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
注册
登录
|
搜索
正在搜索中...
首页
我的书架
我的主页
我的收藏
我的书评
不健康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
……
[ 展开全部 ]
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对我有特殊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一次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书《情感敲诈》(Emotional Blackmail),这本书让我读得很过瘾,尤其是长期困扰自己的一些东西一瞬间就明白了,这种理解来得相当简单容易。那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这样写书呢?为什么非得将书写得晦涩难懂呢? 也许这是一个重要的起因,为什么我自己的书会写成我现在的风格。 ——武志红 读到流泪,所有被自我怀疑,焦虑,不安全感的所困扰的孩子都应该看一看。 ——读者评论 终于明白我那莫名的烦躁、焦虑、愤怒真正的来源,为什么十年前没遇到这本书呢?可惜,早点遇见就能早点解脱。 ——读者评论 阅读这本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要完成一个“阻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当我们检视和察觉了自己的“毒素”之后,当我们逐步完成了“疗毒”过程之后,我们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是,拿出信心和勇气“阻断毒源”。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孩子。 ——豆瓣网友 才看到前言就激动掉泪了,就好像自己想了很久的话被人写了下来。 ——豆瓣网友
[ 收起 ]
作者:(美)苏珊·福沃德博士 (美)克雷格·巴克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阳光博客
定价:58.00
ISBN:7569918819
给个评价
做个书摘
书摘 (21 )
评价 (1 )
查看所有书摘
按目录显示书摘
只显示目录
推 荐 序 直面家庭的真相 武志红
譬如中国人好面子。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孩子的时候是没有面子的,既然父母怎么对孩子都是对的,那么父母可以肆无忌惮地否定孩子、攻击
孩子,孩子的尊严荡然无存。于是,等长大了有力量有力气了,就会过度地去捍卫自己的面子。
譬如中国人好吃。为什么?因为看似“一切为了孩子”的我们,实际上在喂孩子吃奶这件事上做得相当之差。于是我们做孩子时吃奶的欲望普遍没有得到满足,一切没有完成的重大愿望都会成为诅咒般的力量,这种吃奶的饥渴感最后就化为了对吃的执着。
譬如中国人有私德而缺乏公德。为什么?因为私德的核心是孝道,是孩子要无条件地遵从父母的规则,这是“非如此不可”的、必须做的东西。相反,公德的核心是良知,但在家里过度孝顺的我们到了社会上就忍不住想放肆,破坏公德都会给我们叛逆的快感。可以说,破坏公德就是过度孝顺的阴影。
类似这样的对比,如果仔细分析起来,可以无穷无尽。
王玉琼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6-0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前 言 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有毒的父母都对你做了什么
不论小时候的经历如何不同,是常常挨打还是被独自留在家,是遭受性虐待还是被当作傻瓜对待,是被过度宠溺还是为负罪感所累,中毒的成年子女所表现的症状都惊人地相似: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毁灭式行为。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而且无是处。
这些想法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中毒的子女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因为父母的虐待而自责。对于一个毫无防范、依赖父母的孩子来说,很容易觉得自己做了“坏事”在先,惹得父亲发火是理所当然的,并因此感到愧疚。他如何会认识到这样一个可怕的事实——本该保护他的父亲竟然不值得信赖!
