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也被鲁迅称之为“杂感”或“短评”),在中国是古已有之的,而现代杂文的兴趣、发展和繁荣,则是和鲁迅的名字分不开的。在鲁迅的笔下,杂文成为一种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开
…… [ 展开全部 ]
的。在鲁迅的笔下,杂文成为一种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内容无所不包、思想启蒙和反抗现实的使命,从而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攀上了中国文学的高峰,进入了“商尚的文学楼台”(《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对于杂文写作,鲁迅怀着一种目的明确的自觉意识,其中蕴含着他的严肃、崇高而执著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他说过,“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华盖集·题记》)鲁迅的杂文,正是这样一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这种批评,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且介亭杂文·序言》)是“匕首和投枪”(《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在鲁迅的创作生涯中,杂文是其倾心血最多、收获颇丰的一块园地。鲁迅杂文所含甚“杂”,从内容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反映的中国社会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从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面貌。如单从某一篇看,他的杂文所评述的多是具体、细小、平常之事,但汇在一起却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因此,他的杂文又很具概括性和代表性。
第二,鲁迅的一生关注中国的国民性改造问题,这一工作主要是由他的杂文来完成的。
鲁迅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易疑的,不仅在小说、散文、散文诗创方面独树旗帜,在杂文的创作上也有所造诣,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和文学遗产。
杂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古已有这的一种体截,在文艺理论古典名著《文心雕龙》中便有所论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日益汹涌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的革命潮流,杂文开始发展,最终在鲁迅先生的手中成为一种攻击敌人的锐利异常的七首与投枪。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在杂文中对中国社会的理解和剖析,即使今天,还有许多发人深省之处。鲁迅的许多杂文,我们从字面上看只是针对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中的许多具体的人、事和社会现象,但他所表现的思想和精神却远远地超越了现实空间。
在此书中我们精选了鲁迅先生的一百多篇杂文,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坚韧人格和鲜明个性。鲁迅先生曾说自己的杂文里讲的“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不过是。
[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