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毛泽东出生时起,至建国时止,讲述了毛泽东开蒙、求学过程,以及他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直至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共和国。作者没有将更多的笔墨着眼于对诸多历史事 …… [ 展开全部 ]
  • 作者:任志刚
  •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定价:48.00
  • ISBN:7511244661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这是毛泽东最不同于中国其他领袖的地方,他是中国近代领袖中唯一真正在土地上劳作过的人。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他知道得清清楚楚,面对“大跃进”中的宣传说亩产上万斤,毛泽东说这是吹牛、放大炮,并对某位领导说,你没有种过地,我是种过地的。仅仅通过这一段话,我们是无法知道这位领导是谁的,因为中国近代的领袖们都没有真正种过地,毛泽东是很特殊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11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读书的这三种用途到了毛泽东这里达到了极大化:读书增长才干,毛泽东读了一辈子书,也检验和应用了一辈子知识和理论;读书可以修饰,毛泽东的光芒也来自他的博大精深;读书可以消遣,高处不胜寒,站在人类历史高点的毛泽东是孤独的,他的消遣只能是和人类历史上的天才们交流,渠道就是读书。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12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世俗领袖常常在观念上无法等价于思想家,就是因为思想家可以没有敌人,仅仅靠着极致的思考就可能产生天才的火花,而政治家则是相反,一般来讲,敌人越多,政治家的水平越高。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13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诸如将来要当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等。而毛泽东则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然后按它去做,而不是张嘴就来。在没有找到真理的情况下,为了一个自我设定的高尚的目标努力学习,大约是最正常的最积极的做法。虽然积极努力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找到正确的路径,但先学起来是不会有错的。你想与高人过招吗?先让自己的本事大起来。你想看得更远吗?先往高处爬。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1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有人说人生其实就是要做到六个字,年轻的时候三个字:不要怕;老了以后三个字:不要悔。就是啊,怕什么呢?此生无悔足矣。不过我们要学习的不光是这一境界,而是世间还有更高境界,那就是探索成功之道,登上成功之巅,不要忘了我们现在是在学习毛泽东。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15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花费时间叙述在革命史上并不重要的这一段历史呢?主要就是想说明毛泽东的路子实际上是很窄的,在走上正确的道路之前他是认真地尝试过许多不同的道路。否定是得到真理的唯一途径。残酷的不光是代价较大,而是在于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之前的一切失败的价值为零,也就是说只有在找到了成功之路以后所有的失败才是有价值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错,但要找到成功之父才能孕育成功。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16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性格温和的人最易和人相处,往往更有人缘,似乎距离成功更近些,其实这是假象,因为性格温和的人,可能天生就有另一种缺陷,那就是不够锋利,缺少突破力,而真正解决问题和困难,有时候需要的是一种决绝的意志力。所以性格鲜明的人,实在没有必要非得将自己的棱角磨平来适应他人。关键还是要把目光放在大事情上。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1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蒋介石比毛泽东早一步懂得枪杆子的重要性,也早一步掌握了枪杆子,靠着与买办联手,最终得到中国的财主们的支持,爬上了中国统治者的宝座,用中国的国家利益作为抵押品,获得了英美财团的金钱支持,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乍一看好像是获利不小。但他的提案,却将热衷于搞宣传的毛泽东逼得开始培养自己的力量,这恐怕是任何反动派都没有想到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18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他的眼睛看到的是细节,他提醒陈独秀注意:“右派有兵,左派没有兵,即右派有一排兵也比左派有力量。”这种见识真正是高明之极,这种对老百姓来讲是显而易见的道理,知识分子理解起来却是如此困难,这恰恰是知识分子问题的根源所在。不要小看毛泽东说的大实话,要知道他一直在找高层次的真理,但此时的他已经回归了基层,也就是最基本的道理,他能说出大实话了。这是一个伟大的跨越,知识分子往往追求超越平凡的道理,但一旦找到了回归平凡的道理,又比平民了解得更为透彻,这大概就是常讲的螺旋式上升吧。显然毛泽东已经在接近他所探求的大的本原了,但这一大本原隐藏之深,没有强大的外力,居然就是不出头。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19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毛泽东心灵中最闪光的一面,不是他的性格,事实上如果不认可他是领袖,他的性格并不是叫许多人喜欢的,他最光辉的是他渴望胜利。