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22-09-20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
“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最知名的女性主义先驱×最叛逆的人气作家历时一年,十二次通信,每次一个主题一场始于矛盾与冲突,通往理解与 …… [ 展开全部 ]
- 作者:[日]上野千鹤子/[日]铃木凉美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定价:
- ISBN:9787513349369
-
你的母亲和父亲肯定与我有同样的感受。
说起来,女性主义一直主张的就是“我不需要男人的认可也能做好我自己”,我的价值由我创造。眼看着年轻女性研读“斩男妆”和“斩男穿搭”指南,为了通往婚姻的交往机会而眼红,我是真心觉得可悲。难道女性直到今天还无法靠自己的力量获得认可吗?女性主义其实最本质就是这样吧 -
制度方面的保障,但在日本,至少像构建婚期的下位制度。实际问题仍少有人关心,材论总体领向于对婚烟这一传统制度的灵活运用。说实话,我觉得这有些奇怪。在现阶段,不结婚。确实会在社会层面上产生种种不便,特别是在有育方面。不结婚就是决定性的不利条件。可让我纳闷的是,为什么不把重心放在解决这些不便上,而是想方设法让许多没结婚的人能够结婚呢?对啊
-
性的近代范式是“性=人格”。女人的“人格”会因为“出
格”的性遭到玷污,男人的人格却不受性的影响。在“性=人格”的范式下,遭受性暴力的女性是“航脏的”,出卖性的女人被视为“堕落的”。以前甚至有“沦落女”“丑业妇”这样的说法。而与“丑业妇”接触的男人似平一点都不丑晒。人们普遍认为,男人无论怎么接触“堕落的女人”,都不会染上“堕落”有一段家喻户晓的逸闻,说在明治时期,伊藤博文频频与“航脏”的妓女发生不正当关系,结果有人在帝国议会上如此回应:“伊藤公的人格并没有被玷污。”不仅认为自己未被玷污,还将自身行为产生的罪恶感转嫁给对方,所以这种范式对男人而言无异于机会主义。针对性工作者的污名就来源于此。剖析的很对 -
女性从小暴露在男性评价的视线中,但男人评价的并非女性的智慧,而是更简单易懂的外表。我在美国的精
英女性群体中见过好几位穿着格外性感的女士。每次见到那样的人,我都很疑惑她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性别。我们也可以说,恰恰是她对自身社会地位和能力的自豪感反过来允许她走性感路线。这其实是一种炫耀,言外之意:作为一个女人,我有足够的商品价值,但我偏不卖,不卖我也能过得很好。所以就像现在很多所谓的女强人一样,装扮是为了取悦自己,因为自己足够强大 -
不愿被称为受害者,无法忍受自己是弱者,这种心态叫“恐弱”。这是精英女性经常陷入的一种心态。和恐同一样,恐弱也是因为自己身上有软弱的部分,所以才格外激烈地进行审查和排斥,对软弱表现出强烈的厌恶。马克一下,恐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