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积分:450

发布书摘:58

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3-02

王蒙散文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夺好书,可以滋养无数的美丽心灵。本丛书共收录了二十几位现当代文学大家的经典力作,涵盖了人生、亲情、友情、感恩、审姜、励志、成长、成功 …… [ 展开全部 ]
  • 作者:马一夫 编
  • 出版社:吉林文史
  • 定价:20.00元
  • ISBN:9787807024101
已发布177183条书摘
按时间排序 按页码排序
  • 2020-07-09 摘录自第 163 页
    我不认为人文精神就是一种高了还要更高的不断向上的单向追求,我不认为人文精神、对于人的关注就是把人的位置提高再提高以至“雄心壮志冲云天”。对于这种强调,我们太熟悉了。“大写的人”,“英雄”,“新人”,“历史的主人”,“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身在茅屋,胸怀世界”等等,众多的豪言壮语带来的并不是一个人文精神的理想天堂。反过来说,一味地贬低和污辱人也为识者所不取。窃以为,人文精神应该承认人的差别而又承认人的平等,承认人的力量也承认人的弱点,尊重少数的“巨人”,也尊重大多数的合理的与哪怕是
    平庸的要求。
    诚哉斯言:“窃以为,人文精神应该承认人的差别而又承认人的平等,承认人的力量也承认人的弱点,尊重少数的“巨人”,也尊重大多数的合理的与哪怕是平庸的要求。”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7-09 摘录自第 160 页
    就是说不要搞精神价值的定于一与排他性。
    哪有什么非黑即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追求,但是也不能以此指责他人的追求。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7-09 摘录自第 158 页
    而计划经济的悲剧恰恰在于它的伪人文精神,它的实质上难意志论唯精神论的无效性。它实质上是用假想的“大写的人”的乌托邦来无视、抹杀人的欲望与要求。它无视真实的活人,却执着于所谓新型的大公无私的人。它的假设一人类经济生活的自觉性、计划性与高尚性不但是令人鼓舞的,甚至于,我要说是充满诗意的。可惜,最终证明又是自欺欺人的,是脱离了经济活动的客观实际的。趋利避害的盲目性在自觉性、计划性与高尚性的后面伪装着与活动着,私心在公意的大旗下活跃着,理论与实际脱节,伪善的教条与行动上的阳奉阴违,对于个人主动性的抹杀,权力的滥用与对于权力的迎合,以权谋私与下有对策,再加上最好的计划也无法摆脱的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僵硬与长官意志的夸夸其谈的盲目性……这一切不仅带来经济的挫折也带来精神的挫折和道德面貌的扭曲,对此,可以不劳赘述。
    究竟结果如何从来不是规律和教条说了算的,人文精神关注的是人,而不是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生活。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7-09 摘录自第 153 页
    即使对于何谓美好我们保留着自己的不同看法,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仍然令人遗憾地存在着种种价值观念上的冲突、斗争、掠夺与势不两立,而我们暂时对之并无良策也罢,我们还是相信世界上有类似于或远远优于绒毛围巾的美好事物,美好的事物就在人间,就在形而下,就是“ in life”的—当然也可以在玄思与冥想之中。让我们同时向玄思冥想者致以最良好的祝愿,祝他们天冷的时候也有世俗的优质围巾可戴。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

  • 2020-07-09 摘录自第 151 页
    人当然可能迷失,可能醉心于非人,但是非人的追求终究会失败与消逝。与其说人文精神是一种反世俗的高扬的神哲圣贤的精神,不如说它是一种珍惜人的生命,珍惜此岸而不仅是彼岸的生活的一切具体而微的美好方面——例如一条美丽毛围巾的精神。如果我们确实非常喜爱人文精神这个词儿的话。
    然而,商业的或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功利目的,又确实可能利用人性的形式,利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它们有可能在艺术中塞进自己的货色,使某个艺术品多多少少地变成自己的载体。与此同时,常常被人们忽略也被艺术家回避的是,艺术其实也在利用功利目的使艺术品的生产成为可能,使艺术品进入传播和流通成为可能,使艺术品被受众欣赏和利用成为可能。
    有时候我们只愿意看到我们所认为的,艺术和功利是相互交融的,但是本心所表达的人文精神的蕴含,总能让观众有不一样的体验,或许吧。
    +1
    0条评价 收藏 分享
     

    这条书摘已被收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