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会继续背负着身为不称职子女的罪恶感,很难建立起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由此引发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反过来,也将影响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王玉琼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6-0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一部分 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一章 “他们当时只不过是想帮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将他们拉下神坛
神圣的父母制订规则,进行审判,造成痛苦。不论他们仍然在世还是已经作古,在神化他们的同时,也意味着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恪守他们所信奉的规则,将痛苦的情感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将它们合理化,说服自己其实这对你还颇有益处。是时候停止这一切了。
当你将有毒的父母拉下神坛、让他们回归凡人姿态的时候,当你找到勇气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们的时候,你才能在与他们的关系中实现力量的平衡。
王玉琼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6-0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二章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不称职的父母
让孩子做个孩子
孩子对语言信息以及非语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绵吸水一般—完全不加选择地全盘接收。他们倾听父母的言谈,观察父母的举止,并且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接触不到任何家庭以外的参照标准,于是,在家中获取的关于自身及他人的信息便被孩子当作普世真理,深深铭刻于心。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对于孩子的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尤其是性别身份的形成至关重要。虽然在过去二十年里,父母角色历经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你的父母曾经应该承担的所有义务同样适用于现在的父母。
王玉琼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6-02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三章 “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操控型父母
“为什么你就不能像你姐姐那样”
许多有毒的父母会把一个孩子与其他的孩子作比较,以突显其不足,使他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因此不能得到父母的爱,这就促使孩子不顾一切去迎合父母的想法,以得到他们的认同和喜爱。父母采用这种分而击之的策略来对付那些过于独立、威胁到家庭稳定的子女。
不论是不是故意的,这些父母都把正常的家庭子女间的竞争挑拨得更加激烈、残酷,这种竟争会阻碍兄弟姐妹间感情的健康发展,影响极其深远。除了使孩子的自我形象受损,消极的对比也会造成兄弟姐妹间的憎恨与嫉妒,令他们的感情一生蒙尘。
王玉琼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6-0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四章 “这个家里没有酒鬼”——酗酒型父母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五章 “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身体虐待型父母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六章 “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言语虐待型父母
当“你是”变为“我是”
毫无疑问,孩子会因为朋友、老师、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贬损受到伤害,而最容易带来伤害的还是父母,毕竟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如果母亲常说“你真蠢”,那你就是蠢的;如果父亲常说“你真
没用”,那你就一定没用。孩子们不会从其他角度审视这些评价并提出质疑。
当你从别人嘴里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并让这些评价进入你的潜意识时,你就是在“内化”它们。负面评价的内化—变“你是”为“我是”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的基础。言语虐待不仅严重损害了你作为一个可爱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人的正当的自我认知,还会对你的生存方式及成就价值产生必然的负面预期。
王玉琼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6-0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3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七章 “父亲对我做的事情永远都不可以告诉任何人”——性虐待型父母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八章 为什么父母们会这样做——家庭体系
这个世界,你才能够决定自己是谁、该如何与人相处。如果你的父母有毒的话,很可能你会做出如下自我评价:
·我没法相信任何人。
·我不值得被人关心。
·我永远都不会成功。
这些评价会将你引向失败,所以你必须改变它。改变一些早期的自我认知,你的人生轨迹也会随之改变。但是你首先必须明白,家庭体系对你
的感受、生活方式和信仰的形成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记住,你的父母也有父母。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你的父母所发明,而是从先辈
那里继承的一整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规则、交流、观念。
王玉琼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6-03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二部分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九章 “我认为上帝想让我好起来,而不是想让我原谅”——原谅的陷阱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十章 “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可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到”——观念、感受、行为调查表
没有人的自我界定是完全准确的。我们都是庞大社会中的一部分,都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没有人能完全摆脱情感依赖,不论何种形式,也极少有人愿意这样做。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开放式关系需要一定的感情上的相互依存。也正因为如此,自我界定在某种程度上必须具备灵活性。向父母妥协也没什么错,只要是出于你自己的主观意愿。我想说的是,保持你情感的完整性,忠于你内心的真实想法。
王玉琼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6-04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十一章 “我就是没办法丢下他们不管”——自我界定
