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950

发布书摘:1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2-16

身体知道答案

《身体知道答案》作者从一名心理学者的角度,结合大量生动的案例,分析了身体与心灵、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指出了我们的心是如何构建了自己的世界的。我们身体的很多反应,其实都是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武志红
  •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 定价:36.00元
  • ISBN:9787545905311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8-05-01 摘录自第 228 页
    这说明,只要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你就可以将其交给潜意识去工作,这时你甚至不需要努力,反而越放松越好。当然,为了更深地唤醒潜意识的力量,你需要通过努力去积攒一些素材,这些素材会是线索,可以更好地激活潜意识,这样潜意识可以更好地帮你实现这个目标。有意思的是,这时你越是刻意思考或满腹担忧,你越难以实现目标。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些只知道一味努力的学生,未必会取得好成绩。因为,刻意努力可能会切断我们与潜意识沟通的渠道。
    努力,但同时要学会放松。放松是更容易找到答案的渠道。努力藏着一个逻辑“我能找到答案”,而放松是“我要松弛掉紧张的神经,打开通向灵性层面的潜意识之门”。也就是说,答案不是我找到的,而是因为我打开了通道,答案自动来到身边。因此,爱迪生才说:“思想就在空气中。”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05-01 摘录自第 198 页
    我在一个论坛看到了对“不含敌意的坚决”的讨论,有些人会认为,这是神才能做到的事情,我亻们很难做到。但在我看来,这是可以做到的,关键就是去觉察,同时也可以在一些事情中去练习
    别人向你投射敌意之所以会成功,根本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你心中埋藏着很多敌意。如果你心中彻底没有了敌意,那么敌意的投射就会彻底无效。
    所以关键就是要化解自己心中已有的敌意。对于这一点,我的理解是,我们之所以会埋藏着很多敌意,关键不是人性恶,而是人性被压抑得太厉害了。
    具体就是,我们将一些行为或情绪视为可以接受、可以表达的,而将另些行为或情绪视为不可以接受、不可以表达的。于是,我们心中就淤积了太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会藏在潜意识中。结果,一且有些信息刺中了藏在潜意识中的这些东西,它们们就会被激活,于是我们]就会失控,而表现出自己无法控制的敌意来。所谓失控,就是潜意识暂时控制了自己。
    心理学家会说,每一个被严重压制的情绪都是一个情结,而每一个情结都是我们自己的一个盲点。这个盲点一被触动,我们就会失控。但假若这些彦点得到了觉察,也就自然化解了,那时别人再去触碰这个地方,就不会激发自己
    严重的情绪。久而久之,最终就会达到王阳明所说的“此心不动”
    人欲即天理,如果人欲可以不受压制地自然流动,人心就会自然抵达天理的境地,人欲与天理,这两个看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词语,其实是一回事。
    一个近百岁的心理学家过生日时,他的学生们问他,你做了这么多努力你现在是不是已经没有情结了。他回答说,哦,不是,只是我对自己的情结有了更好地了解,所以不再轻易被它们所左右了。
    这也是我自己的心得,无论是在我自己的成长路上,还是在心理治疗中,我都会发现,一旦我们觉察到一个重要的心结,我们就会变得坦然了很多,宽容了很多。别人再在这个地方玩投射,就很难激起自己的敌意了,而自己在建立人际关系时,也就没有什么敌意了。
    不含敌意的坚决,这真的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事情。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03-09 摘录自第 149 页
    既然心灵感应无处不在,那为什么我们会意识不到它,反而将它当作了非常少有的灵异事件来看待?
    个关键原因是,我们太信赖我们的思维,而我们的思维太信赖两种信息来源:五种常见的感觉和语五种常见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除此以外的感觉
