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2350

发布书摘:95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2-28

最新新闻写作必备全书

《最新新闻写作必备全书》从新闻写作基本知识开始,逐一对消息、通讯、广播新闻、电视新闻、文化娱乐新闻、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现场短新闻、新闻特写、会议新闻、社会新闻、体育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张浩
  •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 定价:56.00元
  • ISBN:9787801587329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22-08-26 摘录自第 132 页
    那么煤体名单又应该如何管理?这里提供以下实用的小诀窍:
    保存联络人的最新名单,以便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能有针对性地及
    时发布讯息,而非“胡子眉毛一把抓”,滥发新闻稿。
    编制一份含有以下信息的联络人名单:记者、自媒体人的姓名、所属单位、报道领域、爱好、手机号码、传真号码、电子邮件、微博账号、
    微信账号。
    确保名单经常更新。在备注一栏,记录下你们上一次见面的情况。了解并记录每一位煤体人的工作方式,包括他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接收信息,用最方便记者的形式发布新闻稿。注意每一位记者的截稿时间,
    不要在别人忙碌时打电话。
    原书为《不翻车的发布会——新闻发言人修炼手册》人民日报出版社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2-08-26 摘录自第 123 页
    还有个说法叫“三六九”原则。三就是三个关键的信息点,一次不要说很多内容,不要想在一次采访里面表达所有的内容,选择三个关键的信息点,做到简要。六就是六年级小孩能听懂的话。要根据媒体特性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媒体的理解角度和程度不同,要用尽可能简单的话去跟公众进行沟通。九就是90秒,回答一个问题时间不要太长,回答得越长,可以供媒体采访、质疑或者是剪辑的机会就越多,尽量做到简短。
    原书为《不翻车的发布会——新闻发言人修炼手册》人民日报出版社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2-08-26 摘录自第 119 页
    第一章
    记者发问之前你需要搞清楚的
    首先要了解记者的采访要求、需求是什么,从而才能进一步预测问题,制定统一回答口径。下表是面对记者采访时应提前准备的“12问”,让你面
    对记者不再“慌”。
    最近发生了什么与我方有关的事件?
    媒体为何而来?了解所谓“新闻由头”
    是什么。
    2
    舆论与此有关的观点和倾向是什么?
    反对我的人多吗?为什么反对?
    3
    记者采访的主题和角度分别是什么?
    记者怎么看这件事。
    4
    记者所属媒体的性质是什么?党报党刊、都市报还是各互联网平台?
    —党报是
    严肃的,而都市报往往更为生活化,互联网平台更为活泼。
    采访者是谁?调查记者还是跑口记者?一
    5
    调查记者作品篇幅较长,容纳内容更
    为丰富;跑口记者熟悉业务,稿件见报快。
    6
    采访者近期写过哪些作品?一了解记者对其他事情的基本观点和兴趣。
    他们希望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采访?一主场作战还是到中立的地点采访
    这会影响你的心态。
    8
    记者对采访要求的时间是多长?
    根据时间来准备相应体量的内容。
    新闻的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
    采访结束和稿件见报之间的时间窗口有多长?
    9
    是否首先通过新媒体进行发布?这将影响采访结束后你对内容的审核与把控程度。
    如果马上就要发布,或者第二天见报,那请你尽量精准地作答。
    这是什么类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专访、特写还是问答形式的新闻?
    一不
    10同类型的新闻对素材的运用不同,应根据类型来准备素材。如果是人物专访,那
    么准备一些你个人的小故事和生活细节会更好。
    新闻发言人/修/炼/手/册在这个新闻事件中是否还有别人也接受了采访?其他被采访人的观点大餐
    11
    一这将影响报道后的舆论走势,如果反对者阵营更强大,你也要调整配
    么?—
    的策略。
    12
    蝶体的受众群体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语言会容易为他们所接受?
    一看媒林
    APP、官方账号和看报纸、电视的观众是不同的,根据受众来调整话语风格
    原书为《不翻车的发布会——新闻发言人修炼手册》人民日报出版社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2-08-26 摘录自第 58 页
    (二)“塔尖”原则
    我们知道,“金字塔”的“塔尖”是整个谈话中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观点,而这里的“塔尖”原则就是无论记者怎么提问,新闻发言人都要保证自己的士要观点是正面的。新闻发言人的第一句回答会定下接下来对话的基调,后面无论怎么解释,都很难改变已在受众心中形成的“刻板印象”。
    以正面的观点回答提问,你的回答就不可能是负面的:重复以负面方式提出的问题,你的回答就不可能是正面的。记者在提问时,为了挖据“有价值”的新闻,经常会使用含有贬义的词汇,只要你重复,就中了记者的“圈套”,下面的对话就会围绕这些贬义词展开,在你疲于应对的时候,就可能露出破绽,失去对整个谈话方向的控制。比如记者会问:“某个部门的效率为什么这么低下?”假如你在回答中重复了“效率低下”这个词,答道:“不,我不认为它效率低下。”那么接下来记者就会抛出一堆他收集的效率低下的表现,而你也只能就他提出的表现一个个解释,记者也会根据你的回答不停地抛出新的问题,整个谈话你都会被记者牵着鼻子走,根本无法传达原本规划
    好的信息,采访后的报道也就可想而知了。
    根据“塔尖”原则,正确的回答应该是“某个部门的效率是很高的”。接着,你就可以对这一观点作出合理的解释。要知道,在媒体报道中,记者的提问通常是不会出现的,大段大段的文章只会是你的回答,而编辑则会把你的回答当成素材,经过加工、组合,巧妙地传达出媒体想要传达的态度。在采访中,你重复主要观点的次数越多,它们就越可能成为报道的主题。那么,使用正面的观点还是使用负面的观点,想必此刻你应该清楚了。
    原书为《不翻车的发布会——新闻发言人修炼手册》人民日报出版社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