你对他人的反应取决于他人对你的认同感。只有在没有人反对你、批评你、厌恶你的情况下,你才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你的感情相对于激发这些感情的事件来说往往过于激烈。你可能会把一个小小的建议看作人身攻击,把有建设性的微小批评看作个人的失败。没有了别人的肯定,连维持最起码的情绪稳定都会十分艰难。
王玉琼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6-04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十二章 “你不该为……负责”——不再自我惩罚
悲伤确实可能使人在一段时间之内陷入低落、痛苦的情绪,但逃避只是暂时的,悲伤的情绪早晚会回来——有时会在你最不希望的时候回来。许多人在刚刚承受失去时不愿悲伤难过,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需要坚强,或者需要照顾其他人。但这些人往往会在多年后,面对某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时,情绪突然崩溃。其实,直到他们最终经历了这姗姗来迟的悲伤时,他们的情绪才能够回到正轨。悲伤也有开端、中段和结尾,我们都必须一步步经历这些阶段。如果你试图逃避悲伤,悲伤将会永远伴随你,阻碍你得到快乐。
王玉琼
//
愤怒和悲伤相互相依,都是情感损失的表现,我们的忽视或压抑,都会不断在内心破坏着我们的自我价值。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6-04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2
条书摘
点击查看
第十三章 一劳永逸地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十四章 有些创伤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第十五章 “我能保护自己的孩子”——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尾 声 放弃斗争
你正在将衡量标准从父母的意见转变为自已的想法。你正学着相信自己对于现实的认知。你会发现,尽管父母不同意你的观点或不认可你的做法,但你仍然可以抵御他们的否定带给你的焦虑,因为你不再需要他们的认可。你正在成为自己的主人。
王玉琼
//
+1
0
分享
收藏
0
条评论
2019-06-04 添加
在此章节添加书摘
此章节有
1
条书摘
点击查看
导购链接
×
做书摘
文字书摘
读图识字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保存原图片为书摘
上传图片
识别
最多输入
500
个字
上传图片
重新上传
写点笔记吧
至少还需要输入
10
字
章节(选填)
推 荐 序 直面家庭的真相 武志红
前 言 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第一部分 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第一章 “他们当时只不过是想帮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第二章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不称职的父母
第三章 “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操控型父母
第四章 “这个家里没有酒鬼”——酗酒型父母
第五章 “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身体虐待型父母
第六章 “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言语虐待型父母
第七章 “父亲对我做的事情永远都不可以告诉任何人”——性虐待型父母
第八章 为什么父母们会这样做——家庭体系
第二部分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第九章 “我认为上帝想让我好起来,而不是想让我原谅”——原谅的陷阱
第十章 “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可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到”——观念、感受、行为调查表
第十一章 “我就是没办法丢下他们不管”——自我界定
第十二章 “你不该为……负责”——不再自我惩罚
第十三章 一劳永逸地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
第十四章 有些创伤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
第十五章 “我能保护自己的孩子”——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
尾 声 放弃斗争
页码(选填)
这本书已经添加了这些章节,请勾选或者新建你的书摘所属的章节
add
up
down
remove
推 荐 序 直面家庭的真相 武志红
前 言 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第一部分 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第一章 “他们当时只不过是想帮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第二章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不称职的父母
第三章 “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操控型父母
第四章 “这个家里没有酒鬼”——酗酒型父母
第五章 “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身体虐待型父母
第六章 “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言语虐待型父母
第七章 “父亲对我做的事情永远都不可以告诉任何人”——性虐待型父母
第八章 为什么父母们会这样做——家庭体系
第二部分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第九章 “我认为上帝想让我好起来,而不是想让我原谅”——原谅的陷阱
第十章 “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可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到”——观念、感受、行为调查表
第十一章 “我就是没办法丢下他们不管”——自我界定
第十二章 “你不该为……负责”——不再自我惩罚
第十三章 一劳永逸地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
第十四章 有些创伤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
第十五章 “我能保护自己的孩子”——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
尾 声 放弃斗争
×
添加一个书摘本
搜索创建书摘本
搜索
正在搜索...
不对,换一下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ISBN
*
*
推 荐 序 直面家庭的真相 武志红
孩子,孩子的尊严荡然无存。于是,等长大了有力量有力气了,就会过度地去捍卫自己的面子。
譬如中国人好吃。为什么?因为看似“一切为了孩子”的我们,实际上在喂孩子吃奶这件事上做得相当之差。于是我们做孩子时吃奶的欲望普遍没有得到满足,一切没有完成的重大愿望都会成为诅咒般的力量,这种吃奶的饥渴感最后就化为了对吃的执着。
譬如中国人有私德而缺乏公德。为什么?因为私德的核心是孝道,是孩子要无条件地遵从父母的规则,这是“非如此不可”的、必须做的东西。相反,公德的核心是良知,但在家里过度孝顺的我们到了社会上就忍不住想放肆,破坏公德都会给我们叛逆的快感。可以说,破坏公德就是过度孝顺的阴影。
类似这样的对比,如果仔细分析起来,可以无穷无尽。
前 言 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不论小时候的经历如何不同,是常常挨打还是被独自留在家,是遭受性虐待还是被当作傻瓜对待,是被过度宠溺还是为负罪感所累,中毒的成年子女所表现的症状都惊人地相似: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毁灭式行为。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讨人喜欢而且无是处。
这些想法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中毒的子女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因为父母的虐待而自责。对于一个毫无防范、依赖父母的孩子来说,很容易觉得自己做了“坏事”在先,惹得父亲发火是理所当然的,并因此感到愧疚。他如何会认识到这样一个可怕的事实——本该保护他的父亲竟然不值得信赖!