    被我们称为“第六感”,这意味着它们被列为难以把握和捕捉到的神秘力量了。
    我们的思维能够比较轻松地利用五种常见的感觉捕捉信息,并将它们诉诸语言,而语言则是思维最容易进行组织加工的对象。但是,像那些难以名状的“第六感”,如肌肉、内脏甚至来自骨骼等方面的一些感觉,常常是没有明确对象的仿佛是独自产生的感觉,难以用语言形容,也就难以参与思维的加工过程。
    于是,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五种常见的感觉信息容易被思维加工,于是就被以思维为核心的“小我”喜爱,“小我”可以掌握这些信息,从而给这些信息下了一个判断
    “很清晰,很明确”。但是,所谓的第六感的信息难
    以被思维消化,这挑战了“小我”的“我能理解一切左右一切”的控制感,因而“小我”给这些信息下了另一个判断——“模糊、混乱、莫名其妙”,并进一步排斥它们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思维能力会越来越强,组织加工信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这令我们越来越依赖思维,也就是越来越依赖来自五种常见感觉捕捉到的信息和语言,同时也越来越远离所谓的第六感,越来越远离人与人之间更
    普遍更常见的心灵感应。
    但是,由思维组成的“小我”就宛如一道又一道的墙,将我们彼此割裂开来,而我们还试图用自己的“小我”的内容套到周围乃至整个世界上,这进一步造成了“他人即地狱”的处境。结果,我们不仅孤独,还惧怕关系,如果投入关系其中一个动力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自恋幻觉—“我控制着这个世界”。
    相反,那些所谓的第六感以及未被思维加工过的五种常见感觉的信息却是没有障碍的,思维可以意识不到它们,但它们却无时无刻不在发出信号,并被我们彼此所感应。假若我们能尊重、聆听并觉察这些信息,那么我们会发现,心灵感应不再是什么神奇而玄妙的事情,而是再平凡不过的。甚至,我们还会发现,相比起我们看到、听到后触摸到的信息,心灵感应的信息更为重要,也更为庞大。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03-09 摘录自第 143 页
    罗杰斯说,真诚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所说的和所想的是一致的,这叫不欺人,一层是所想的和所体验的是一致的,这叫不自欺。能做到前一层真诚的人是相当多的,但能做到第二层真诚的人就很少了。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或许是我
    们太依赖于头脑了,而头脑很容易自欺
    一旦出现自欺,头脑和身体就会陷入分裂状态,头脑朝这一边走,而身体则走向另外一边,一些身体疾病随之出现。这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去对付身体的症状,试图消灭它。假若我们这样做,就是忽略了身体症状所传递的信息,而未必会得到消灭疾病的结果,甚至会被疾病所消灭,或者说,头脑最终被身体所消灭。
    我想,这句话在很多时候也可以用到我和你身上—“你很快会好转,只要你能尊重你的这些症状背后的一些信息。”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8-03-09 摘录自第 136 页
    在采访迪尔茨时,我特地问了一个问题:“你现在如何看待身体的病?”
    他回答说,疾病的英文“ disease”的意思即“不自在”,其本意可以理解为:身体的疾病就是“内在的不自在”的一种反应。
    他说:“每一种疾病都是一种表达,当我们压抑一些东西,不允许它在心测和灵性层面表达时,它会通过身体而表达,这就是身体的疾病。可以说,每种症状,都是一部分自我在说‘不’,但我们不倾听这种讯息,最终它不得不通
    过破坏性的方式来表达。”
    关于妈妈的疾病,迪尔茨说,他后来的理解是,这是一个很深层次的内在矛盾,是自我和灵魂的矛盾。一方面,她的灵魂想做自己,另一方面,她的自我担心这样会失去别人的爱与认可,这种恐惧迫使她按照别人的意志而活。于是,她的生命的最根本动力就被严重压抑了,最终,她的身体用极端的方式向这种活法说“No”。并且,当她通过这次疾病,终于聆听到自己内心的呼唤,并尊重了这种呼声而做自己后,身体就不必再通过破坏性的方式来表达这一动力了。
    迪尔茨说,他妈妈的这一对矛盾,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矛盾。生命不不断用名种方式呼唤我们,聆听并尊重你的灵魂,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我们都可以成为天才。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