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8-04-14
杜威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杜威的生平,帮助读者了解其思想发展脉络。而后则对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发展立场,以及对哲学、经验、知识以及社会的改造分别入手,系统概要地阐述了杜威的思想体系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罗伯特•B.塔利斯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定价:20.00元
- ISBN:9787101097238
-
传统理论所共有的第二个特征也须被放弃。传统伦理学理论认为他们的“任务在于发现某种最终的目的或最终的善或某种终极的、最高的律令”。康德主义与功利主义都从终极的道德善,从哲学家们所谓的“至善”( summumbonum)、“最高的善”这一概念开始。在康德看来,善就是服从于理性的意志;在密尔看来,善就是对愿望的满足。
而对两者看来,至善是固有的、终极的。杜威对此问道那种单一的、最后的、终极的信念难道不是已在历史上消失了的封建组织的智力产品吗?难道不是那种在自然科学中消失了的被视为高于运动的有限的、被规范的宇宙的智力产品吗?(《哲学的改造》MW12:172173)至善概念是哲学寻求不变性、试图在科学面前保护传统的例证。坚持认为,伦理学不能从某种固有的、最终的至善概念开始,反之,它必须从生命体的实际经验开始。
这个视角来看我们增进了两种信念,一是变化、运动、个体的善与目标都具有多样性,一是种种准则、标准与律令都是用于分析个体的、唯一的情境的智力工具……(《哲学的改造》,MW12:173)从经验及有机体与周边动态环境的互动开始的道德理论,放弃了确立至善、终极的道德目的或目标的方案,而将考察在现有情境中生命体如何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来实现——也就是说,来“建构”——善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最简单地说,改造后的伦理学必须变为实验性的,它必须将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价值的问题。
如同其认识论一样,有问题的情境这一概念构成了杜威道德理论的基础。实验理论意识到,道德思考产生于在道德上出现问题的情境。正如我们在前一章中所讨论的那样,“情境”这一术语表示人类所处的物理的与社会的背景(《逻辑:探究的理论》W12:48)。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由物质对象与机械力构成的世界中,种种社会要素——价值、风俗与习惯等—也在这个世界中起作用。相应地,正如情境可以在物理上受阻和不确定一样,也存在道德要素与价值失范的
情境。改造道德理论,关注生命体行动与习惯的连续“环,而非二元分立,放弃“至善”用道德探讨解决有问题情境的冲突。 -
本章概要
我们生活在或然性的世界中。我们的生存依赖于控制
周围环境的能力。人类已经发展起两类控制环境的策略,
第一类策略以祈祷作为影响超自然的统治力量的方法,它
导致了神话和宗教仪式的产生。这种方法标志着文化与道
德的起源;第二类策略试图通过施加于环境的行动来控制
环境。这一策略标志着科学的诞生。
科学方法的实践导致了关于世界的经验信仰的产生。
当这类经验知识得以发展时,它便对文化所催生和固定下
来的传统信念构成了挑战。哲学则试图调和这种冲突。因
此,哲学不是对真理的中立追求,它是一定的时间和地点
中的社会条件的产物
传统哲学希望通过引入三元论来解决传统与科学的冲突。在这种二元论中,与占统治地位的文化相联系的价值
哲学
和原则被提升为超越性的实在领域。相应地,科学方法及
科学所研究的普通经验的世界则被降格为低级实在及具有
较低形而上学地位的领域。传统哲学因此致力于使文化价
值回避科学的研究。
改造后的哲学则相反。在杜威看来,哲学必须应用科
学方法来处理。“人的问题”,这种哲学将放弃它所继承的
“谜”并转而关注社会批判。因此,哲学将不再是一种拥有
自身特有问题的特殊规则及为孤立的知识阶层所独有的术
语系统,改造后的哲学必然是公众的哲学。
在改造过的哲学出现之前,传统的哲学方法必须得到
恢复。杜威在改造现有哲学的过程中采取了遗传学的方法也就是说,他触及了哲学问题的传统。他试图阐明,传统的哲学问题是在前达尔文主义的世界观的前提下产生的。
且放弃了这一前提,一种建立在达尔文主义原则基础上
的新型哲学就登上了历史舞台。
杜威哲学改造的新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