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660

发布书摘:3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2-28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艾·弗洛姆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15.00元
  • ISBN:9787532745159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19-06-24 摘录自第 113 页
    从有一个理性的设想到形成一个理论,这一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有信念:相信自己的设想是一个合理的值得追求的目标,以及相信得出的推理或者理论,即使它们还没有得到普遍的承认。这一信念是以自己的经历对自己的思想、观察和判断力的坚信不疑为基础的。不合理的信仰意味着只相信权威或大多数人的意见,而合理的信仰是种独立的信念,相信自己创造性的观察和思者——尽管大多数人的看法与之不同。
    前人的成见,有的是很重要的。 比如1+1=2。 有的也没那么重要。 比如所谓的道理。 不如,自我认可,以及,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6-22 摘录自第 56 页
    一切有能力爱别人的人必定也爱自己,原则上爱自己和爱别人是不可分的。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
    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诸因素。爱不是一种消极的冲动情绪,而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基础是人的爱的能力
    人们常说,爱人如己。 这其实已经隐含了一个优先级, 先要爱己,再去爱人。 爱的对象也许没那么关键,关键是爱人的能力。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6-21 摘录自第 38 页
    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段话。 却没想到是出自《爱的艺术》。 很多年过去了,由懵懂无知变得有了些恋爱经验。同样的一句话倒是有了不同的体会。 需要与被需要,同样重要。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6-20 摘录自第 26 页
    同共生有机体结合相对立的是成熟的爱情,那就是在保留自已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在爱情中出现了两个生命合为一体,却依然保持两体的怪现象。
    爱情既独立又同一。 是两个不同的维度。 倒是让我想起了他。 他说,两个人最终会活成一个人的样子。 「如果爱情的明灯照亮了这颗心,它也必然会照亮那颗心。」 ——《爱的艺术》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19-06-19 摘录自第 14 页
    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平等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今天“平等”指的是机器也就是失去个性的人的平等。平等意味着“一个模式”而不是“统一”。这是一个抽象体的同一模式,是做同样的工作、寻求同样的享受,读同样的报纸,有同样的思想感情的人的模式。在这方面我们应该用怀疑的眼光去分析一些被称为是我们社会进步标志的成就,譬如妇女的平等地位。我在这里没有必要强调我并不反对男女平等;但是在争取男女平等方面取得的一些积极成果不应该遮住我们的眼目。妇女之所以与男子平等,是因为男女之间的差别消失了。启蒙运动的哲学论点——灵魂是不分性别的——被广泛使用。性别的两极消失了,以这两极为基础的性爱也随之而消失。男子和妇女完全相同,而不是作为对立的两极而平等。现代社会鼓吹实现非个性化的平等理想,因为这个社会需要“人—原子”,这些人原子相互之间没有区别,汇集起来也能毫无摩擦地顺利地发挥作用,他们都服从同一个命令,尽管如此每个人却都确信他们是在按自己的意愿办事。或像现代化的大规模生产要求产品规格化,社会的发展也要求人的规格化,并把这称为“平等”。
    平等应该以承认差异为前提。 倘若不承认,平等就变成了相等。 差异化的消失是很可怕的。 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是没有灵魂的。 “我”之为“我”,也正是在于我与别人的不同。 近些年,极端的男女平权,大多都犯了这样的错误——男女平权,并不意味着男女相等。 无端地追求一味的、完全的平等,是不科学也是不现实的。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