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的最新作品集。主要收录作者在台湾地区的重要演讲,以及他为台湾文化名人张忠谋、白先勇等著作所作序言等。这些作品重在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华文化,回应当代 …… [ 展开全部 ]
  • 作者:余秋雨
  •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 定价:49.5元
  • ISBN:7547312721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文化的一个重大责任,就是引导自己和别人从局促中走出。
小满 //看到不同的天地与自我。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9-16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年轻时总是一次次等待着某种深刻的声音来敲醒我们的愚笨。等到年长时才发现,真正敲醒我们的,总是通俗的声音。
小满 //俗与雅,浅薄与深刻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9-16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人群很容易一起沉沦,也很乐于一起抬头。当一个城市的人群习惯于一起抬头的时候,那么,别人也会抬起头来看他们。


三、与文化斡旋
指引人群,其实是文化的职能。
一座城市与文化的关系,现在已变得越来越复杂。原因是,不少城市管理者误认为凡文化总有魅力,一直在用心塑造自己城市的“文化形象”。哪座城市没有几段传说、几处古迹、几本老书、几个文人呢?于是他们详尽张扬,大加夸饰,都以为自己取得了足以压倒其他城市的“文化魅力”。

其实,这里有很多误解。

城市里的文化,并不等于“城市文化”。所谓“城市文化”,严格说来,是指因城市而产生的文化机制。其中包括与别处不同的作方式、引进方式、传播方式。其结果,是养成了所属市民的文化吐纳习惯。
小满 //学校里的文化不等于学校文化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9-16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何为平庸?
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
平庸者常常觉得自己什么也不缺少,其实缺少了一些最根本的东西,例如,他们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无感于人类历史的厚重,无感于终极道义的神圣,无感于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缺少的这一切,光凭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

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小满 //平庸的普遍,阅读的重要。平庸易沦,读书难持!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09-23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长年累月间我渐渐领悟,文学艺木作为一种精神劳作有点化历史、引渡众生、呼唤神圣的全部主动性和活泼性,如果仅是被动的再现,直接的同情,切实的评判,即便是热烈而公正也有负于使命,照理这样的领悟早就应该体现在作品之中,但是其间的关键,并不是艺术方法的更替,而是人格理想的转变。要真正实现,又谈何容易
小满 //文学艺术的智能。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12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总之,艺术是以审美形式达到人性自由的阶梯,一切违背这个方向的障碍物不管多么堂皇,都应该排除。
小满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12 添加
此章节有4条书摘 点击查看
东方美学的整体性也有负面效果,那就是缺乏对局部的分解力度。而没有分解力度,也就很难保证艺术肢体的强健。

混沌腺胧中流荡着的气韵,很可能掩荫着许多疲软部位。这种情况到了现代也更面临麻烦,因为混沌整体的美学格局只有在混沌整体的社会格局中才会自我安顿,而现代社会多层复杂结构的精细展开,使这种自我安顿失去了背景。

生气勃勃的下一代必然会要求东方艺术的每一部分都焕发出生命力,这是传统的东方美学难于做到的。
小满 //传于地理教师和专家口头笔端的”因地制宜”同样具有此样。 古典地理时代的混沌的整体观在现代细致精密的分工与社会也早已难以安放。 很多地理教育者,甚至一些地理教育专家,至今依旧抱着传统的整体性不放。以其混沌而误认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在现代社会多层复杂结构的精细展开中,于地理学科乃至地理科学的发展都无益处!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12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世间的大美总离不开人类的精神追求,没有这种追求,的沙漠和雄奇的群山只是一种未被迂发、未被唤醒、未被点化的美,因此再奇特也只是荒凉,无所谓美。由此可见,远行僧人的步正是在对沉睡的士地进行着开发、唤醒和点化。
小满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12 添加
此章节有2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记住:只有精彩时的选择,才会选择更加精彩。
小满 //不固守当下, 时刻放眼四方! 以现在的精彩为台阶, 向更精彩的地方迈进, 这是一种更大气, 更有魄力的舍得。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12 添加
此章节有4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荣格说,并不是一切生活在现代的人都可以称之为“现代人”。真正的现代人寥寥无几,他们既不站在昨天,也不站在明天,而是站在从昨天到明天的桥梁上。对这种过渡状态的充分感知,使他们在精神上显得十分孤独,因为广大民众总是潜意识地被历史迷雾所笼罩,其中一部分,还会在倒退的本质外面戴上伪现代的面具。只有真正的现代人知道自己是传统的产物,又是传统不忠的臣子,深知传统的缺失,日夜想以边缘性的创造去弥补。但心中又明白,今天的创造很快就会被超越,因此不能不时时陷于恐惧和烦恼。
小满 //什么是现代性人。 活在现代是不是就是现代的人?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05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因为对年轻人来说,更应该尽早解除那种貌似深沉的误会。这种误会,目前在很多高校里都很流行,不少教授把自己那些取材狭窄的论文当作了课堂讲述内容,而越是浮薄的社会气氛又越容易把晦涩当作学问。于是,中华文化好好一个可爱的大结构,被裁割成了可厌的小条块。
小满 //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11 添加
此章节有3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法国社会观察家L.申恩教授在一九九六年发表的《从巴黎到法兰克福》一文中指出:“在二十世纪后期的文化中,什么是最深刻的现代性?
第一是大流浪所产生的无界感受,
第二是寻根以后的失根状态,
第三是逃离权力体制后的孤独体验,
第四是保持格调却又关注流行生态和边际生态。”
小满 //现代性的形成,可于荣格的相对看。 现代性不是现代化,现代化是外在的行事与内在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而现代性则是沟通古今并以其关照当下的一种视野或情怀。 它可能是一种亲切的陌生,遥远的亲近……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12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
英国历史学家屈维廉(G.MTrevelyan)说:有一种说法,认为通俗一定容易,有趣一定浅薄,酶涩一定艰深,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容易读的东西最难写。
小满 //大道至简,大音希声。能把难事做易,举重若轻,一般人谈何容易! 课堂之上,那些看似妙手偶得的灵光乍现,看似水到渠成的铺陈垫转,哪一个不是积数十年思索之功。
+1
分享 收藏 0条评论 2018-11-17 添加
此章节有1条书摘 点击查看
还没有人在此章节添加过书摘,赶紧来抢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