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880

发布书摘:2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8-08-22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 作者:[日]是枝裕和
  •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 定价:88.00
  • ISBN:9787544294041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9-08-19 摘录自第 175 页
    人们常说“正因为是家人才互相理解”、“正因为是家人才无话不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因为是家人才不想让他们知道“正因为是家人才无法理解”反而更符合现实。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8-19 摘录自第 174 页
    日本到某个时期为止,一直都有“无颜面对祖先”的观念本没有绝对权威的神明,但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种伦理观:应该活得对得起死去的人。我也怀着这样的伦理观。因此,日本文化中的“死者”代替了西方文化中的“神”。死去的人并不是就这样离开了世间,而是从外部批判我们的生活,承担着伦理规范的作用。也就是说,从故事外部批判我们的是死者,而站在故事内部承担这一角色的是孩子。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8-19 摘录自第 173 页
    明显的不同在于,在西方人看来,死亡始于生命的终结,也就是说生与死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但是在东方人(特别是日本人)看来,生与死是表里一体的,两者的关系甚至有点亲近。死亡未必始于生命的终结,死常常存在于生的内部。这个观念一直以来都存在于我的思想中。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8-19 摘录自第 145 页
    电影不是用来审判人的,导演不是上帝也不是法官。设计个坏蛋可能会令故事(世界)更易于理解,但是不这样做,反而能让观众将电影中的问题带入日常生活中去思考。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8-19 摘录自第 145 页
    这是我拍摄电视纪录片时发现的与拍摄对象保持距离的方法,可以让拍摄者和被拍摄者共享时间和空间,同时也是拍摄者在伦理上应该秉持的立场。当然,这种态度在导演剧情片时并不新鲜,但我仍然坚持这样来拍摄《无人知晓》,并非从单纯的黑与白的对立出发,而是用灰色的视角记录世界。没有纯粹的英雄或坏人,只是如实地描述我们生活的这个由相对主义价值观构筑的世间。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