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7-28
邊疆中國
在「中國崛起」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今天,一個日益受到關注的問題是:在同西方發生碰撞以後,中國近代以來經過的國家和社會轉型,無論是以革命的、還是以改革的、或是以潛移默化的方 …… [ 展开全部 ]
- 作者:刘晓原
-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定价:HK$ 150.00
- ISBN:9789629967109
-
但是,康熙帝及其後兩代帝王在這方面的成就,並沒有成為中國领土屬性向近代轉型的契機。就國際關係的實踐而言,歷史上的中國與歐洲民族國家的區别,主要不在於某些行為的發生否,而在於不同立國观念下總体機制的差異。例如,近代歐洲國家勘界繪圖是在[民族國家國際爭制下的政治行為。清代的地圖繪製雖然也和安邦定圆的政治行為相關聯,反映的是昭中外一统之盛的天朝觀念和「昭代典章 的皇统目的。從清軍入關到鴉片戰爭的二百年中,中國和歌洲在领士属性的演進方面再一次分道锡镳。清朝將中國的天朝體系和一國多制)的治國禦邊傅統發探到了極致。與此同時,歐美諸國则以法制為支點,以實力為杠杆,以维護國家主權和拓展民族利益為終種目的,用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方式把近代國際關係體系強行推向世界。
-
在中國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穿越」前朝,更久遠地繼承歷史疆域的情況。歷代開國之君,恐怕都是要在前朝的廢墟之上構建自己新的家天下。如果有幸能夠皇祚長久,又碰上有為之君,開疆拓土,那也不過是中國王朝國家的疆域,又如季節湖般地漫延了一次而已。個鐘道理,只能求諸當時亞洲大陸上的地緣政治關係,而無法得自某種「自古以來」的法理依據。唯在辛亥革命前夜,革命黨人曾有過摒棄「滿清」疆域、規復漢代疆土的漢族民族主義設想。這是源自西方的近代國家疆域和民族國家概念,同中國的所謂華夏正統怪異結合的一個特例。到頭來,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依然不得不在清朝的廢墟上,謀求對中國所謂「固有領土」的統治。當前在領土問題上「自古以來」的說法,貌似依據歷史,卻恰恰置歷史發展的兩個基本要素於不顧:時間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