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我要了

个人简介:

累计积分:2430

发布书摘:68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6-29

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杂文精选集,逝世二十周年精装纪念版!特别收入珍贵手稿!集结精粹杂文,全面呈现一位自由思想者的精神世界!——“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 【内容简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王小波
  • 出版社:新经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定价:35.00元
  • ISBN:9787530216590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20-01-30 摘录自第 210211 页
    中国这地方有一种特别之处,那就是人只在家里(现在还要加上在单位里)负责任,出了门就没有了责任感。大家所到之处,既无权利,也无义务;所有的公利公德,全靠政府去管,但政府不可能处处管到,所以到处乱糟糟。一个人在单位是老张或老李,回了家是爸爸或妈妈,在这两处都要顾及体面和自己的价值,这是很好的。但在家门外和单位门外就什么都不是,被称作“那男的”或是“那女的”,一点尊严也没有,这就很糟糕。我总觉得,大多数人在受到重视之后,行为就会好。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1-29 摘录自第 207 页
    中国的君子独善其身,这样就没有了尊严。这是因为尊严是属于个人的、不可压缩的空间,这块空间要靠自己来捍卫捍卫的意思是指敢争、敢打官司、敢动手(勇斗歹徒)。我觉得人还是有点尊严的好,假如个人连个待的地方都没有,就无法为人做事,更不要说做别人的典范。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1-29 摘录自第 196 页
    让我们回到关于“明辨是非”问题上去。“明辨是非”并非毫无必要,但是如果以为学会了“明辨是非”就有了什么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学会了把世上一切事物分成好的和坏的以后,对世界的了解还是非常非常可怜的。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一切是如何发生、如何变化的。这些知识会冲击我们过去形成的是非标准,这时我们就面临一个重大抉择,是接受事实,还是坚持旧有的价值观念?事实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却成了接触世界与了解世界的障碍,结果是终生停留在只会“明辨是非”的水平上。可以这样说,接受了一个伦理的体系不过达到了小学四年级的水平,而接受一个真理的体系就难得多,人们毕生都在学习科学,接触社会。人们知道得越多,明辨是非就越困难。
    在一个伦理的体系之中人们学会了把事物分成好的与坏的、对的与错的、应该发生的和不应该发生的,这样的是非标准对我们了解世界是有不良影响的。科学则指出事物存在和不存在、发生和不发生,这些事实常常与那些道德标准冲突。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如果我们承认它,就成了精神上的失败者。如果我们不承认它,那么我们就失去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机会。事实上很多人为了这种精神上的胜利,就被永远的隔绝在现实世界之外。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1-29 摘录自第 174 页
    译《情人》的王道乾先生已经在前几年逝世了。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他是我真正尊敬的前辈。他的作品我只读过《情人》,但已使我终身受益。另一篇使我终身受益的作品是查良铮(穆旦)先生译的《青铜骑士》。从他们那里我知道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文字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看的。看起来黑压压的一片,都是方块字,念起来就大不相同。诗不光是押韵,还有韵律;散文也有节奏的快慢,或低沉压抑,沉痛无比,或如黄钟大吕,回肠荡气——这才是文字的筋骨所在。实际上,世界上每一种文学语言都有这种筋骨。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1-29 摘录自第 174 页
    但和《情人》是没法比的。有了这样的小说,阅读才不算是过时的陋习——任凭你有宽银幕、环绕立体声,看电影的感觉终归不能和读这样的小说相比。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