你要是喜欢他,认可他为领袖,你就会发现他绝对是个天才人物,他几乎可以在任何方面表现出杰出的才华,但要是你不喜欢他,他又是叫人绝对不愉快的,甚至是叫人难以忍受的。他的个性就像是锋利的刀刃,只要你站在他的对面,你就会感到悚然与不安。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22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毛泽东的独断作风也受到指责,一时间军内意见纷纷,毛泽东表现出强悍的一面,一度以书面提出辞职的方式威胁那些反对他的人们,在这种近似不讲理的压迫中,毛泽东赢了一次。但这胜利并不牢靠,关键是大家伙儿没有意识到要靠毛泽东的路线才能胜利,毛泽东的圈子绕得太大,一般的军人反应不过来。另外,他们不认可毛泽东为领袖,因为他的性格容易给人压迫感,对照周恩来、朱德、陈毅的性格就能明了,一旦有了外来的头领,一些人就不愿意接受毛泽东的领导,问题就来了。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23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毛泽东的奇思妙想,在这个时候已经得到了全面的验证,从拿起枪杆子开始,在三湾改编军队确定党指挥枪,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纪律,到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到优待俘虏,开始了军队的建设,有了枪就建立政权,推进土改,然后滚动发展,这一步步走来,中间虽有调整但多是微调和进一步改进,只是更接近他的革命的方程式,最后他的理论得到实践的检验,关键是他的军队接受了最严酷的考验,蒋介石亲自率领的30万大军在毛泽东的3万人面前失败了,从这一天起,再没有敌人能够打败毛泽东。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25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路子不通就换条路,这才是关键,关键是不能硬拼,不能吃亏。这次战斗打得不好,博古就曾幸灾乐祸地说:看起来,狭隘经验论者指挥也不成。但我们知道这才是毛泽东最成功的地方,人最不可能做到的就是掌握敌人的情况,这样一旦实际情况与判断的不相符合,就要变动,这才是关键所在,博古显然没有弄明白。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26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一旦认可毛泽东为领头人,他性格中的锋利一面就成为光闪闪的优点。毛泽东渴望胜利,他无法忍受失败,只有最高的位置适合他,这一点是由他的志向和见识决定的。一旦处于最高位置,他就变得更容易和任何人相处,从呼唤民众大联合,到1925年的革命方程式,他一直在寻求合作,只是他的这种合作与周恩来不同,他是要求别人认可他为领袖的合作,这样的诉求,在蔡和森、何叔衡这里不成问题,到了陈独秀、王明那里就绝对行不通,在邓小平、叶剑英这里是能得到支持,也获得聂荣臻、林彪的默认,但在周恩来和朱德这里曾被婉言回绝,因为在竞争中大家都有机会获胜,只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核,才会分出胜负。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2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毛泽东力量虽小,被蒋介石逼迫得一路狂逃,但他高举起抗日的大旗,毫无疑问,在道义上他是站在最高点的。不错,你可以认为道义并没有绝对的意义,从来都是胜者为王,但是道义依然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也就是说一旦它从小变大,道义也是能放大力量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29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智慧在方方面面表现为顺序而非取舍。举例来说,人类为了飞天梦想实践了几千年,多数人不知道其关键不是飞起来,像万户那样,而是要先保证安全地降落下来,这真叫人目瞪口呆,不好理解吧?你看看天空的风筝,就知道大自然之力是能够将人类送上天空的,问题恰恰在于安全地降落,莱特兄弟的天才就在于此。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1-30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战略问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们远离了战争,和平时期人们主要的战争经历来自商战,既然商场如战场,那就要学习毛泽东的战争经验,战争就是立马分出胜败,利益最大,危险也最大,不可不慎。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2-01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1938年秋,贺子珍离开延安一年后,毛泽东同从上海到延安抗大学习的电影演员江青结婚。由于江青结过婚,可以想象江青是较为主动的,这场婚姻是不同寻常的,曾引起许多议论。人们实在无法理解毛泽东为什么会娶江青,因为当时奔向延安的优秀女青年很多,这次婚姻后来常被称作是个错误选择。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2-03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朱、毛会师时朱德的人马多于毛泽东的,所以朱德没有完全听从他的,陈毅在无意识中也曾夺过毛泽东的军权,到了苏区时期,王明指挥的博古那帮人更是将他的领导权完全剥夺,长征中谁都没有主意和办法了,毛泽东站出来领导,大家也只是给了他一个周恩来的助手的位置,稍稍不顺,林彪就要求换人。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2-04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当决战开始时,国军的数量还多于解放军,装备比解放军好,地盘依然大,人口依然多。但毛泽东看到的不是敌人的巨大势力,而是蒋介石在关键时刻还举棋不定,心存幻想难下决心实行战略退却这一点。舍不得,导致满盘皆输,毛泽东抓住了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进行决战。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21-12-05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