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3-28
为何家会伤人(升级版)
本书为经典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的全新升级版。该书出版七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的震荡,好评如潮。在本书中,作者作了全新的修订,并新增六万字内容,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武志红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定价:39.80元
- ISBN:9787550230491
-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将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 “我与它"
。
前者的特征是,“我”将对方视为和“我”完全平等的一个人,而后者的特性是“我”将另一个人当作了自己实现目标的对象或工具。无论目标多么伟大,当一个人将另一个人视为对象或工具时,这种关系都是“我与它”的关系。 -
客体稳定性与情感稳定性
缺乏安全感,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涉及到一个广为人知的观念 ——妈妈最好亲自带孩子到 三岁。
为什么?因为,孩子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到三岁才能形成两个概念:客体稳定性与情感稳定性。客体即孩子身外的物体。幼小的孩子没有客体稳定的概念,他们能看到一个事物,才觉得这个事物存在,而看不到,他们就觉得这事物不存在了。所以,和他们玩藏猫猫的游戏,他们会玩得不亦乐乎。
情感稳定性,即一个人只要确认对方是爱自己的,那么,他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无端对这一点产生怀疑。
客体稳定的概念,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孩子一岁半即可形成,而情感稳定的概念,在良好的养育环境下,要到三岁才能形成。
只有形成这两个概念后,孩子才能承受与妈妈的长时间分离。长时间,指的是两个星期以上的时间。有研究表明,若在孩子三岁前,妈妈与孩子有两个星期以上的分离,会让孩子形成强烈的创伤。
所以,在三岁前,妈妈要尽可能亲自带孩子,不能与孩子有长时间分离,并且要与孩子有良好的互动。这样一来,孩子才能形成所谓的安全感。 -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精神胚胎
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认为,每个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依照这一观点,婴儿不是白纸,不是空瓶子。父母或成人可以扭曲孩子,让孩子成为一棵歪歪扭扭的树,但不能决定孩子是成为一棵杨树还是柳树.家长最多只是将本是杨树的孩子修剪成柳树,但孩子内心总是渴望成为他自己的样子。精神胚胎的发育,不是别的,就是孩子的感觉。感觉,是孩子碰触任一事物时,在建立关系那一刹那的产物.这份感觉,会滋养他的胚胎发育。
请注意,不是知识,不是教导,而是感觉。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时说:
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这也是蒙特梭利的观点,精神胚胎“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也就是说,每个孩子天然有他们的使命,而若父母想决定孩子的命运,他们就是破坏了孩子的命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