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会继续背负着身为不称职子女的罪恶感,很难建立起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由此引发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反过来,也将影响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部分 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第一章 “他们当时只不过是想帮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神圣的父母制订规则,进行审判,造成痛苦。不论他们仍然在世还是已经作古,在神化他们的同时,也意味着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恪守他们所信奉的规则,将痛苦的情感视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将它们合理化,说服自己其实这对你还颇有益处。是时候停止这一切了。
当你将有毒的父母拉下神坛、让他们回归凡人姿态的时候,当你找到勇气实事求是地看待他们的时候,你才能在与他们的关系中实现力量的平衡。
第二章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不称职的父母
孩子对语言信息以及非语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绵吸水一般—完全不加选择地全盘接收。他们倾听父母的言谈,观察父母的举止,并且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接触不到任何家庭以外的参照标准,于是,在家中获取的关于自身及他人的信息便被孩子当作普世真理,深深铭刻于心。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对于孩子的自我认同感的形成—尤其是性别身份的形成至关重要。虽然在过去二十年里,父母角色历经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你的父母曾经应该承担的所有义务同样适用于现在的父母。
第三章 “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操控型父母
许多有毒的父母会把一个孩子与其他的孩子作比较,以突显其不足,使他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因此不能得到父母的爱,这就促使孩子不顾一切去迎合父母的想法,以得到他们的认同和喜爱。父母采用这种分而击之的策略来对付那些过于独立、威胁到家庭稳定的子女。
不论是不是故意的,这些父母都把正常的家庭子女间的竞争挑拨得更加激烈、残酷,这种竟争会阻碍兄弟姐妹间感情的健康发展,影响极其深远。除了使孩子的自我形象受损,消极的对比也会造成兄弟姐妹间的憎恨与嫉妒,令他们的感情一生蒙尘。
第四章 “这个家里没有酒鬼”——酗酒型父母
第五章 “你永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身体虐待型父母
第六章 “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言语虐待型父母
毫无疑问,孩子会因为朋友、老师、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贬损受到伤害,而最容易带来伤害的还是父母,毕竟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如果母亲常说“你真蠢”,那你就是蠢的;如果父亲常说“你真
没用”,那你就一定没用。孩子们不会从其他角度审视这些评价并提出质疑。
当你从别人嘴里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并让这些评价进入你的潜意识时,你就是在“内化”它们。负面评价的内化—变“你是”为“我是”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的基础。言语虐待不仅严重损害了你作为一个可爱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人的正当的自我认知,还会对你的生存方式及成就价值产生必然的负面预期。
第七章 “父亲对我做的事情永远都不可以告诉任何人”——性虐待型父母
第八章 为什么父母们会这样做——家庭体系
·我没法相信任何人。
·我不值得被人关心。
·我永远都不会成功。
这些评价会将你引向失败,所以你必须改变它。改变一些早期的自我认知,你的人生轨迹也会随之改变。但是你首先必须明白,家庭体系对你
的感受、生活方式和信仰的形成究竟有多大的影响。
记住,你的父母也有父母。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你的父母所发明,而是从先辈
那里继承的一整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规则、交流、观念。
第二部分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第九章 “我认为上帝想让我好起来,而不是想让我原谅”——原谅的陷阱
第十章 “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可为什么自己感觉不到”——观念、感受、行为调查表
第十一章 “我就是没办法丢下他们不管”——自我界定
第十二章 “你不该为……负责”——不再自我惩罚
第十三章 一劳永逸地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
第十四章 有些创伤需要专业的心理治疗
第十五章 “我能保护自己的孩子”——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
尾 声 放弃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