原则进入生活世界代替伦理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大行其道。
在中国,还有相反的情形,即生活世界对系统世界的反向殖民化。儒家作为生活世界的伦理原则,侵入到政治领域之中,在平等的契约空间中拉关系,在严肃的法治秩序中讲人情。
东方智慧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7-11-1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9
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上编 从古代“中国”到现代国家认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一章 多元脉络中的“中国”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二章 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三章 现代中国的天下与夷夏之变异
在讨论古代中国的民族认同或国家认同的时候,我们会遭遇到这样的悖论性现象,一方面中国具有帝国的气魄和视野,以全人类的天下意识来包容异族、威慑四方;另一方面中原民族又有华夏中心主义心态,傲视四周的蛮夷狄戎。天下主义与夷夏之辨,恰恰构成了古代中国自我认同的两面性,离开了任何一面都无法理解其真正的内涵。
袁圈圈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8-08-28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四章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国家认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五章 两种国家认同: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中编 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国家建构:权力还是权威?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七章 “魏玛时期”的国家建构与代表性危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八章 国家建构的基础:富强还是文明?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九章 国家富强背后的进化论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十章 国家建构的正当性来源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十一章 新儒家的治国方案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下编 个人、地方与天下认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十二章 现代中国的个人认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十三章 国家建构中的地方认同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十四章 五四:世界主义情怀的爱国运动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十五章 新天下主义与中国的内外秩序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参考文献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后 记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导 论 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
上编 从古代“中国”到现代国家认同
第一章 多元脉络中的“中国”
第二章 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
第三章 现代中国的天下与夷夏之变异
第四章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国家认同
第五章 两种国家认同: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
中编 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
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国家建构:权力还是权威?
第七章 “魏玛时期”的国家建构与代表性危机
第八章 国家建构的基础:富强还是文明?
第九章 国家富强背后的进化论
第十章 国家建构的正当性来源
第十一章 新儒家的治国方案
下编 个人、地方与天下认同
第十二章 现代中国的个人认同
第十三章 国家建构中的地方认同
第十四章 五四:世界主义情怀的爱国运动
第十五章 新天下主义与中国的内外秩序
参考文献
后 记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导 论 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
上编 从古代“中国”到现代国家认同
第一章 多元脉络中的“中国”
第二章 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
第三章 现代中国的天下与夷夏之变异
第四章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国家认同
第五章 两种国家认同: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
中编 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
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国家建构:权力还是权威?
第七章 “魏玛时期”的国家建构与代表性危机
第八章 国家建构的基础:富强还是文明?
第九章 国家富强背后的进化论
第十章 国家建构的正当性来源
第十一章 新儒家的治国方案
下编 个人、地方与天下认同
第十二章 现代中国的个人认同
第十三章 国家建构中的地方认同
第十四章 五四:世界主义情怀的爱国运动
第十五章 新天下主义与中国的内外秩序
参考文献
后 记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导 论 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
先说家与国。
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论,现代社会分为系统世界和生活世界。系统世界是一个以市场和权力为轴心的世界,生活世界是非功利的、人与人情感自由交流的世界。
显然,国(政治)属于系统世界,而家(社会)属于生活世界。这两个世界的价值轴心是不同的,系统世界以权利与契约规范市场,以法治和民主制约权力,而生活世界更多的是私人的交往,以人伦和道德调节人际关系。
哈贝马斯特别强调,系统世界与生活世界各有各的价值轴心,只要不越界筑路,都是合理的。
问题出在当今社会系统世界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将市场与权力的原则扩大运用到生活世界,以至于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往充满了去人格、去情感、去伦理的功利气味,不是等级性的权力宰制,就是市场交易的金钱挂帅。尤其是国家权力至高无上,又无所不在,权力的原则进入生活世界代替伦理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大行其道。
在中国,还有相反的情形,即生活世界对系统世界的反向殖民化。儒家作为生活世界的伦理原则,侵入到政治领域之中,在平等的契约空间中拉关系,在严肃的法治秩序中讲人情。
上编 从古代“中国”到现代国家认同
第一章 多元脉络中的“中国”
第二章 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
第三章 现代中国的天下与夷夏之变异
第四章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中的国家认同
第五章 两种国家认同: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
中编 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
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国家建构:权力还是权威?
第七章 “魏玛时期”的国家建构与代表性危机
第八章 国家建构的基础:富强还是文明?
第九章 国家富强背后的进化论
第十章 国家建构的正当性来源
第十一章 新儒家的治国方案
下编 个人、地方与天下认同
第十二章 现代中国的个人认同
第十三章 国家建构中的地方认同
第十四章 五四:世界主义情怀的爱国运动
第十五章 新天下主义与中国的内外秩序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