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摘本创建于:2017-02-28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 …… [ 展开全部 ]
- 作者:[美] 艾·弗洛姆
-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 定价:15.00元
- ISBN:9787532745159
-
信心和勇气的培养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开始。第一步是注意你何时何地失去信心,透过用以掩盖失去信心的借口,来认识你何处胆小怕事,又找到什么借口把它合理化。认识到缺乏信心会使人变得懦弱,而已有的儒弱又导致了新的灰心丧气,如此往复,恶性循环。那么你将认识到:当你意识上担心没有被爱的时候,实际上你害怕的是爱(尽管这常是不自觉的)。爱意味着在没有保证的条件下承诺自己奉献自己,希望我们的爱能激起爱人心中的爱。爱是信心的行为,谁没有信心谁便没有爱。对信心的培养,人们能不能说出更多的东西呢?也许有人能。假如我是诗人或牧师,我便会作一番尝试。然而我不是诗人也不是牧师,我甚至不能试图再说些什么。但我相信,任何对此真正关心的人,都能学会建立信心,正像小孩都能学会走路一样。
-
我们对一种思想有这样的信仰,是因为我们自己观察和深思的结果。我们相信自己、他人以及整个人类的潜力,也是我们自己观察和深思的结果,我们经历过自身潜力的发展过程,体察过自身成长的现实,感受到自身理性和爱的能力。理性信仰的基础是创造性,靠我们的信仰活着意味着创造性的生活。
-
相信他人的另一层意思,是(关于)我们对他人潜力的信任。这种信任存在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母亲对其新生婴儿的信任:他将会生存、成长、走路和说话。但是,孩子这方面的发展很规律,不需要持多大的信任。人需要对也许发展不出的潜能抱有信任,如爱的潜能、幸福的潜能、运用其理智的潜能和更为特殊的潜力,如艺术才能。它们像是一粒粒种子,只要给予它们以生长的适宜条件,便会破土而出,蓬勃发展,否则便会窒息。
最重要的条件,是在孩子的生活中给予其重要影响的人物,要相信孩子有这些潜力。这一信心把教育(教育一词的英文词根是e-ducere,实际上字义是引导、启发人自身潜在着的某些东西)和管制孩子区分开。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实现其潜力。教育的对立面是管制,它建立在缺乏对孩子自身潜力发展的信念基础上,建立在认为只有成年人对孩子灌输合理的东西,抵制那些似乎不合理的东西,他才会是个好孩子的信念基础上。 -
从同一意义来说,我们有自信。我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人格的核心的存在。这一核心是不易改变的,尽管外界条件不断变化,尽管我们的观点和情感会有某些变化,它都会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始终。这个核心便是“我”一词后面的真实内容,是我们对自己个性的自信得以建立的基础。如果我们不对自我的坚持充满信心,我们的自我认同感便会受到冲击,我们便会变得依赖于他人,以他人的赞许为我们建立自我认同的基础。只有相信自己的人才能待人以诚,因为这种人坚信,将来某个时候的他也会与今天一样,因此,他将会像他现在所期望的那样去感知、去行事。自信是我们能够承诺的一个条件,正如尼采所说,一个人的本质可以被定义为给人以承诺的能力,信念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之一。与爱有重大关系的是对自爱的信心,对他人产生爱的能力及其可靠性的信心。
-
爱的能力取决于人们从自恋中解脱出来的能力,取决于从母系和氏族的稳固的眷恋中解脱出来的能力,取决于我们在与世界和自身的关系中生长和发展一种创造性倾向的能力。这种解脱过程、产生过程和觉醒过程,要求有一种品质为必要条件:信仰。爱的艺术的实践需要信仰的实现。
什么是信仰?信仰必定是对上帝和宗教教义的信奉吗?信仰必定会与理智和理性的思考相悖或是相分离吗?要认识信仰的问题,也需区分理性的和非理性的信仰。所谓非理性的信仰对一个人或一种观念,我认为是建立在屈从于非理性的权威的基础上。相反,正确的信仰是根植于一个人思想和感情体验之中的信仰。理性的信仰并非主要是对某事的信奉,而是我们的信念具有的必胜和坚定的特质。信仰是人的全部人格中的性格特性,而不是一种特殊的信念。
理性的信仰根植于有创造性的理智和情感的活动。在理智思考中(一般认为这不是信仰的地盘),理性的信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家如何实现新的发现?难道他不断实验、不断收集材料、对有所发现不抱幻想?任何领域真正重要的发现极少是用这种方式获得的。同时,纯粹的幻想也不能得出重要的结论。人类所致力的任何领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常常是从或许可以称之为“理性的幻想”开始的。这种幻想本身是以前相当多的研究、深思和观察的结果。当科学家成功地收集了足够的数据,或计算出一个数学公式,使他原来的幻想变得有可信度的时候,便可以说,他已经得出了一个试验性的假说。为了洞察隐含的规律,科学家对该假说进行详细的分析,以及积累支持这一假说的数据,以致推导出更为确切的假说,最终也许会得出广泛适用的结论。
科学史上不乏理性信仰和真理幻想的例子。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都对理性有着不可动摇的信念。为此布鲁诺被烧死在火刑架上,斯宾诺莎被驱逐出教会。从形成理性的幻想到得出理论公式,都必须有信念:相信那是理性的追求,相信假说是合理的,相信最后的结论—在其真正成立前,都需要持有信念。这种信念来源于亲身经历,来源对自己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信任。理性的信仰来源于建立在自身富有成果的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的独立信念,而不管大多数人意见如何;非理性的信仰只因某个权威这样说过或大多数人这样说过就把某些东西当成真理来接受。